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循环农业成绿色发展“新引擎”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十九大报告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绿色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平顶山立足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现状,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创“百亩千头生态方”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在全域内探索出一条以畜牧业为龙头,农牧结合、全面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新路子,实现了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近日,由农业部等8部委评估确定的首批40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名单出炉,平顶山是河南省唯一入选城市。

  平顶山紧紧抓住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战略机遇,探索创新并全面推广“百亩千头生态方”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即以100亩农田为单位,配套建设一条占地3亩、每批出栏1000头猪的生产线,将生猪粪便就地消纳变成“有机肥”,将饲料粮就地加工变成“有机粮”。当地人把这样一条“猪—肥—粮”循环生产线叫作“千头线”。

  “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解决养殖用地难题,还对改良土壤、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去年,在平顶山召开的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粪便综合利用现场会上,农业部对该市的这一做法高度评价,将其誉为“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模式、农牧盈利模式、产业扶贫模式。

  生猪吃上有机粮 庄稼用上有机肥

  在宝丰县肖旗乡张伍庄村,在平顶山现代牧业专业合作社承包的千余亩农田里,两条“千头线”就在田间,其余8条正准备开工建设。

  猪舍内,现代化的配套装置可使猪仔实现自动化饮食、饮水。猪仔产生的粪污顺着地下管道,排入田间的排污槽,经干湿分离机处理后,干粪可作为有机肥料,肥水经过发酵后,可用于农田灌溉。农田里种植的饲料粮经过加工便是生猪的“美食”。

  围绕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平顶山按照养殖配套种植、种植配套养殖的原则,大力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

  据专家论证,每1000头猪的粪便刚好能解决100亩土地的水肥问题。在综合考虑生猪粪便排泄量与土地消纳能力之后,该市合理匹配养殖规模和种植用地,启动实施“5153”千头线发展工程,即5年内建设1500条千头线,年出栏300万头生猪。让生猪吃上有机粮,庄稼用上有机肥,实现种养平衡,绿色发展。目前,该市已有99条“千头线”落户田间地头,68条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到今年年底,该市将建成200条“千头线”。

  “绿色金字招牌”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在河南康龙实业集团的种植基地上,20多条“千头线”散布在田间地头。作为“千头线”开创者,集团董事长王世杰深有感触地说:“像这样一条生产线,总投资约35万元,造价是同等规模猪场的1/3,但百亩地千头猪种养循环单元产值约是单纯种粮产值的10倍。”

  更让人欣喜的是,这种模式能变原来的丘陵地为农田、变一般耕地为基本农田。“我们种植基地所处位置是有名的虎狼爬领地,以前种庄稼完全是‘靠天收’,经过两年多的粪肥改良土壤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18.5克/公斤提升为39.3克/公斤,土壤也不板结了,每亩地增收100元左右。”王世杰说。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要实现这些,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找到可盈利的模式实现土地集中流转。”平顶山市农业局局长杨四震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100亩地仅用于种植,即便是高标准良田,每亩地一年能收1000公斤粮食,100亩地的产值大约20万元,刨去成本,效益也就3万左右,但发展‘千头线’,一年能出栏两茬高品质猪,按一头猪赚200元来计算,2000头猪的利润就有40万元左右。”

  “百亩千头生态方”正在让平顶山的农产品变成“绿色金字招牌”。如今,通过绿色种植、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一体化经营,当地打造出一批名优品牌——“滍源生猪”卖到上海,“众口菜粮”卖向全国,“远航蔬菜”更是出口到国外……

  “千头线+贫困户”开辟脱贫致富路

  11月13日上午,在叶县任店镇春晓循环生态农业产业扶贫基地,月庄村贫困户张会玲正穿着防护服,打扫大田里的猪舍。两个月前,听说家门口有了扶贫产业,在外打工的张会玲赶紧回乡报了名,经过培训走上饲养员的岗位。“能够在家门口就业真好,既能照顾家又能赚钱。”谈起每月2500元的收入,张会玲喜不自禁。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农村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实现脱贫的根本途径。”平顶山副市长冯晓仙说,“作为‘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我们将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将‘千头线’项目与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通过‘千头线’,贫困户除了进场务工增收外,还可以通过流转土地,每年获得1000元左右的收入。”该市循环农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名贫困户还可以将5万元‘两免一贴’扶贫贷款入股到企业,年底能拿到10%左右的分红。”

  10月30日,鲁山县马楼乡贫困村——苏庄村里,机声隆隆,锣鼓喧天。听闻村里的4条“千头线”动土开工,村民们敲锣打鼓来祝贺。今年,由县政府投资的39条“千头线”相继开工,建成后将纳入村集体财产,而其中60%的收益将作为扶贫资金用于扶持贫困户。

  “有了‘千头线’,不仅为村里的农业发展铺就了‘循环路’,还为31户贫困户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路。”马楼乡驻村第一书记雷海洋望着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眼里闪耀着希望。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推进森林“粮库”发展 让中国饭碗更“丰盛”

推进森林“粮库”发展让中国饭碗更“丰盛”一根竹笋有多少种打开方式?脆笋、炭烤笋、烟笋……眼下正值春笋产季,福建建宁一家食品公司内,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将一根根鲜笋加工成笋制品,销

2024-05-17

农业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丰收粮颗粒归仓。黄淮海平原广袤田野上,越冬小麦盖上了“棉被”,正在积蓄生长的力量。南海之滨,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又迎来科研人员忙碌的身影,抢时间、拼速度,一个个新品种从这里走向全

2024-04-03

美美与共话姑苏 ——看一个特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水平率先实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开弦弓村。26块石阶静静向费孝通江村纪念馆延展,台阶上清晰刻录着费孝通先生1936-2002年间26次访问开弦弓村的信息。以这方烟雨江南地为观测点,他写下了著

2024-01-10

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培训班在安徽砀山举办

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培训班在安徽砀山举办9月14日—15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在安徽省砀山县举办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培训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品种培优、

2023-12-22

对话黑龙江省农机产业协同创新体系首席专家陈实如何加快推进我省高端农机装备产业发展

智能除草机器人田间作业。深入半履带智能农机企业指导。近年来,我省农机产业技术创新不断,在耕作、播种、中耕施肥、植保、收获、智能监测、无人农场及智能农机标准制定示范技术等方面取得

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