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窝子如何创造出“绿色浪潮”“东方奇迹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穷窝子如何创造出“绿色浪潮”“东方奇迹”

——“寿光精神”求解

  “吃着黄蓿菜,喝着牛脚窝里的水”,地处渤海岸边的山东省寿光市人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战天斗地、创新求变,用70年奋斗改写了延续几千年的贫穷落后面貌,创造了“绿色浪潮”“东方奇迹”。

  久居闹市的人,对“黄蓿菜”是茫然无知的,即便在厚重的书页中,也难查到它的名字。可这种长于盐碱地上的野菜,在许多寿光老人的眼里,曾是老天对寿光人最慷慨的馈赠。

  想来也巧,“黄蓿菜”的特性和寿光人的精神似有几分相似之处。“扎根于蛮荒,顽强的生命力,漫长的生长期,由贴地皮长成灌木丛,养育了无数寿光人。寿光人民正如这‘黄蓿菜’一般,靠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性格和踏实肯干的精神,将穷窝子一步步发展成为‘中国蔬菜之乡’。”采访中,潍坊市委副书记、寿光市委书记林红玉点出了“寿光精神”的要义。

  记者深深感到,相比寿光人民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他们身上所蕴含的这种艰苦奋斗、敢于担当、创新求变、不懈奋斗的“寿光精神”,更具传承与发扬意义。

  上世纪80年代末,寿光还是有名的贫困县。1986年6月,43岁的王伯祥担任了寿光县委书记。“我就是吃黄蓿菜长大的,整个寿光都一样,怎样能从向财政要饭吃变成自己挣饭吃?”这是他上任后想的第一件事。

  说干就干,敢想敢干!王伯祥开始南抓菜、粮、果,北抓盐、棉、虾,盯紧市场抓企业。     

  “发展蔬菜,关键是培育蔬菜市场。搞市场,就得搞个体私营经济。”王伯祥的一番话,在干部中引起轩然大波。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1986年,姓“资”姓“社”的论争还没有明确结论,这些都还是很敏感的事。“乌纱算什么?百姓最重要!共产党的干部首先考虑的是群众的利益,只要对群众有好处,我们就勇往直前地去干。如果真有什么政治责任,由我一人承担!”王伯祥靠着“宁可自己掉乌纱,也要百姓致富”的精神,修市场、扩道路、稳秩序……街边小市场几十年间已发展成国际知名的物流园。

  寿光北依莱州湾,一条无形的咸淡水线将寿光分成南北两重天:寿南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是有名的“昌潍粮仓”;而背靠渤海、超过全县土地总面积一半的寿北,却是120万亩贫瘠的盐碱地。

  1987年10月8日,治理寿北“北大洼”的战役正式展开。在方圆1200平方公里的北大洼,20万人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在寿北开发的第三天,王伯祥就把铺盖搬到了工地。4间破房子,一张老式桌子,扯上一根电话线,安上一部摇把子电话,就是王伯祥的全部办公设施。

  45天的奋战,终于结出了丰硕成果:盐田工厂,修筑了沟、路、渠、坝85条,总长350公里;台田工程,修道路林带299条,干支沟渠300多条,高标准台田11万亩;虾厂工程,新筑防潮大坝3100多米,围圈滩涂面积5万多亩。

  谈起寿光,就不能不提三元朱村和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1988年农历腊月廿八下午,在外做生意的王新民拿着一根顶花带刺的鲜黄瓜去看王乐义。两人的这次短暂碰面就开启了三元朱村“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展之路。正月初四,王乐义就去东北把“大棚技术连姐夫都不教”的韩永山师傅请到了寿光。那时,谁也不曾想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会引发一场席卷全国的“绿色革命”。

  当年的三元朱村,靠着种果树,村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可建一个蔬菜大棚却要六七千元的投资,很多村民望而却步。“但认准了的事,咬着牙也得干下去。”王伯祥说。从17个党员带头到县里给蔬菜大棚办贷款,1990年从春到秋,为了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王伯祥那台破吉普车就没停下过。凭着这股子“蛮劲”,当年全县5800个大棚都一举成功,一个大棚一年收入3万-5万元,寿光的“万元户”一个接一个出现。到1991年,寿光的蔬菜大棚已发展到3.3万个。

  4月20日,在寿光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一批四川客商正在参观山东西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辣椒示范棚。这批客商上午刚逛完第二十届菜博会,西良农科展位上摆放的“第七代大棚展示图”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咋没有土墙啊,冬天温度能保持住吗?”客商问。“我们用保温被取代了土墙,保温效果很好。同样占地10亩的大棚,没有土墙的实种面积达7亩,有土墙的顶多5亩。”西良农业总经理崔西良说。

  当天,四川客商在示范区观看了高标准冬暖式大棚、荷兰模式纹洛式智能玻璃温室、新材料薄厚墙冬暖式大棚等十几种现代化大棚。新式大棚让远道而来的客商开了眼界,他们纷纷向崔西良表达了合作意向。

  崔西良是寿光市圣城街道崔家庄村人,自1987年开始种植设施蔬菜。目前,崔西良管理着3个设施农业园区,旗下的温室工程建造公司每年为全国各地建造大棚3000个以上。

  “从规划设计、选址选材、建造安装、棚内设备,到优质种苗供应、人才输出、技术服务、市场销售,我们都能满足客户大棚建造的要求。”崔西良说。

  目前,寿光市已有大棚建造及管理设备研发企业600多家,叫响了“温室大棚、寿光制造”品牌。

  “做人就要做‘伯祥书记’‘乐义书记’那样的人。”这是寿光市家家户户教育后生们常说的话。在寿光,正是有一批批像‘乐义书记’‘伯祥书记’这样有胆气、有豪气、敢拼敢闯、敢试敢干、勇于奋斗的党员干部和老百姓,才打造出了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赞的“寿光模式”,才有了如今走进全域“共融共美”新时代的全新寿光。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秋后放凉,市场抢鱼,生鱼掀起涨价浪潮

最新报价、热点行业资讯

2019-08-30

“博士村”创奇迹 乡村需要更多的教育逆袭

近日,河南漯河市源汇区问十乡陶桥村的农村女孩陶千喜接到大学通知书后欣喜不已,她成为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村子培养出来的第238位大学生。陶桥村是一个只有231户、991人的小村庄

2019-08-08

“中国淘宝村”登陆央视,中国农民上演“草根逆袭”奇迹

《淘宝村》中国首部农村电商纪录片,于7月26日-7月30日每晚8点05分,在CCTV纪录频道连续播出,共5集。今年正值淘宝村十周年。2009年,阿里研究院首次认证3个淘宝村,2

2019-07-29

贫困县创造的叮咚奇迹——山东省曹县一核两翼发展农村电商纪实

“叮咚声响,生意上门!”这几年,以“叮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消息提示音,已成为山东省曹县乡村最悦耳的声音。大集镇丁楼村今年70岁的老农民任庆勇,扛锄头扛了一辈子,现在却能端坐在电

2019-05-23

贫困县创造的叮咚奇迹——山东省曹县一核两翼发展农村电商纪实

“叮咚声响,生意上门!”这几年,以“叮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消息提示音,已成为山东省曹县乡村最悦耳的声音。大集镇丁楼村今年70岁的老农民任庆勇,扛锄头扛了一辈子,现在却能端坐在电

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