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农业文化遗产开发挑战?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哈尼梯田是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传承1300多年的哈尼梯田的核心奥秘就在于“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的四素同构。但伴随着边远山区融入现代化进程、产业转型升级和哈尼梯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相应产生了遗产区游客承载量、环境承载能力的现实挑战。这给上述“四素同构”带来冲击,也对政府管理部门提出更高要求。

  一要更好保护传统民居。农业景观类文化遗产不是单纯的自然风光,而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和生活空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活态”的遗产。因此必须重视遗产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又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比如,随着收入的增加,村民建房修房需求增大,而新型材料和现代化建筑风格的无序发展以及传统民居建筑工艺成本的提高,容易产生民居风貌和整体农业景观不和谐的现象。这就需要以整体视角编制乡村发展规划,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旧、文化为魂”的思路,做好村庄污水治理和房屋风貌改造提升,谨慎稳妥地对传统村落民居进行现代化开发利用,把生态宜居的要求融入特色小镇建设全过程。

  二要更好传承农耕文化。农业景观类文化遗产的背后积淀着深厚的农耕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口耳相传的对于生产生活规律的默会知识。在现代化进程中,哈尼梯田所在地的沟长制、木刻分水制、箐长制等传统管理制度走向消失,农村青年对民族节日、传统习俗等民俗文化认同感淡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传承,遗产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受到威胁。这需要当地重视具有代表性的农耕文化形式的个体传承,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改造,形成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的新农耕文化氛围。

  三要更好促进共建共享。哈尼梯田是千百年来持续耕耘的人间奇迹。然而当下,适度开发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健全,景区带村、企业扶村、互促互进的利益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农民参与梯田保护利用的积极性不高,融入乡村旅游发展的程度不深。这就需要集聚政府、企业、农户、社会各方力量,建立完善适应遗产区“四素同构”特殊需要的生态保护补贴机制,使村民变成“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健全资源要素共享机制,推动哈尼梯田品牌共创共享,提升产业链价值,促进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互助服务,探索成员相互入股、组建新主体等联结方式,实现深度融合发展。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落实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建立扶贫资金投入、贫困户入股分红的资产收益分配机制,鼓励和支持贫困户依托景区发展种植养殖、餐饮住宿,帮助贫困户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劳动劳务、入股分红等收益,让贫困户更多享受乡村旅游发展成果。

  四要更好发展乡村旅游。农业景观类文化遗产不能走重度开发、破坏式开发的路子。目前文化遗产核心区的文旅产品类型较为单一、数量相对较少,导致游客对民族风情、民族文化的感知较为薄弱,体验上以梯田风光为主,民族特色的呈现还不充分。这就需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潜力,提升全域旅游品质。充分研究整理哈尼民族文化内涵,结合各村寨不同的发展条件,科学定位发展方向,实施差异化经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作者系云南省元阳县副县长)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我国已记录有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 面对外来物种入侵我们该如何应对?

我国已记录有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面对外来物种入侵我们该如何应对?今天(4月15日)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也是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生态安全。随着全

2024-04-16

农业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丰收粮颗粒归仓。黄淮海平原广袤田野上,越冬小麦盖上了“棉被”,正在积蓄生长的力量。南海之滨,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又迎来科研人员忙碌的身影,抢时间、拼速度,一个个新品种从这里走向全

2024-04-03

美美与共话姑苏 ——看一个特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水平率先实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开弦弓村。26块石阶静静向费孝通江村纪念馆延展,台阶上清晰刻录着费孝通先生1936-2002年间26次访问开弦弓村的信息。以这方烟雨江南地为观测点,他写下了著

2024-01-10

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培训班在安徽砀山举办

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培训班在安徽砀山举办9月14日—15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在安徽省砀山县举办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培训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品种培优、

2023-12-22

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专题交流会在江苏南京召开

本网讯12月7日,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江苏南京召开共建高校专题交流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