优异红豆芽苗菜无土栽培技术研究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论文发表

  红豆芽苗菜是我国人民喜食的一种传统蔬菜,老幼皆知。红豆芽长到3~15 cm左右高时即可食用,这时芽苗的2片真叶尚未展开,呈夹合状,形似鱼尾,故消费者称其为鱼尾红豆芽苗菜[1]。另外,由于红豆芽苗菜生产具有条件简单,生产周期短,复种指数高,栽培方式灵活,经济效益好等生产特点,越来越成为生产者的首选。笔者对优质红豆芽苗菜的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红小豆品种。

  1.2 方法

  试验于2012年6月进行,选用当年完全成熟的新鲜红小豆种,要求颗粒饱满,色泽鲜艳,生活力强,未受机械损伤及病虫危害。

  1.2.1 红豆种子的处理 (1)鉴别种子活力。主要用两种方法:一是利用染料溶液只渗透死胚而不透入有生活力胚的原理,用0.2% 靛洋红溶液浸泡豆种15 min,如果胚被染上红色为死种子,不能做种。二是利用紫外线荧光灯照射纵切的豆种[2],具有生活力的豆种发出蓝色、紫色或蓝紫色明亮的荧光,而丧失生活力的豆种,则呈黄色、褐色或无色,并带有褐斑或黑斑。(2)“启动”处理。将精选的豆种,先倒入55 ℃的热水中烫泡12 min,然后用冷水冲凉并淘洗1~2次,滤去漂浮在水面上的瘪粒、破瓣粒和虫蛀粒(选种时尚未剔除的)。对贮藏年限较长的豆种,可适当提高热水的温度或延长烫种的时间,以加强对豆种的温度刺激。(3)浸种处理。豆种在休眠期间,由于种皮致密,外界的水分和氧气不易透入,豆种体内的CO2不易排出,而不能发芽。通过浸种,增强豆粒的呼吸作用,促进发芽。浸种还可使干燥红豆种的原生质由凝胶状态变为溶胶状态,促使代谢作用加强。此外,豆种体内一系列酶如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的作用,都借助于水位介质,使种子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逐渐转化为可溶性物质,促进豆种的发芽和生长。

  1.2.2 红豆种子适宜浸种温度和时间试验 浸种温度设置了20、22、24、26 ℃ 4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入15 g的红豆种子,每隔4 h称取豆种的质量,计算出豆种在不同处理中的吸水量。

  1.2.3 红豆适宜催芽温度的研究 试验中主要设置了20、22、24、26 ℃ 4个处理,3次重复。首先将洗净好的育苗盘内平铺一层裁剪好的纸张或者其他的介质,将浸泡好的红豆种子均匀地撒在苗盘内(各取50粒红豆种子),放入恒温箱内对各个温度下的红豆种子进行催芽(最好每隔一段时间喷1次水,以保证红豆种子的吸水充足),催芽时间一致。当红豆种子胚根外露0.5 mm以上者称为正常萌发种子。记录下红豆种子的萌发粒数,计算出它的发芽率。

  1.2.4 红豆适宜生长介质的选择试验 需要选择最适宜的栽培生产介质,可生产出高品质的红豆芽苗菜。笔者对红豆芽不同的生产介质进行比较试验。即将催芽好的红豆芽均匀地撒在报纸、白纱布、无纺布3种不同的生长介质上,给予完全相同的生长环境条件,使其生长1周。在生长过程中,分别记录不同介质中红豆芽苗菜的株高,同时测定在不同的生长介质下,红豆芽苗菜内的维生素C含量,生物学效率的差异。

  1.2.5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采用2,6-二氯酚靛法[3]。准确称取样品0.5 g,放入研钵中,加1% 盐酸3~5 mL,一起研磨成匀浆。放置片刻后将提取液倒入50 mL容量瓶中,用1% HCL溶液反复冲洗研钵,并定容至刻度,然后过滤取其滤液。测量时每次量取滤液10 mL放入锥形瓶内,采用微量滴定管以每毫升相当于抗坏血酸0.088 mg的2,6-二氯酚靛溶液进行快速滴定至提取溶液呈淡粉红色,且保持15~30 s不褪色,同时要配做空白试验。依据以下公式计算维生素C含量。

  维生素C(mg/100g)=[(VA-VB)·T·A/W]×100

  式中:VA──滴定样液时消耗染料溶液的体积(mL);VB——滴定空白时消耗染料溶液的体积(mL);T──2,6-二氯靛酚染料滴定度(mg·mL-1);A──稀释倍数;W──样品质量(g)。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的浸种时间、温度对红豆种子的影响

  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红豆种子的吸水量存在很大差异[4],但也有共同点,即当红豆种子吸水24 h之后,红豆种子就不再吸水,吸水量也达到饱和状态(图1)。在浸种温度为22~26 ℃、浸种时间为16~24 h时,红豆种子的吸水量相对较大,尤其在浸种时间为24 h、浸种温度为26 ℃ 时红豆种子的吸水量达到最大。说明红豆种子在浸种时间为16~24 h、浸种温度为22~26 ℃ 的条件下浸种最适宜。

  图1 不同浸种温度对红豆吸水量的影响

  2.2 不同的催芽温度对红豆芽萌发的影响

  红豆种子发芽率最高的是22 ℃ 和24 ℃ 2个处理,发芽率达到90.2%~91.9%,20 ℃ 次之,发芽率为82.9%,最低的是26 ℃,发芽率为81.4%。说明红豆种子的催芽温度最适宜的事在22~24 ℃,红豆种子发芽率比较高的是20~24 ℃,超过24 ℃ 红豆种子的发芽率开始下降,超过26 ℃出现烂芽现象(图2)。

  图2 不同催芽温度下的红豆发芽率

  2.3 不同生长介质对红豆芽生长的影响

  2.3.1 生长介质对芽苗菜植株高度的影响 不同的生长介质中红豆芽苗菜的内含营养,质地风味各有差异,因此在红豆芽的生产管理中,选择适宜的生长介质尤其重要。 结果表明(图3):无纺布作为生长介质时,红豆芽苗菜株高普遍高于报纸和白纱布,其次是白纱布,植株高度最低的是报纸。

  2.3.2 生长介质对红豆芽苗菜维生素C含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在试验中测定红豆芽苗菜的维生素C含量时发现,在报纸作为介质的生长条件下,红豆芽苗菜的维生素C含量为20.4 mg·g-1,在白纱布作为生长条件下,红豆芽苗菜的维生素C含量为27.6 mg·g-1,在无纺布作为生长条件下,红豆芽苗菜的维生素C含量为33.1 mg·g-1(图4)。从生物学效率方面看,在报纸作为介质的条件下是97.56%,在白纱布作为介质的条件下是103.70%,在无纺布作为介质的条件下是116.84%,结果说明:无纺布作为红豆种子生长介质时生长最好,品质最佳(图5)。

  图5 不同生长介质中红豆芽生物学效率比较

  3 讨 论

  3.1 红豆芽苗菜生产非常缓慢的问题

  红豆芽生长太慢,成熟期过迟,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豆种质量不够好或者生产前豆种选择和处理未做好,生产豆芽时的气温或者水温太低,也影响豆芽正常生长,另外,水分不足也会导致豆芽生长缓慢。克服措施:首先应选择优质豆种,做好“启动”处理和浸种催芽;其次在气温过低时,采取保温措施,减少温度散失;在水分管理上,用温水浇淋。另外,每隔24 h淋水1次,保证豆芽生长吸收水分的需要。

  3.2 在生长过程中豆芽生长细弱的问题

  在豆芽生长时,有时会出现豆芽生长不粗壮,胚轴脆弱而细长或者子叶转青绿,影响品质和商品价值。其原因可能是生产周期过长,豆芽过于成熟老化;豆芽见光时间过长,培育豆芽的温度过高,水分偏少等。解决措施:一是尽量缩短豆芽生长周期,适时采收。二是在培养豆芽的育苗盘上方,用报纸、纱布等将豆芽遮盖严密,淋水后应及时将覆盖物盖好。三是温度过高时,应用冷水浇淋,降低豆芽的温度。同时要按时淋水,每次尽量淋透。

  3.3 红豆芽苗菜在生长过程中常易长须根的问题

  生产红豆芽时,有时须根又长又多,这可能是在生产时,温度过高,生长迅速,导致根的生长过快;另外,水温太高或浇水间隔时间太短,也容易造成只长根而不长胚轴。为防止豆芽长须根,可在豆芽生长期间,注意调节与控制生产环境的温度,使其适合红豆芽生长的需要;淋水时用冷水降低豆芽的温度,将培育豆芽的容器放置在能遮光,同时空气流动稳定的场所,在豆芽表明及四周遮盖严实,不要经常揭开遮盖物;也可采用无根调节剂来抑制根的生长。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此外,使用者如对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力人的许可。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西藏拉孜县青稞种植用上数字化系统——“屏上的数据,就是大家种好地的底气”

清晨,太阳刚升起,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曲玛乡坚达村村民达瓦加拉一脸担忧地走进村委会,找到村支部书记开尊,忍不住问道:“今天天气适合耕种青稞吗?”“这几天一直在检测村里农田的土壤养

2024-04-27

2024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在即 农民工获奖占比再创新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吴晓东)记者从中华全国总工会获悉,五一表彰大会4月28日将在京举行,表彰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据介

2024-04-27

机械化率达100%!新疆棉花种植进度条:■■■■□

这几天,新疆南部棉花种植接近尾声,气温相对较低的北疆地区棉花种植大面积开始。天山南北以科技赋农,采用数字农业集成技术,大幅提高棉花种植智能化、管理精细化,棉花种植面积完成80%

2024-04-27

拉人拉货还拉快递 农村的公交车有点忙

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是整合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资源优势,通过站点设施、运力网络、技术装备、信息平台的共建共用共享,推进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农村运输服务发展新模式。记者从交通

2024-04-27

有“智”更有“质” 春耕尽显“科技范”

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越来越多的科技要素向广袤田野聚集

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