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兴林富民结合点 潼南让荒山变“绿”,穷山变“富”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金秋十月,潼南双江镇白云村山坡上,满山的青花椒树正生机盎然。通过剪枝后,这些花椒树大多有一人高,但稍显低矮的绿树丛在当地人看来却格外喜人:“两年后,这里将迎来首次丰收。”

  从积极引进大户,到规模种植花椒,这里紧抓国家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好机遇,正悄然发生着改变,如今不仅带动乡村产业持续发展,还让荒山坡披上绿装,成为当地靓丽的风景。

  靠山吃山 筑林兴产

  今年37岁的张强是这片花椒基地的负责人,2017年他辞去稳定的工作,在家人朋友的不解中回到了生养他的故乡——白云村。

  “这里和小时候不一样了,记忆中的绿树青山早已消退,到处是齐人高的野草,依稀点缀的灌木,没有一条可以下脚的小路。”指着脚下的长坡,张强谈起了这里一年前的场景,种植农作物因水利不便、交通不便,土壤贫瘠等原因,这里曾经撂荒长达近20年。

  “我想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张强把种植青花椒树化为行动。2017年4月,他通过土地流转了长坡上800亩撂荒地,并在潼南区林业局的帮助下,用一年半的时间,种植、培育、管护,让800亩的土地上生长起了郁郁葱葱的花椒林。

  潼南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花椒树四季常绿,枝叶茂盛,根系发达,栽植方便,易培育,种在山坡上也不与粮油蔬菜及其他经果林争地,是这里最理想的特色经济林绿化树种。

  “青花椒树2—3年即可正式投产,生产期达20年以上,丰产椒每亩年产鲜椒可达1000公斤左右,产值2万元左右,按照估算3年可收回成本,是一个一年投资多年受益的低投入高产出生态经济型林业产业项目。”将筑林和兴产结合,张强实现着绿化家乡的愿景。

  林农共生 兴林富民

  同样实现愿景的还有椒农张云荣。每天一大早他就跟着同村的几名村民来到花椒基地上班。

  “出租土地有租金,到基地上班还有工资,同样是种地,这可比以前只在家种点庄稼强多了。”在不少村民看来,如今日子越过越好,这一切与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大力发展花椒产业所取得的成果密不可分。

  据潼南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白云村花椒种植基地的发展,村民的生产生活也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截至目前该村通过发展花椒产业共计带动数十户农户增收,年平均增收万元以上。

  “仅以农户务工收入计算,每天就有20余名村民上班,根据室外不同工种、辛苦程度,每人每天收入80元—140元不等,长期的务工农户每年甚至能收入近2万元。”张强介绍。

  而下一步,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该花椒基地还将进一步深化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该基地将以30—50亩成熟花椒林为一个基数,返租给农户管护生产,并由基地提供技术、农药等帮扶,由公司订单收购。

  “预计每年每户可以增收5—8万元。”张云荣说。

  因地制宜 绿色发展

  白云村山坡的改变不是特例,在潼南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田家镇、古溪镇的核桃,柏梓镇的柠檬……将兴林与富民结合者比比皆是。

  近年来,该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总要求,做实“绿山富民”这篇文章,正巧妙地将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以绿色发展构筑最动人的底色。

  在这一过程中,根据潼南典型的盆地浅丘地形地貌,大力引导优秀企业深入乡村盘活村民弃耕土地,开展荒山荒坡造林、建设经济林产业基地,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其中,在平坝缓坡区域,已成功培育出以柠檬、柑橘为代表的“平地型经果林基地”;在山坡浅丘区域,引导培育出了以花椒、核桃为代表的“坡地型经果林基地”,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据潼南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截至目前该区通过业主流转土地、合作社、农户自主造林的方式,已完成营造林任务共8.65万亩,其中特色经济林改造2万亩。

  “而接下来,潼南区还将以‘涪江琼江两岸’为主线,持续全面实施国土绿化提升动动,到2020年,全区实现营造林面积38.5万亩。重点以发展柠檬、花椒、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主。到2022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5.4%左右,林业总产值达69亿元左右。”潼南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废弃矿坑荒山变金山,种植软籽石榴每亩收入达4000多元!

9月2日,在淄博河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黛青山上的软籽石榴园内,一个个成熟饱满的软籽石榴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运出果园。黛青山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河东村村东。201

2019-09-12

荒山坡种植芭蕉芋绿山又富民,每亩收入3000元!

近日,笔者来到南川区南平镇水丰村,远远就看见一片片山坡上,满山遍野都是又高又绿的芭蕉树,有的正开着红花,放眼望去,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然而,谁能想到

2019-09-09

重庆潼南:走好生态水产养殖之路

丰收的喜悦名优鱼类养殖场的底排污净化池立秋十日遍地黄。8月19日,立秋节气刚过10天,在重庆潼南区崇龛镇临江村的重庆稻梦空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稻田基地里,金黄的稻子已被稻穗压弯了

2019-09-03

山西平顺小伙贾晓亮 荒山栽下“希望树”

示范基地的皂荚树有的已经挂上了皂荚,今年就可以采收了。贾晓亮(右)高兴地给记者介绍。“你看这浊漳河沿岸,山坡上长满了野生皂荚,如果能把它们改造成有利用价值的皂荚树,将来销售原生

2019-08-22

六盘山区·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 “世世代代谁曾想,穷山变成幸福庄”

本报记者何兰生焦宏孟德才鲁明如今的布楞沟村,一栋栋靓丽的农家院整齐排列,家家户户屋顶上都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本报记者孟德才摄开栏的话:“这件事我要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

201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