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话姑苏 ——看一个特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水平率先实践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开弦弓村。

26块石阶静静向费孝通江村纪念馆延展,台阶上清晰刻录着费孝通先生1936-2002年间26次访问开弦弓村的信息。以这方烟雨江南地为观测点,他写下了著名的《江村经济》,用这样一个中国农村的典型代表,率先描绘了处于萌芽状态的乡村工业,极富前瞻性地研究了关系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晃近百年,“江村”作为开弦弓村的学名已成为国际社会学的中国标识。如今,刚刚跻身中国特大城市的苏州,一头是拥有全国经济最强“地级市”闪亮名片的明星城市,一头是粉墙黛瓦与小桥流水相映成景的和美乡村,这个美美与共的“锦绣江南鱼米乡”正在成为全世界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江苏省委要求苏州永葆“探路者”姿态,不断实现新的超越,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当好排头兵。

彼时,费孝通希冀通过这里认识中国、改造中国;而今,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考题,以苏州为代表的特大城市在相对较小的三农空间中,究竟该从何破题、以何解题、如何答题,进而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做表率、立标杆?带着新的题目,记者深入姑苏水乡探寻答案。

各美其美

——对于特大城市、经济强市而言,其乡村形态必然有其独特性,探索全面振兴道路理应别开生面。首要任务就是要从价值取向上重新定位城乡关系,终结城市中心主义,改变乡村牺牲者、从属者的位势,苏州致力于从顶层设计上促进城乡以各自特质在机会均等基础上更好蜕变,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城乡各美其美

很长时间以来,最强“地级市”、现代化都市、繁华工商业是苏州最主要的城市标签,曾经“苏湖熟,天下足”的鱼米之乡面目却日渐模糊,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背景板。实际上,在苏州执政者眼中,这块背景板既是稳定器更是新引擎。

  2022年,苏州GDP总量为23958.3亿元,位居全国第6,城镇化率达81.93%。即便如此,苏州仍有近1/5人口生活在农村,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超190万亩,自给率仅在25%左右,仍有大量建设用地散布在农村。

  “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既同等重要更可以互利共生。对于苏州来说,乡村始终是发展的重要一极,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域,也是城市永续发展的稳固后方,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苏州市委副书记黄爱军表示,苏州有着高端农产品消费市场庞大、工商金融资本活跃、企业运营管理先进、创新要素密集等“四大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既可以助力苏州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可以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三农发展样板力量。

  得天独厚的乡村振兴肌理,费孝通“志在富民”理念的长期浸染,为苏州乡村振兴打下了扎实基础。2020年5月,苏州市在全国率先制定推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考核体系——《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2020-2022年)(试行)》。

  从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城乡融合4个领域,再到制定3级指标,区分市、县、镇3个行政层级,苏州推出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总体形成“四三三架构”。即使是姑苏区、工业园区等非涉农区,也被纳入相关考核统筹部署推进,以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效力效能。

  有了考核指挥棒的牵引,苏州三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农业强”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生产总体稳中向好,高标准农田、高标准蔬菜基地、高标准池塘、美丽生态牧场“三高一美”建设全面覆盖,精品农业比重高,智慧农业等全国农村改革试点深入推进;

  “农民富”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全市村均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达到105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8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2∶1,是发达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城市之一;

  “农村美”的动人图景进一步展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在江苏省率先实现市域任务销号,太仓市、昆山市获国务院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地区表彰激励,苏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数量和质量省内领先……

  曾受制于生态和土地两条红线的吴中区灵湖村,咖啡下乡、酒店入村,与远处的农田、森林相映成趣,一个“森系”村庄华丽变身;来到苏州高新区的太湖科学营,既能露宿湖畔观湖景,还能在苏绣制作中体验千年姑苏城的艺术传承;常熟市李袁村通过旧村改造打造智造产业园,为解决村民就业和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持续保障……苏州的广袤乡村,处处景美人和、欣欣向荣。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苏州却有革故鼎新、自我加压的决心和勇气。先是在2021年末,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改版升级了“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继而在2022年末,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迅即出台《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市行动方案》,目标锁定为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高水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苏州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宁春生表示,苏州地处“东部的东部”,必须担当起“率先的率先”,奋力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农业强市建设上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农业强国、农业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成人之美

  ——通过城乡融合实现互利共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以城乡两端双重资源的集合集成,改变过去被动的“输入性”单一发展模式,形成主动的“内生性”乡村建设力量。通过城乡资源平等自由的交换、城乡产业一体化的协同发展、城乡形态差异化的互利共存,苏州城乡正在融合发展中相互成人之美

  从世界普遍规律看,乡村和城市只是空间地域上的差别,并不决定其现代化水平。从国内情况看,部分地区农业发展之所以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呈负相关,主要是因为在城乡资源自由交换、城乡产业联动发展、城乡形态互利共存等方面存在短板。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苏州而言,如何利用好经济强市、工业大市的基础优势,推动城乡融合实现互利共赢是首要思考的问题。

  “处于新阶段、坚持新理念下的乡村振兴必然是开放的,必须有城乡两端双重资源的集合和集成。”苏州市委农办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陆增根表示,苏南地区经济发达,重在依托超大市场需求和科技赋能,发展都市农业、智慧农业,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作为实际服务人口逾1600万、日消耗食品超过1.5万吨的大都市,苏州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超大,对品质的要求超高。如何确保优质农产品的巨量供应,是苏州必须解答的一道难题。

  为此,苏州不断向上游扩建供苏农产品基地,在盐城大丰等地共建集“产储销”和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粮食合作项目。“苏粮丰储”等异地粮食储备项目的落地,使苏州的粮食储备能力与城市能级和人口规模相匹配,实现了即便面临极端情况,也能相当程度上确保稳定供给的目标。

  保供问题解决好之后,主销区之于农业的劣优势发生转换——由考验供给转为引领升级,以需求侧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盐城、宿迁等兄弟城市而言,苏州用一张超级体量的餐桌,带动其种养生产为之“升华”,不断赋予其市场、运营、管理等现代产业要素。

  庞大的高端农产品消费市场,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近年来,可口可乐、星巴克、和路雪等头部食品企业落户苏州,味知香、佳禾食品、太湖雪、欧福蛋业等农业龙头企业相继上市,全市已培育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53家、总产值788.9亿元。

  城市和乡村空间相邻、文化相通、利益相接,作为一个区域内的两块功能拼图,既有所区别,又互相影响,二者能否协调发展,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

  秋风徐徐,稻穗盈盈。2200多亩即将完全成熟的水稻,为太仓市东林村披上一片金黄。乘坐小火车穿行稻浪间,江南秋景让人赏心悦目。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纯农业村,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能达到3000万元。

  水稻秸秆发酵成饲料,饲料喂羊,羊粪处理成生物肥料回田……东林村6年来倾心打造一片田、一根草、一只羊、一袋肥“四个一”农牧循环产业链,已建成以生态循环农业为核心,以田园旅游、培训教育等产业为延伸的农耕研学基地。合作社分红、房产租赁、实物分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5万元……一条厚积薄发的村级收入曲线,擘画出东林的强村之路。

  当我们跳出乡村看乡村,就会发现苏州乡村已改变了过去被动“输入性”的发展模式,切切实实形成了主动“内生性”的建设力量。

  “买只牛儿学种田,结间茅屋向林泉。”当《警世通言》中的美好期盼在江南小村化作现实,诗意中的田园便有了生动的注解。位于相城区的冯梦龙村,依托底蕴丰厚的历史资源,探索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五月樱桃、六月草莓、七月葡萄、八月梨,月月有果;向日葵、清莲、马鞭草、粉黛乱子草,季季有花。在冯梦龙纪念馆中看冯氏戏剧,在农耕文化园体验农趣,在山歌酒馆听吴语山歌,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冯梦龙村体验乡村闲适之旅。

  “乡村空间是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稳固后方。”苏州高新区城乡发展局局长陈晓梅表示,土菜进城、咖啡下乡的背后,是苏州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成人之美,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美好愿景和前进方向。

美美与共

  ——共同富裕是高水平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的,苏州将促进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密切联系起来,统筹部署、协同推进,进一步增强区域联动,解决好发展洼地、消极空间,激发乘数效应、化学反应,提高推动共同富裕的效力效能,让所有乡村、全体农民实现美美与共

  苏州的乡村建设水平相较其他地区无疑是领先的,但其村域之间、镇乡之间仍然存在发展水平上的参差不齐。如何能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系统破解建设发展均衡性不足、统筹联动能力较弱等深层次问题?换言之,不平衡是普遍的,如何能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在“点上开花”的基础上实现“盆景”变“风景”,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组团式开展乡村建设,就是苏州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举措。

  强弱结合联村共建——

  “林深村落多依水”,曾经的吴中区灵湖村为了保护太湖生态,沿湖200米范围内全部实施了“退耕、退渔、退居”,陷入发展的泥淖。如今,灵湖村将木屋、木平台、木栈道、绿化景观等融入周边生态森林,与邻近两个薄弱村抱团成立联合公司,收购工业厂房、承接物业管理,开发出休闲森林康养、农耕文化体验、江南水乡民宿等多个富民项目,“众村模式”让太湖边生态环境敏感的农村破除了发展魔咒。

  “看这钳子多有劲儿!到了喂食的时间,螃蟹就会自己露头。”昆山市巴城镇九百亩合作社阳澄湖大闸蟹养殖基地,一场场直播正在短视频平台不断开启。作为“中国阳澄湖大闸蟹之乡”,巴城镇通过强村带弱村、村与村“联姻”等模式,充分发挥园区联农带农功能,实现产业赋能“百村共兴”,探索“联村共建”发展路子,有效激发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镇域整合共富共享——

  如果说巴城镇是“以蟹之名”实现“村村抱团”的代表,那么张家港大新镇则打造了跨域整合镇域片区发展资源的样板。围绕拓宽村级经济发展路径,探索“共富共享”新路子,大新镇着力打破地域、领域、条块限制,强化要素集聚,打造“张家港新联智造谷”、稻花乡俚稻米文化园,推动村级经济联合体发展壮大,“美丽乡村连片发展”的大新样板峥嵘初现。

  世上湖山,天下常熟。常熟市依托“沙家浜”超级IP,以现代渔业产业和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以“芦荡火种、古镇文韵、水韵李市、匠心蒋巷”为主题的4个乡村发展组团,串点连线成片,打造常熟“虞文化”与“渔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展示区,成为苏州市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工作的标杆。

  跨区联动协同发展——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做好河湖文章,是苏州推进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的关键。澄湖地区是苏州“四角山水”生态格局的重要一环,位于吴中区、吴江区、昆山市三大区域交界处,涉及58个行政村、406个自然村。目前,苏州立足澄湖地区深厚的生态基底,正在全力将澄湖地区打造为生态价值转换先行区、农文旅联动发展示范区、市域一体化协同发展试验区。

  根据三地不同资源条件,太仓-昆山-常熟协同区生态循环农业暨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秉持破界、串点、连线、成片的思路,通过河道、乡村旅游公路、风景路、慢行步道等,串联循环农业基地、特色田园乡村、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特色资源点,形成融自然、田园、产业、文化于一体的空间连片区域。

  从村到镇,从镇到区,协同联动城乡,融通催生百业,苏州城乡洼地迅速拉平,资源得以转换,带动全体农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享受发展红利,推动所有乡村在振兴浪潮中实现美美与共。

  从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破题,特大城市苏州市走出一条经济强市建设农业强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按照“空间缝合、资源整合、发展聚合”的思路,连片、组团开展更高水平的乡村建设,城乡融合的美丽图景次第展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愿景正在照进现实。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西藏拉孜县青稞种植用上数字化系统——“屏上的数据,就是大家种好地的底气”

清晨,太阳刚升起,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曲玛乡坚达村村民达瓦加拉一脸担忧地走进村委会,找到村支部书记开尊,忍不住问道:“今天天气适合耕种青稞吗?”“这几天一直在检测村里农田的土壤养

2024-04-27

2024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在即 农民工获奖占比再创新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吴晓东)记者从中华全国总工会获悉,五一表彰大会4月28日将在京举行,表彰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据介

2024-04-27

机械化率达100%!新疆棉花种植进度条:■■■■□

这几天,新疆南部棉花种植接近尾声,气温相对较低的北疆地区棉花种植大面积开始。天山南北以科技赋农,采用数字农业集成技术,大幅提高棉花种植智能化、管理精细化,棉花种植面积完成80%

2024-04-27

拉人拉货还拉快递 农村的公交车有点忙

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是整合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资源优势,通过站点设施、运力网络、技术装备、信息平台的共建共用共享,推进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农村运输服务发展新模式。记者从交通

2024-04-27

有“智”更有“质” 春耕尽显“科技范”

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越来越多的科技要素向广袤田野聚集

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