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专列”铺就“稻客”致富路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5月8日,黑龙江省绥化市四方台镇腰屯村农民刘海成和老乡一起踏上绥化开往抚远的K5141次插秧专列,前往三江平原插秧打工。今年是插秧专列连续开行的第二十年,刘海成也搭乘这趟列车走了20年的插秧打工路。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大、品质优良,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9,是重要的大粮仓。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很快,春季插秧时需要大量劳动力备耕、插秧,可当地劳动力不足。1994年开始,绥化周边农民有组织地搭乘火车,去三江平原插秧打工。这些农民人送雅号稻客。

  随着越来越多的稻客赴三江平原打工,交通运输压力凸显。一到春天去三江平原插秧时,火车上挤得不行,孩子哭,大人叫,往返遭老罪了。46岁的刘海成回忆起当稻客的经历:刚开始是人工插秧,每天工资100多元。后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动强度下降了,工资逐年增加。现在春季去三江平原打工,干零活一天350元,插秧一天最低400元,挑苗和开插秧机一天500元。开春插秧总共20多天,就能挣回万八千的。有了专列,舒舒服服地去致富!

  2000年开始,为服务稻客出行,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行首趟农民工插秧专列。20年来,共有165万余人次搭乘专列前往三江平原插秧。绥化火车站客运值班主任赵业胜见证了20年来的巨变:从当年辗转几个小时来车站熬夜买票到如今送票下乡、手机订票,设备设施的升级让稻客出行更舒适。

  致富的稻客也成了火车站里别样的风景。当年去插秧的人都穿着旧军装,背着编织袋,发黄的脸色,灰白的头发,满是皱纹的脸上透着疲惫。现在,很多插秧客穿着牛仔服,戴着太阳镜,有的女稻客还染了头发,涂了指甲,踩着高跟鞋,脸上也挂着笑容,日子越来越好了。赵业胜说。

  插秧专列为稻客铺就了一条致富路,65岁的腰屯村村民王春学已经连续插秧25年。以往每天只有七八十元的收入,现在每天能挣到三四百元。家里不仅盖起大瓦房,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也一应俱全。

  随着机械化生产的普及,机械化插秧率达到96%,插秧客从站在水里弯着腰插秧逐渐转向幕后,主要负责补苗、操作机械等工作,以往平均一公顷需要5个人插秧作业,如今使用插秧机,30公顷地仅需要10个人,但对插秧客的技术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年轻人也选择了插秧打工。

  今年绥化、齐齐哈尔和哈尔滨市周边将有4.8万名农民工乘火车赴三江平原插秧。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深度挖掘运输潜力,及时优化运输方案,开行绥化至抚远、齐齐哈尔至抚远等3对农民工插秧专列。插秧专列的开行,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运力保障,杠杠的!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农业局副局长牛艳凯说。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15日 18 版)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临沧临翔:“牛–菌–蔗”循环经济蹚出致富路

中央广电总台2023-08-10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章驮乡塘房村主动融入基层党建“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总体布局,走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牛—菌—蔗”循环经济发展致富路,村

2023-08-11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蟹将”助力致富路

“哇,你们这个螃蟹可真新鲜啊!之前买的都是超市里的礼盒装,一点也不新鲜,现在看着从塘里捞出来,一个个张牙舞爪的!”9月17日,一走进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小尖镇郭庄村的兄弟家庭螃蟹

2019-09-19

山西店子底村的“红色”致富路

原标题:山西店子底村的“红色”致富路新华社太原9月17日电题:山西店子底村的“红色”致富路新华社记者晏国政、王劲玉金秋九月,收获的季节。62岁的孔双喜忙完地里的荞麦、谷子,又钻

2019-09-18

兰考“焦桐”长出致富路

50多年前,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大量种植泡桐;半个世纪后,兰考泡桐成了当地百姓发家致富的摇钱树。据估算,今年产值将超过20亿元。河南兰考横卧黄河古道旁,上百年来受风

2019-09-12

稻蟹混养模式开出致富路

秋风起,蟹脚痒。随着米东区水稻进入成熟期,王则花家稻田里养了4个多月的螃蟹也已蟹肥膏满,开始上市。近年来,米东区以减促优调减水稻种植面积,通过“稻蟹混养”模式打造稻田蟹、稻蟹米

20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