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市突出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减乘除”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内容,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闯关过坎的关键举措,是促进我市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海东市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一优两高”为路径,始终把提质增效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始终,紧紧抓住“粮食”这个牛鼻子,在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通过“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冲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路子。

一、主要做法

紧扣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发展动力转化、结构优化、方式变化,不断提高全市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 做好“加法”,实现“补短板、提品质”

所谓加法,就是扩大要素供给,培育增长的新动力新能量,拓展发展的新空间新途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更多关注点放在增强农产品有效供给上。换言之,就是增加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供应力度。

一是补齐农产品牌及品良种短板。近年来,海东市充分利用海东生态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积极培育高附加值农产品。在六县区深入推进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并依托园区建设,加强与青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模式,大力开展试验示范,加大良种良法的引进推广力度,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年内引进新品种41个,新技术30项。积极打造高原、有机、富硒等特色品牌,夯实品牌农业发展基础,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0个、绿色食品15个、地理标志产品3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坚持良种引路,建立农作物良原种生产基地1275亩,麦类三圃田275亩,马铃薯微型薯繁殖500万枚,蚕豆扩繁16700亩,青稞扩繁2900亩,杂交油菜扩繁3000亩,常规油菜繁殖8400亩,马铃薯繁殖128300亩,冬小麦繁殖6700亩。全年供应各类良种11209.51万公斤,全市小麦良种化率达到85%,油菜杂交化率达到88%,马铃薯脱毒率达到100%。

二是补齐农产品质量短板。海东市全面贯彻确保不发生农产品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要求,突出强大力度、严措施。开展了乐都、化隆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示范县创建,使全市六县(区)均纳入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范围,参与追溯的经营主体达到60个。针对重大节日和关键农时,开展了农药管理及农药使用等七项专项整治行动,落实了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制,强化了监测,完成例行抽检2415批次、13405个样品,合格率98%。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围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力以赴开展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同时,全市共完成各类畜禽强制免疫916.8万头(只、羽、次),普通病免疫507.14万头(只)。

 (二)做好“减法”,实现“去库存、降成本”

所谓减法,就是要对那些经济效益偏低、市场需求不足、严重破坏环境的过剩产能进行压缩,降低成本,激发活力,提高效益。

一是从低效向高效调。海东市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加快北方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形成以养带种,牧林农复合、草果菜结合的种植结构”要求,提出“稳油减麦、扩薯增菜、提果改饲”思路,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面入手,不断深化农业区域布局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重点突出海东“两优八特”产业,大力发展川水地区以果菜为主的设施农业,浅山地区以马铃薯、玉米全膜覆盖技术为主的现代旱作农业,脑山地区以油菜、饲草料为主的生态农业和农区畜牧业,压减一般传统作物种植,扩大优势特色作物种植面积。

二是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调。近年来,海东市明确产地加工、精深加工两个方向和农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饲草料加工、冷水鱼加工、农业生物质等五大领域,在蔬菜、小杂果、牛羊猪鸡肉等农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新突破,培育了一批如青海宏恩科技富硒黑蒜等知名企业、名牌产品。推进畜牧业融合发展,计划新建八眉猪及藏香猪屠宰及肉类加工厂1个,牦牛及肉牛肉羊屠宰及肉类加工厂1个。

三是以新型经营主体与新业态为载体,加快实现降成本。海东市依托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利用专业合作、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大财政、金融、信息服务、土地流转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土地、草场等资源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集中,打造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2家,建成生态牧场10家,扶持家庭农牧场1000户,培育农民合作社4000家,土地流转70.99万亩。在进一步挖掘农业多元功能,促进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的基础上,采取示范形式,通过推荐使青海汉尧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青海中厚农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青海仙红辣椒开发集团有限公司3家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省级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荣誉称号。借助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民和县古鄯镇七里花海景观、西沟乡南垣村牡丹园、循化红光村红色旅游、乐都区高庙镇卯寨休闲度假区等乡村旅游精品,实现多元增收,助推脱贫攻坚。

(三)做好“乘法”,实现“促创新、兴融合”

所谓乘法,就是依托科技创新,培育经济增长的“乘数因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第一产业链条,特别要让农户真正得利。

一是加快实施科技创新。通过着力转变粮食生产方式,推动粮食由数量增长转变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由依靠要素投入,转变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并重。海东市主抓浅山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推广,全年推广99.5万亩,其中,秋覆膜78万亩,春覆膜21.5万亩;示范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650亩。开展了杏鲍菇仿野生栽培、富硒西甜瓜生产等试验,以及互助八眉猪适宜蛋白营养水平等实验,引进了富硒大蒜等新品种,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落户海东。加快数字农业建设步伐,已建设了智慧农业示范点11个,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点473个。完成了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东部地区设施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依托农机具购置补贴购置各类农机(机具)共3631台(套),使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46.3万千瓦,机耕面积达到150.45万亩,机播面积达到92.02万亩,机收面积达到35.68万亩,马铃薯种植收获机、联合收割机、铺膜起垄机、大蒜挖掘机以及设施农业的卷帘机等快速普及。

二是加快三产融合的步伐。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推荐乐都区--引胜沟为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平安区为特色农副产品综合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区;互助县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发挥农业的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让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

(四)做好“除法”,实现“抓改革、破瓶颈”

所谓除法,就是通过改革创新,下大力气清除粮食产业发展的瓶颈与桎梏,提升粮食产业管理技术和抵御风险的整体水平。

破除土地瓶颈。扎实推进农牧领域改革,盘活资源,盘活要素,进一步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了发展的活力。全市94个乡镇1554个行政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均已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已进入颁发证书、档案整理、数据移交等后续阶段,共调查承包户数311829户,面积2955313亩,签订合同298316份,签订率95.67%。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互助县为整县省级试点,其他县遴选13个乡镇70个村先期开展试点,作为第一环节的清产核资工作进展顺利,互助、平安、乐都、化隆完成成员身份界定38.92万人;互助完成了8个乡镇、113个行政村清产核资。“两区”划定工作稳步推进,涉及的平安、互助、民和、化隆、循化五县(区)总划定任务83万亩,已展开野外实地踏勘;互助县全面完成了“两区”划定的整县试点任务。在流转过程中,避免“非粮化”、坚决禁止“非农化”。坚决守住农业发展的耕地“红线”,集中开展了“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全市摸底排查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及各县区农业园区内大棚总数44792栋,排查净面积2.44万亩;排查出疑似违规案件297个,共涉违规耕地面积673.84亩;截至目前,完成整治整改案件217个,整改面积375.25亩,完成率73%。

破除人才瓶颈。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通过提供免费“菜单式”技术培训,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年内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000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名。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海东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农牧业基础地位还需提高

一是海东市部分干部对农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地位,认识不深、重视不够,认为农业在GDP中占比小、贡献率低,很难出成绩,对如何推动改革深化、促进农业转型发展研究不深。二是我市农业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优质耕地逐步减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储藏、加工和流通设施建设与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显现,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弱。

(二) 农业产业结构还需优化

当前,海东市的一二三产业融合还不够深,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发展还不够快,有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大企业、大农场、大基地还比较少,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规模还比较小。绿色、有机食品、原产地理标志认证不少,但缺乏有规模、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传统的农产品供给结构与消费需求升级之间的供需平衡问题比较突出。

(三) 农业经营主体还需加强

目前,海东市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尚需加快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还需抓紧扩量提质,示范带动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农业生产经营队伍老化、弱化,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短缺,特别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较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总体不强,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四)农业要素保障还不够全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农业科技知识宣传不够广泛,农业科技应用能力还不够强,农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土地流转的流转期限短、面积小的现象依然存在,难以适应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需求。金融资源配置城乡不均衡,金融支农的政策性服务体系与基础设施不健全,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动力比较弱,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

(五)农业投资好科技推广还需加大

财政支农资金分块管理、整合不够,对农业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对生产经营、生产资料流转、要素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仍需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引进示范推广,农业科技人员和生产操作培训,技术和信息咨询、检验检疫、市场促销等服务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提高农业基础性战略地位

一是深刻领会中央作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图,充分认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和当前农业工作的重要任务,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农业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到全局中去谋划去推进。二是让广大干部深刻认识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市破解农业发展难题、促进我市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需要,充分理解农业在我市的基础性战略地位。三是清醒认识农业农村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系统性,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线来抓,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政投放、人员配备等各个方面,确保改革不断深化、取得实效。

(二)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

着力构建“三区一带”格局,打造海东市特色种养高效示范区,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更加凸显青海高原特色,重点建设马铃薯、油菜、青稞、蚕豆、果蔬、肉牛、肉羊、奶牛、冷水鱼和饲草十大特色产业带,推进有机、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各地争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特色和优势产业做成带动农牧民增收的大产业。

(三)统筹调整种养结构

全力打造粮油种植、畜禽养殖、果蔬等产业。稳定“粮经饲”三元结构,为养而种、种养结合。种植业要稳定油菜、马铃薯生产,适度增加粮饲兼用型青稞和玉米种植,推进草产业发展,提高蔬菜基地产能,提高“菜篮子”工程建设水平;扩大特色果品生产,深度开发中藏药材。畜牧业要以规模化经营、标准化养殖、绿色化发展、精细化管理为导向,推进“三退三进三结合”,加快禽蛋、生猪生产,实施增草减料计划,加大肉牛肉羊自繁自育力度,提高奶牛良种化比例,适度发展特种养殖。着力打造沿黄冷水养殖适度开发带,扶持壮大冷水鱼健康养殖基地。形成农牧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种养结构,推动循环农牧业发展。

(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围绕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优化农牧业从业者结构,深入推进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培育农牧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制定完善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加大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大户、农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国家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交由农牧民合作社持有和管护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牧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基层农技人员领办或创办农牧民合作社,大力开展示范企业、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牧场创建活动。

(五)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紧贴果蔬生产园、畜禽水产养殖场、定点屠宰场、奶站、特色林果产品等生产企业和农牧民合作社,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机构,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加大农牧业投入品源头管理,强化动植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与市州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相衔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推广畜禽健康养殖方式,落实强制免疫政策,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加强应急处置和无害化处理能力建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质量安全。

(六)推进现代农牧业园区建设

进一步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集成和推广国内外农牧业科技成果,打造发展先进、创新活跃、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板,形成产业布局合理、组织方式先进、资源利用高效、供给保障安全、综合效益显著的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极,使农业园区成为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引进、展示推广基地及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示范基地。加快牧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鼓励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发展设施农牧业、精准农牧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带动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农牧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形成一批代表性强、类型多样、路径清晰的建设模式,引领全省现代农牧业发展。(责任发布:何静(实习))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看田间地头的农业新科技

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看田间地头的农业新科技当前,多地开镰收割,夏收大幕已启。截至5月27日17时,各地已收冬小麦6000多万亩,日机收面积连续4天超过400万亩。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第

2024-05-28

青海省省长:当好“中华水塔”守护人,让绿水青山成为青海最大优势

青海省省长:当好“中华水塔”守护人,让绿水青山成为青海最大优势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戴纳记者宁迪)今天上午,在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

2024-05-24

农业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丰收粮颗粒归仓。黄淮海平原广袤田野上,越冬小麦盖上了“棉被”,正在积蓄生长的力量。南海之滨,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又迎来科研人员忙碌的身影,抢时间、拼速度,一个个新品种从这里走向全

2024-04-03

美美与共话姑苏 ——看一个特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水平率先实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开弦弓村。26块石阶静静向费孝通江村纪念馆延展,台阶上清晰刻录着费孝通先生1936-2002年间26次访问开弦弓村的信息。以这方烟雨江南地为观测点,他写下了著

2024-01-10

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培训班在安徽砀山举办

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培训班在安徽砀山举办9月14日—15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在安徽省砀山县举办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培训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品种培优、

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