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靠“三讲”——浙江实施农业综合执法二十周年解析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随着消费升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被提到了无比重要的位置。浙江是农业部唯一批准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的省份,近年来农产品总体合格率一直领跑全国。

  浙江自1997年起实施农业综合执法,为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作出了突出贡献。毋庸置疑,未来综合执法将是大势所趋。那么,做好农业综合执法,需要哪些条件?记者走访浙江多个地方寻找答案。

  讲情怀

  现年54岁的东阳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李敏尧,恐怕是全省所有县市区大队长里,资历最老的队长了。从最初组建科室至今,李敏尧一干就是20年。谈起感受,他感慨万分:“作为经历者、耕耘者、幸福者,体会到许多酸甜苦辣,但收获更多的还是快乐欣慰。”

  李敏尧说,当好农业执法队员不容易,执法有时意味着“得罪人”,时常因此委屈不断。大队初创时,工作条件艰苦,连个执法车都没有,只能临时租车,一次检查中,受罚的经营户告到县里,称开着出租车乱执法、乱罚款。有时候,一些厂方老板甚至通过关系来捏造事实。所幸,最终都化险为夷。

  “环境越复杂,执法人员就要走阳光大道,绝对不能搞权力寻租。身正不怕影子斜,就不会被吓倒,更不会被告倒。”李敏尧总结道,除了要立身清白,执法人员还得爱农、懂农。

  何谓爱农?就是始终要把农民装心里,做到服务在前,让监管相对人懂法、守法、依法经营。何谓懂农?就是学无止境,努力提高自身建设。如今,东阳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调查取证、执法手段、执法文书越来越成熟规范,已成为全省的标杆。

  随着农民维权意识的增强,农业执法认知度的提高,农民投诉呈上升和多样化趋势。李敏尧立下规矩:无论何种投诉方式,队员必须认真接待、耐心听讲、细心调查。这几年,光深入田间开展实地调查就有270多起,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浙江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群众的肯定和满意是衡量执法工作的主要标准,服务“三农”、服务主体、服务消费者始终是执法的出发点。将服务融入执法和管理之中,来提高执法办案和服务质量,这是浙江农业综合执法20年的最重要经验之一。

  讲技能

  当然,要做好农业行政执法,光靠情怀肯定不够。众所周知,农业生产涉及千家万户,链条长、周期长,不同品种和阶段又有各自的质量安全风险点,再加上农资和农产品属于大流通,不管是监管还是证据收集,难度都非常大。而这几年,有关农产品的法规政策频繁更新,质量安全如同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势必要求执法人员紧密同步,丝毫不能放松。

  对此,台州市黄岩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於江晖“有一套”。他所在的大队,2015年获得“全国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称号。要拿到这一殊荣,很不简单,要做到很多,比如:必须要有一定的执法成果,近3年无错案,辖区内未出现重大坑农害农事件和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等等。

  於江晖告诉记者,为了培养队员的执法技能,每隔两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平时以老带新再结合案例,到实地巡查则是家常便饭,“在内部,我们还有个会商制度,凡是有争议的案件,大家都会拿出来讨论学习。”

  对外,於江晖的法子就是,一方面,将各种有关质量安全的培训与普法教育相结合,采取“疏堵结合”的手段,从前端抓起;另一方面,协同农业局相关科室,以及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常态化机制,编织成一张大网。

  记者采访发现,在浙江,像黄岩大队的做法早已蔚然成风,各地因地制宜,搭建了丰富多彩的技能培训平台。而在省级层面,每年就至少开展3次百人规模以上执法人员培训班,还专门建立了农业执法办案人才库,每年组织研讨疑难问题,并以纪要形式印发各地参考。

  最近,为了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从县到市,再到省里,都在逐级举办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技能比武,通过学理论、训技能、练实战,更好地为浙江绿色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讲手段

  过去有些地方,农业执法靠的是运动式,时紧时松,短时间内动员各类资源,搞得基层疲于应付,看起来声势很大,实际上治标不治本。浙江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认为,查也好,打也罢,归根到底,最后还是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010年底,在总结“小农资”整规、推进农资连锁经营等经验的基础上,浙江提出了逐步推行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设想。经过试点、推广、提升,截至目前,全省87个涉农县域的3500余家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建立了农资信息化系统,农资商品备案数5万余个。

  利用信息化,固然能找到有效监管手段,但很多基层农资经营者缺乏一定的主动性。50多岁的厉中越在杭州近郊开了家农资店,起初他便是如此心理。2014年,该店被确立为区里首批试点后,厉中越只能赶鸭子上架,不会打字就让女儿手把手教,再慢慢学如何编码等。尽管麻烦些,但几个月后,变化悄然发生。到了年底一盘算,厉中越发现,订单明显上升,关键是多了事前监管,大大减少了标签违法带来的行政处罚。

  “以前台账用手写,现在电子化后,既省事,又一目了然。”厉中越觉得,政府的背书很关键,许多农民都是冲着品质有保障来的。像厉中越这样的例子,在浙江不胜枚举,时过七年,农资监管信息化已成常态。

  今年,浙江又创全国之先,明确将25种失信行为纳入“黑名单”,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一旦有失信行为,将在浙江处处受限。目前,各地还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像泰顺县大队根据违法行为产生的危害程度,创设12分制管理办法,对监管对象分别记分,并设置了惩戒措施,以督促生产经营者提高依法诚信经营意识。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紧盯浙江海洋问题,围填海红线仍被突破

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紧盯浙江海洋问题,围填海红线仍被突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艺依生态而建的“海岛乐园”却在破坏生态。一个多月前,国家有关部门暗查发现,浙江省温州洞头区青山岛向东

2024-05-17

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十周年 筑牢绿色屏障 收获“金山银山”

三五成群的狍子、野猪在广袤的林海雪原恣意驰骋;品类丰富的蓝莓、白桦树汁等林下产品加工车间忙得热火朝天;放下斧锯的林区职工直播带货、办起农家乐……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生态兴、产业旺

2024-04-03

2023年黑龙江省重点动物疫病防控培训暨全省“兽医大讲堂”第二十一期线上开讲

2023年黑龙江省重点动物疫病防控培训暨全省“兽医大讲堂”第二十一期线上开讲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推进会精神和《省农业农村厅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

2023-12-22

种大蒜有讲究!从时间、土壤到施肥,六个方面全面解析种植技巧!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种植大蒜的一些知识和技巧,要怎么样,才能种出高品质、高产量的大蒜呢?接下来,我将从六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第一个,我们要关注种植时间。大蒜的种

2023-11-10

省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组织参加第二十四届全国肥料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

2023年10月19日-21日,第二十四届全国肥料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在山东青岛隆重举办。本届大会以“肥水与粮食产能提升”为主题,紧紧围绕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紧扣新一轮千

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