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农业: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图)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由祁连山脉、河西走廊、巴丹吉林沙漠所构成的山地—绿洲—荒漠”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生态安全屏障区,以水为主线,集水源涵养、绿洲湿地、防风固沙为一体;是一个生态经济功能区,其发展直接关系到50万平方公里内500余万人口的永续福祉;是一个藏汉回蒙融合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区,对维护西北地区社会稳定、边疆稳固、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这一生命共同体永续发展的核心要义。

  戈壁农业是在保护好祁连山国家生态屏障的大前提下,按照质量、效率、动力变革的要求,探索走出的一条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生态文明之路。

  1.传统绿洲农业遭遇水资源瓶颈

  位于干旱荒漠区的绿洲,犹如茫茫瀚海中的小岛,既是水脉行经的水草丰美之处,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承载面。绿洲分为天然绿洲和人工绿洲,水自然流淌养育出天然绿洲,人工引水灌溉培育出人工绿洲。然而,在绿洲系统中,水的总量相对恒定,人工引水多了,人工绿洲面积就大了,天然绿洲面积自然会减小;人工引水少了,人工绿洲面积就小了,天然绿洲面积自然会增加。

  千里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和创新的沃土。它曾经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目前是国家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和优质蔬菜生产基地。本世纪初,我国采取的严格限制中游生产用水、保证下游生态用水的强制分水制度,其实质就是通过限制人工绿洲的无限扩大,以保证天然绿洲的合理存在。因此,在山地—绿洲—荒漠”生命共同体中,水是影响生态系统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绕不过去的起点,而人们对天然绿洲和人工绿洲的态度也将直接决定着整个生态系统的演进过程。正是在这个时期,张掖市甘州区停止了延续千年种植的乌江贡米”,整个河西地区大面积压缩小麦面积,推广相对耗水少的地膜玉米和高附加值的蔬菜瓜果。

  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保证的山麓地带、河湖沿岸与冲积扇下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在传统的绿洲农业生产中,人们往往努力发挥水的比较优势,引水越多,则意味着耕地越多。人们对水的不懈追逐使得水资源要素这一瓶颈变得越来越细,离其承载极限的天花板”越来越近,进而导致自然生态用水减少、天然绿洲退化。当退化到一定程度,大自然的报复——沙化就会向人工绿洲挺进,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引水用水越多,沙化面积越大;沙化面积越大,就需要引用更多的水,最终成为人与自然之间的零和博弈。

  2.新型戈壁农业应运而生

  在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中,水是相对有限的存在;而河西走廊集中分布着近20万平方公里的戈壁沙地等闲置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反倒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两利相权取其重,在此背景下,戈壁农业应运而生——它充分利用戈壁沙地等闲置土地资源,通过现代化农业科技手段,尽最大可能地精准用水,让每一滴水发挥到极致,进而使更多戈壁荒地变为耕地。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本质是指区域经济特征和产业特征要与区域资源禀赋相适应。河西走廊光照充足、空气湿度小、病虫害少、昼夜温差大、自然隔绝强、祁连山冰雪融水醇美甘洌,本是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天然基地,但数量增长指导下的耕作技术,导致耕地污染、地力退化、有害元素超标,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加之对农作物废料的处理不当,面源污染现象很严重。戈壁农业变废为宝,将秸秆等农作物废料发酵处理,施肥配方后用作基质,以有机质营养枕形式形成周期性可替换的有机土壤,强化生物灭虫,降低农药残留,有效阻断有害元素;水肥一体精准施水、施肥,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效率和效益。此外,戈壁农业强调市场需求大数据分析,生产经营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控制,通过研发、生产、推广、贸易一体化的路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突破了传统绿洲农业单一对水或土地等自然条件的高度依赖,实现了向节约要水源、向戈壁要耕地、向科技要产量、向光热要品质的农业革命性创新,满足了人们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

  天然绿洲是不可或缺的绿帐子,其面积只可增加不能减少;人工绿洲是钱袋子、家底子,只有巩固增加,才能保障民生。无论是天然绿洲还是人工绿洲,都关注如何利用更多的水资源扩大耕地,从而求数量、保发展,是处于低层位的被动发展形态;而戈壁农业则关注如何利用更多的土地来扩大耕地,从而护生态、提质量、保发展,绕过了水资源要素的约束,是河西走廊走出困境、破除瓶颈、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作为实现天然绿洲与人工绿洲协同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戈壁农业是生态文明背景下一场取之有时、用之有度的农业生产革命,是绿洲农业发展的新阶段。

  3.将戈壁滩变成金山银山”

  转变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对立”的关系为辩证统一的关系,是写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的关键之处。

  在山地—绿洲—荒漠”生命共同体中寄居的群众,上游主要依靠高山牧场,以畜牧业为主;中下游主要依靠人工绿洲,以绿洲农业为主——这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产方式维系了千年,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已经被证明不再可持续。戈壁农业是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优化美化空间布局提供了契机:一是上游的高山牧场大多属于自然保护区,其生产方式需要转型,居民需要疏解,以保证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属性少受干扰;二是中下游的绿洲边缘往往是生活垃圾、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的堆积处,环境景观堪忧,优先选择此类区域发展戈壁农业,既能充分利用既有的公共服务保障设施,又可以优化美化绿洲边缘带,提升农民生活环境质量;三是绿洲冲积扇上端因海拔相对较高、无霜期相对较短,不是传统绿洲农业的最佳选择地,而戈壁农业以设施为主、以节水和采光技术为支撑,可有效化解既往不利因素。借发展戈壁农业之机,将处于冲积扇下方的绿洲农业置换于冲积扇上方和两侧,将下方逐步退耕还为湿地,可使山地—绿洲—荒漠”的整体空间得到充分优化,可谓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在河西走廊作出的有益探索。

  在河西绿洲发展戈壁农业,就是以强化生态安全屏障为落脚点,以改良既有绿洲农业为突破口,扬弃反思已有绿洲农业发展路径,在不新打一口井、不新增用水总量、不改变地表结构”的基础上,顺应自然规律,依靠科学技术,发挥土地的比较优势,对山地—绿洲—荒漠”生命共同体要素进行重塑。从该意义上讲,戈壁农业以生态的、系统的、整体的视角去考量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真正将戈壁滩变成金山银山”,是一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革命。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农业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丰收粮颗粒归仓。黄淮海平原广袤田野上,越冬小麦盖上了“棉被”,正在积蓄生长的力量。南海之滨,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又迎来科研人员忙碌的身影,抢时间、拼速度,一个个新品种从这里走向全

2024-04-03

美美与共话姑苏 ——看一个特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水平率先实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开弦弓村。26块石阶静静向费孝通江村纪念馆延展,台阶上清晰刻录着费孝通先生1936-2002年间26次访问开弦弓村的信息。以这方烟雨江南地为观测点,他写下了著

2024-01-10

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培训班在安徽砀山举办

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培训班在安徽砀山举办9月14日—15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在安徽省砀山县举办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培训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品种培优、

2023-12-22

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专题交流会在江苏南京召开

本网讯12月7日,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江苏南京召开共建高校专题交流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

2023-12-12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通知 部署今冬明春科学应对厄尔尼诺 防灾减灾保安全稳供给工作

本网讯受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叠加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预计今冬明春我国大部地区阶段性冷空气活跃,极端天气可能多发频发,农业防灾减灾形势复杂严峻。为做好冬春农业防灾减灾救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