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中年群体”被中和农信“盯上了”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施后农村出生的一代人如今已经是“中年人”了。这代人年轻时一般都出去打过工,有文化,有见识,也挣到了钱。如今,他们中不少人作为独生子都已经回到了农村。摆在这个“新中年群体”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能让自己留下来。

他们选择现在回乡的主要原因是父母都进入了老年阶段,孩子也都进入成长关键时期,都需要他们的照顾。他们的返乡,让农村的人文风景发生了改变,“386199120部队”留守村庄的现象大大改观。然而,这一代40岁左右的“中年人”也是一个颤巍巍的群体。他们打工虽然挣了些钱,但大都变成了固定资产——房子,剩下的就是父母的医疗与孩子的学业花费。很多人手里没有流动资金,要想发展就得靠贷款。

随着乡村振兴的浪潮的到来,这代中年人遇到了以前想不到的发展机遇和金融服务。

1980年出生的湖南双牌县农民张茂林,从他记事起,家里就没有一天不为钱发愁的。张茂林快30岁了才靠父母借钱给张茂林当“老婆本”,说上了一门亲事。借钱的过程给张茂林留下深刻印象:父母带着他挨家挨户的找亲戚朋友借钱,遭了不少白眼,有心直口快地人直截了当说:你家这么穷,拿啥还钱呢?别是一开始就想好不还了吧……张茂林由此对“借钱”产生了阴影。

张茂林看见村里青年进城打工几年后,家里就盖上了小楼。困境之中的张茂林几乎没有犹豫,就拉着媳妇进城打工去了,两个孩子留在老家交给父母照看。由于家里条件不好,从小就辍学的张茂林只能做些体力劳动:搬砖、送餐、摆摊……赚的钱确实比在老家多,但是打工几年,攒的钱并不多。这几年父母的身体越来越差,而孩子们的性情也越来越孤僻,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打工挣钱为了啥? 夫妻俩决定放弃打工,回家创业。

张茂林看到种植莲子是个致富好路子,但是前期投入成了困扰张茂林的大问题。妻子劝他借钱,“借钱”?那是不可能。然而有一天,张茂林的邻居老周上门求张茂林帮自己做担保人。说是要向中和农信办贷款搞种植。“贷款?你这条件也能贷款?”贷款不是要有抵押物吗?还要各种各样的手续,没准儿还得给好处费啥的,老周凭什么能办下贷款来?这“中和农信”不会是那种骗子公司吧?

就这样,张茂林为了做担保人,顺便了解了一下“中和农信”。他发现这家机构办理贷款不但不需要抵押,更没有什么好处费,贷款人也不用准备各种各样的手续,只要给他们打个电话提出贷款申请,中和农信就有人开着车来给你办贷款了。从登记信息、解释条款、签字确认到最后拍照留存,所有步骤都非常正规。最贴心的是利息透明,每一期还款要还多少钱,利息是多少,还款期是哪一天,他们都帮老周算得明明白白,一分钱也不多收。

“妹子,我想种莲子,你看能贷款吗?”“能”。2017年7月,张茂林给中和农信湖南区域双牌分支客户经理打了申请贷款的电话。经过贷前调查,最终他获得了一笔3万元的种植贷款。种莲子让他第一年就还清贷款,后来在政策优惠条件下买了新的商品房。2018年他又申请了2万元贷款种植芋头。如今的他,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如今他感慨万千:“要不是老周让我担保,我可能这辈子都不知道还有中和农信这样的公司能痛快地借钱给我。”

如今,服务“张茂林”已经成为中和农信的主要目标。中和农信总经理刘冬文说,总有人担心,在如今普惠金融遍地开花的好时代,中和农信这样的真小额、非优惠贷款还有人要吗?事实上,这些年我们缺过人,缺过钱,但从来不缺客户。过去我们的客户主要是农村的50后、60后,如今,70后、80后乃至90后成为了主力客户群。他们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的一代,我们的模式和理念更适合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服务好,就是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只有这群人留下来,乡村才能美起来。

中和农信23年前从世界银行的一个扶贫项目开始,坚持探索创新,不忘初心:服务农村中不能充分享受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中低收入群体。目前,已有300多家分支机构4800多名员工,服务了400多万农户,贷款余额超过86亿元。公司针对“新中年群体”,不断推出量身定制的小额信贷、保险、投资、电商等多方位服务产品,以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生产,建设新农村的美好理想。

当“新中年群体”遇上了“新中和农信”,中和农信“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百米”的愿望就变成了双方的相向而行了。需要贷款的农民,对你来说,就是一个电话的事儿,中和农信就会来到你身边,帮你推开致富之门。

(鲁威)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山西:“农信”变“农商” 激发“三农”金融活力

本网讯(记者马玉)“从‘农信’时代到‘农商’时代,体制升级的红利逐步释放,体现在税收贡献大幅提升、‘三农’信贷投放总量加大、金融产品丰富多元。”6月20日,在山西银保监局举行的

2019-06-21

中和农信积极推动小额信贷政策研究

本网讯(记者孙鲁威)6月17日,中和农信在北京总部召开了小额信贷发展研究高级别研讨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郑文凯、中农办秘书局副局长(正局级)祝卫东、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汤敏以及清华

2019-06-20

农村“新中年群体”被中和农信“盯上了”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施后农村出生的一代人如今已经是“中年人”了。这代人年轻时一般都出去打过工,有文化,有见识,也挣到了钱。如今,他们中不少人作为独生子都已经回到了农村。摆在这

2019-04-27

[青海]为加快推进农牧区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农信力量

中国农村信用社已经发展了66年的历程,农信社因农而生,为农而倔强地生长,根深叶茂,已经发展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金融力量。党的十九大以来,青海农信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19-02-25

中和农信金融助农实践:“这个小额信贷公司不一般”

“这个小额信贷公司不一般”——来自中和农信金融助农实践的观察本报记者郭少雅站在2018年的时间节点上往回看,刘冬文和李加英都会意识到2008年的不同寻常。那一年,时任中国扶贫基

201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