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高能预警:小心白露节成白露劫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养殖户发现池塘鱼大量浮头,水面上还有许多泡沫,检测发现该鱼塘水质、底质恶化严重,亚盐、氨氮严重超标,该养户立即做了急救措施,避免了一场重大损失。
  据了解,白露节气,昼夜温差大,鱼塘容易泛底,将会导致鱼浮头泛塘。在高温转低温的过程中水质、底质变化较大,寄生虫、细菌等病原生物容易生长繁殖,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含量会变高,部分鱼塘有闭口现象,严重时出现中毒死鱼。
  白露对于养殖户来说是一大难关,向来有“白露劫”的说法。那么,究竟如何平安渡过“白露劫”呢?
  大麦黄、白露心
  养鱼的都知道“大麦黄、白露心”是两个鱼病暴发关键期。是因为这两个时期昼夜温差大,水体对流强烈,水环境易产生剧烈变化,此时的水温也适宜有害菌繁殖。水温、水的理化指标的剧烈变化都会降低鱼体的抵抗力、免疫力,而大量繁殖的有害菌趁虚而入,则引起鱼病暴发。
  白露节?白露劫?
  “白露”是水产养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这个阶段白天温度高达30多度,夜晚降到20多度,昼夜温差达10多度,这个温度的变化非常适合寄生虫、细菌等病原生物的生长繁殖,加上水质容易波动变化,水产养殖动物体质弱的话,这时水产养殖动物极易爆发各种疾病。
  白露是草鱼苗种养殖发病的非常时期,死亡惨重,甚至全军覆没,养殖户称为“白露瘟”。白露是一个对淡水鱼养殖影响比较大的节气,空气湿度变化大,白天的空气湿度极低,夜晚空气湿度高,由于降温,还会有露珠。
  白露对水产养殖生产影响
  (1)昼夜温差大,鱼塘底部差的容易泛底,导致养殖动物浮头泛塘;
  (2)水温适宜各种病原生物的生长繁殖,如寄生虫、细菌、病毒等,水产动物容易爆发各种疾病,如寄生虫、烂鳃、出血、肠炎病等;
  (3)水质不稳定,很多养殖水体水质过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含量过高,水质问题严重,部分鱼塘出现严重的闭口现象,甚至中毒死鱼;
  (4)水温相对合适,投喂量足,投喂量过高容易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消化负荷重,肝胆、肠道等器官出问题,肠炎、肝胆病问题时有发生。最近不少养殖户的鱼塘的草鱼苗爆发车轮虫、指环虫、锚头蚤病、细菌性烂鳃、出血病、肝胆综合症等,受白露影响比较大的就是草鱼出血病和寄生虫病。
  一、为什么鱼种会出现“白露瘟”呢?
  1、鱼种的生理特性
  从夏季放夏花到白露的鱼种,经过约4个月的生长,其体长从75px增长到20~750px,增长6~10倍,体重从200mg增加到50~100g,增加100~200倍。从这可以看出,草鱼苗种属于生长快速的品种,但由于鱼类属于低等动物,快速的增长造成鱼体的各种免疫、消化系统跟不上身体的增长,造成鱼体存在抵抗能力低下的缺陷,给有害菌创造了可趁之机。
  2、白露的气候特点
  白露前后,昼夜温差大、气温起伏不定、天阴多雨是主要特点。这样的特点对鱼塘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1)昼夜温差大:水体对流加剧,底层有害菌及低氧水体被带到水面,导致水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藻类生长受影响,繁殖性能下降,极容易倒藻,造成藻毒素毒害鱼体以及低溶氧状况;
  (2)气温起伏不定:气温不稳定会导致鱼类经常性的应激,轻度应激造成生长性能下降,重者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引起死亡;
  (3)天阴多雨:
  一是容易影响鱼类正常摄食,体质不容易;
  二是藻类容易死掉;三是正常的预防用药不能及时进行。
  同时,18~28℃的气温正适宜寄生虫、有害菌生长、繁殖。
  白露前后的天气对鱼塘是极为不利的,而这些都是无法人为改变的,只有在平时就做好其他方面的预防工作。
  3、渔农的养殖观念
  (1)一直以来,渔农养殖草鱼鱼种就是一个矛盾:喂得少,长势慢,产量低;喂得多,长得快,死亡高。大量的投食,促进了鱼类的快速生长,其一是本来就低下的免疫系统跟不上生长的速度;其二大量的饲料造成肝胆负担加重,进一步恶化其抵抗能力。
  (2)防病不科学,要么大剂量乱用药,要么侥幸不用药,延误了最好的防御措施。只有改变这些观念,鱼种的肝胆问题、用药盲目的问题才能解决。
  4、养殖环境的影响
  (1)由于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用水的各种污染,养殖所用外源水质严重恶化,氨氮、亚盐超标;有机磷、重金属农药残留。据测定,重工业区域雨水中的氨氮、亚盐比农业区域高3~5倍,这种水源条件下,鱼种能够生存下来本来就是不容易的事情了。
  (2)池塘管理不科学,大量投用化学氮肥、不注重池塘底部环境改良。特别是池塘底部环境,这是鱼病发生的温床。有些塘口一养就是几年,甚至10几年,从不清淤,养殖过程中也不进行改底,大量有害菌繁殖,大量虫卵滋生,大量有害物质累积,这种环境下,鱼种根本不可能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导致白露前后鱼种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有:鱼种免疫力低、抗逆能力差;长期投喂不当,内脏器官受损;病原微生物侵染;水体不稳定,养殖环境恶化。
  二、细菌性烂鳃病横行
  细菌性烂鳃病据说是由柱状噬纤维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有:患病草鱼经常能看到黑头黑背漫游,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部尖端糜烂,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耻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1、病因分析
  分析病因这个就要结合水质、解剖、天气、以及管理来分析了。有水质恶化引起的,有寄生虫引起的,有内脏病变引起的。
  (1)水质恶化引起:如果从季节变化讲,主要是倒藻和泛底。水质恶化的,一般内脏没啥问题,只呈现水质恶化:有机质多、水质浑浊、或者pH过高、过低。另外菌群也会有变化、水体指标超标等,倒藻和泛底对水体溶解氧的降低,会特别显着。溶解氧降低,会加快鳃的呼吸频率,很容易造成机械损伤。
  (2)寄生虫引起:多镜检几次一般都可以镜检到寄生虫的。镜检一定要注意:尽量捞起半死不活的鱼同刚死没变色的鱼,带水检测,时间久了寄生虫可能脱落。原虫引起的烂鳃和蠕虫引起的烂鳃,用肉眼也可以大致判断,而且镜检尽量多几个样本,带水最好用原塘水,有些养殖户为了美观用地下水和自来水带鱼,由于水温变化,不少寄生虫会脱落,这样镜检的结果会出现误差。原虫引起的烂鳃,一般是鳃尖,并且粘液比较多,鳃丝看起来有点毛糙。蠕虫引起的烂鳃是一块一块的,由于蠕虫的力量比较大,蠕虫引起的鳃丝肿胀会比较厉害。
  (3)内脏病变引起:内脏能看到明显的病变,主要是肝胆问题,常见的是肝胆肿大、花肝、白肝、绿肝等,肝胆问题有烂鳃症状排除水质同寄生虫的,直接消毒,按照肝胆病的思路处理即可。
  秋季的肝胆病变,从中医的角度讲是燥热引起的,保肝主要用三黄散等中药解决。这个阶段最好适当减少膨化料的投喂。
  2、预防措施
  (1)提早发现疾病:主要是养殖户自己要多注意观察,喂料和巡塘时,观察鱼活动是否正常,经常打样检查鱼体健康状态,主要检查鱼的生长速度、肥满度、寄生虫、内脏健康程度等,如果在喂料和巡塘过程中发现鱼活动异常或者出现少量鱼死亡等情况,则需要及时诊治找出原因并及时处理。
  (2)病害的早期现象:我们可以在风尾观察。一般鱼塘要发病了,风尾会有“鼻涕水”(“鼻涕水”很大部分是鱼体的分泌物),只要是下风口出现“鼻涕水”的,不出2天必定死鱼,只是死多死少的问题。
  另外还可以看有没有鱼的粪便浮在水面,如果有粪便浮在水面,可能是肠炎早期,或者这批饲料有问题,消化不良;还要看漂浮粪便的长短,漂浮的粪便很长,肯定是有问题的。
  早晨早点起床巡塘,早晨鱼塘溶解氧低,病鱼大多会靠边,当正常天气,鱼的采食量突然降低你就要小心了。
  投料时,观察鱼吃料的状态,鱼有问题,吃料的状态大多会变差。
  三、白露期间需注意的问题
  白露期间最怕的就是应激了,杀虫、消毒都尽量避开刺激性大药物。
  白露期间,我建议喂料稍微改变,饲料要适当少喂,下午喂料适当减少。多喂饲料会带来消化不良而且也会造成浪费,还不如少喂来提高消化利用率,这时候用点乳酸菌,也许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另外增氧要多开,避免因为降温,或者南转北,泛底,引起的缺氧。
  这个阶段是鱼类生长的旺季,投喂量比较大,塘底也比较脏,很多鱼塘败血症的都是因为底质恶化,用点改底的同消毒的立马见效。
  另外季节的突然转换,很容易倒藻。倒藻,我们可以采取提前杀藻,特别是那些水浓的塘,保持藻类的可持续性生长,同时补充一些肥料。
  提醒下大家,目前还有好多养殖户喜欢凭自己经验,不经检测后就用药(当然经验丰富的养殖户例外),这样非常容易出现药不对症导致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引起损失,严重的出现药害,有些养殖户喜欢选择拖,认为死几条鱼是正常现象,但是死鱼是有原因的,弄清楚原因才能决定处理还是不处理,如果是疾病问题,在这个季节应该及时处理防止出现病情恶化导致后面大量死鱼。
  四、白露过后,池塘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1、控制鱼的吃食量
  鱼类为了适应环境变化,新陈代谢减弱,向外界索取营养物质相对减少。应适当控制鱼的吃食量,有利于增强鱼体对病害的抵抗力。否则不仅浪费了饲料,提高了成本。而且对鱼的生长不利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投喂严格按“四定”原则。并根据天气、水质、鱼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
  2、做好鱼的吃食卫生
  由于此时环境对病害生物的繁殖有利,病害生物大量繁殖,病菌随食物被鱼吞食后,异致鱼体病变。因此,饲料要新鲜,不霉烂变质,适口性好,能满足鱼类营养需要才能投喂。投饵工具要做好消毒工作,食场要保持清洁,做好定期消毒。
  3、注意水质变化
  塘水经过秋夏天的高温和阴雨天气以后,一般水质偏肥,有的已经开始老化,水体中积累了许多有害病菌。因此,要定期施用生石灰或含氯杀菌剂调节水质,要尽量控制水位,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对于较瘦的鱼塘适当施肥。
  4、坚持早晚巡塘
  由于光照缩短,水温下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水中的溶氧也相对减少。在这一时节,鱼类浮头的几率增加。因而在晚上和清晨要注意巡塘,观察鱼类浮头的情况,出现问题要及时抢救,要及时启动增氧设备,适当延长开机时间或投化学增氧剂急救。发现病死鱼及时捞出,进行无害化处理。提前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减少鱼病发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9月还要重点关注以下水生动物疾病
  1、病情预测
  1.鱼类疾病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可感染多数淡水鱼类,具有病程急、死亡率高等特点,特别是水温持续在28℃以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以上时发病率高,该病可通过病鱼、病菌污染饵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径传播,鸟类捕食病鱼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养殖池间传播,全国各淡水养鱼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2)鲤浮肿病:主要危害鲤和锦鲤,发病水温为7℃~28℃,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病鱼的临床症状为昏睡、凹眼、烂鳃、皮肤溃烂等,与锦鲤疱疹病毒病症状相似。各鲤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3)细菌性肠炎病:是草鱼、青鱼的高发病,从鱼种至成鱼都可发病,鲤、鳙也有少量发生该病。水温在18℃以上病情开始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期,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造成的死亡率较高。各草鱼、青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4)?类肠败血症:由?爱德华菌感染?科鱼类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病对象为斑点叉尾?,因?鱼规格和个体免疫力等差异,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形式。急性型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头穿孔”。该病从苗种到成鱼均可发生,流行时间长,发病水温为24℃~28℃。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鱼主产区需重点防控。
  (5)车轮虫病:是由大量、多种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皮肤或鳃部引发的疾病,主要有显着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等,是我国养鱼生产中比较流行和危害较大的一种寄生虫病,全国各地的养鱼区均有发生,在连续阴雨天气要尤为关注该病的暴发。
  (6)锚头鳋病:对各龄淡水鱼类都可造成危害,尤以对种鱼危害最大,水温在12℃~33℃期间锚头鳋大量繁殖,并引发疾病,全国各地均可流行,其中以广东、广西和福建较为严重。
  2.虾类疾病
  (1)白斑综合征:一般水温在18℃~30℃时易暴发,主要危害对象为凡纳滨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另外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克氏原螯虾主养区也需要加强对该病的防控。
  (2)对虾肠道细菌病:由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多发生在?状幼体Ⅲ期到糠虾幼体Ⅲ期,死亡率较高,患病幼体游动缓慢,趋光性差,严重者下沉水底,大部分死亡,少数幸存者发育为仔虾后才治愈。有时提前从蚤状幼体Ⅱ期就开始发病,也有的在仔虾期仍患病。
  3.蟹类疾病
  河蟹肠炎病是河蟹养殖中的常见多发病,尤其在梅雨或高温季节更易发病。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水质恶化,底质败坏,投喂的饵料不新鲜等造成。各河蟹养殖地区均需注意防控该病的发生。
  4.贝类疾病
  鲍脓疱病是感染弧菌后而引发的一种细菌性肠炎病,发病初期,病鲍行动缓慢,摄食减少,从养成板的背面爬行至养成板表面或养殖池壁。腹足肌肉表面颜色较淡,随病情加重,腹足肌肉颜色变淡发白,出现若干白色点状脓疱,脓疱破裂后形成2mm~5mm深的孔状创面。并有脓液流出,继而创面肌肉溃烂坏死。后期,病鲍停止摄食,腹足肌肉附着力明显减弱且大面积溃疡,最后死亡,死亡率达50%。
  5.其它类疾病
  (1)鳖溃烂病:该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假单胞杆菌和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水温20℃以上易发病并流行,温度越高,发病率越高。病鳖体表各处溃烂,并可烂及骨骼,稚鳖至亲鳖均可受害,常引起稚鳖、幼鳖大批死亡。成鳖、亲鳖患病后,往往病程较长。当环境改善、经治疗后,溃烂处可形成结痂并痊愈。该病全国养鳖地区均可发生,
  (2)鳖肠型出血病:又称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发的疾病,在我国大部分养鳖区普遍流行,具有传染快、来势猛、死亡率高、危害严重等特点。发病的适宜水温为25℃~30℃,我国南方鳖养殖区更要密切关注。
  (3)鳖腮腺炎病:发病早期,少数鳖背甲上有白斑症状出现,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患病鳖有颈部肿大,全身浮肿,脏器出血等症状。鳖鳃腺炎病是一种传染快、死亡率高的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稚、幼鳖生长期。流行季节为6月~9月。水温在25℃~30℃之间发病最为严重。各养殖区要严加防控。
  此外,一般养殖的淡水鱼类还需注意防控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和指环虫病等。罗非鱼需注意防控链球菌病和罗湖病毒病。斑点叉尾?重点防控?类肠败血症。大黄鱼、卵形鲳?需重点防控刺激隐核虫病。虾类还需注意防控肠炎病和弧菌病等。
  2、防控措施
  1.适时调节好水质。可进行换水、加注新水,保持池塘水质良好,溶氧充足。适当使用微生物制剂、水质改良剂等方法调节水质。在我国南方养殖池塘的表层水温仍可达到较高的温度,过高的水温不利于多数养殖品种的生长,需适当加高池塘水位,既可使水温适宜水生动物的生长,也可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
  2.加强对投喂饲料的管理。要保证投喂的饲料新鲜,不变质。在确定好日投饵量后,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鱼类吃食等情况合理安排投喂量,尽量减少残饵产生,鱼病治疗期间适当控制投饵量。
  3.科学使用增氧机。通常每天凌晨开启增氧机一段时间,中午再开启2小时~3小时的增氧机,促进水体上下交换,通过增氧机的搅动,使上层溶氧高的水体到达底层,保证整个池塘上下层溶氧的平衡。经常开启增氧机也可打破水体的温度分层现象,使养殖品种处于适温范围内。
  4.适当补充营养。高温期是水生动物病害的高发期,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多维、三黄粉、免疫多糖等,以增强水生动物体质,提高抗病力。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2022年水产养殖靠什么赚钱* *?统计水产养殖的盈利项目

2022年水产养殖靠什么赚钱?明天就是国庆节了,但是对于今年的水产养殖淡水鱼市场来说却是一片惨淡。截至目前,鲫鱼全国均价在8.7元左右,比去年便宜了近三成。而且草鱼价格比去年便

2022-11-07

2022年10月湖南水产养殖病害预测

据我省气象部门预测,10月份气候转凉,气温下降,月平均气温20~28,养殖水温22~25,月降水量20mm~50mm,10月份主要防治的病害有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等

2022-11-05

2022年10月江苏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

进入10月,昼夜温差逐渐加大,进入“寒露”后,气温骤降。水产养殖已进入生长管理后期,池塘鱼类负荷达到高峰,大量残留饵料和代谢产物沉积,容易导致水质恶化,诱发各种疾病。注意经常巡

2022-11-05

2022年10月江西水产养殖病害预测

10月是水产养殖的黄金季节,高温期结束,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大。这期间鱼类消化吸收率高,生长速度快,是水产养殖的关键冲刺期。当渔业生产进入后期管理时,需要注意渔网对鱼类的影响

2022-11-05

2022年10月内蒙古水产养殖病害预测

1.10月份我区养殖池塘气候及水质特征10月份我区气温明显下降。10月内蒙古平均气温5.8,初霜冻(初秋地面最低气温0的第一天为初霜冻日)在10月中旬左右。10月以后,昼夜温差

202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