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市:乡村振兴铺就农民致富路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新疆昌吉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通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做大做强农字号龙头企业”、推广农业新技术等措施,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村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全面发展。

  近日,在昌吉市二六工镇幸福村,昌吉市雨轩金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入社种植户围坐在一起,总结2018年的收获,谋划2019年的种植计划。村民马明贵2018年种植了200多亩番茄,价格也好,丰产丰收,增加了不少收入。马明贵告诉笔者:加入合作社后,不但技术有保障,而且签订订单,再加上全程机械化采收,我一年就赚了将近30万元,有了国家的好政策,我们有钱赚。想想改革开放初期,交售农作物都靠毛驴车运输,很费时间,那时候勉强能解决温饱。”

  如今,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昌吉市雨轩金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种植的番茄,从育苗到管理到采收再到交售都是由企业和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让种植户没了后顾之忧。2018年,昌吉市雨轩金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中粮屯河昌吉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签订了1770亩的番茄种植订单。该合作社理事长戴德英告诉笔者:我们做到了种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采收统一、运输统一和结算统一,解决了以前农民没办法获得订单种植,或者是担心订单种植不好履行订单的难题,也解决了收购加工企业针对的散户比较多、难管理这一问题。”

  中粮屯河昌吉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经历多次投资扩建,目前已形成了日处理鲜番茄5200吨,年产标酱4万吨的规模,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此外,番茄种植产地也由原来的1个乡镇40户发展到现在8个乡镇2000户,种植户每亩收益由300元增长至1000元。

  据该公司总经理刘保才介绍,通过多年创业,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下,企业实现了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农户增收。今后将在稳定国际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国内番茄制品下游的发展,为番茄产业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六工镇种植户依靠种植番茄实现了增收。而在大西渠镇,种植户依靠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种植棉花实现了增收。

  大西渠镇龙河村有耕地3.8万亩,其中棉花2.7万亩。改革开放初期,龙河村浇灌都是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成本很高。自2004年推广滴灌技术以来,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经济效益。大西渠镇龙河村村民张锁成告诉笔者:2018年,棉花产量达到亩均450公斤左右,棉花质量也比较好,一亩地除掉成本,可以挣七八百元。特别是滴灌技术节省了成本。现在都是智能化管理模式,在家用手机就可以操作农田灌溉,这一切都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现了巨大变革,给我们农民带来了实惠。”

  改革开放初期,昌吉市农业还没有实现产业化发展,农字号龙头企业相对较少,种植作物也较单一,机械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据昌吉市农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977年,昌吉市种植业总产值为27976千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2954千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70元。当时,种植业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粮经比为1∶0.26,1977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50.1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9.7万亩,占到总播种面积的79%,经济作物面积10.49万亩,占到总播种面积的21%(主要以油料作物为主)。

  改革开放40年来,昌吉市农业得到巨大发展,农牧民收入逐年提高。2017年,昌吉市现代农业实现新提升,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亿元,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91元,增加800元。市财政投入7亿元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发放各类强农惠农补贴1.5亿元。土地经营权、水权、林权等农业农村重大改革取得新进展,被确定为国家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县市。现代种业加快发展,九圣禾、昌农国家玉米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加快推进。西甜瓜制种量占全疆80%以上,亩均产值达4000元以上。水产品养殖产量连续25年稳居全疆之首。

  2017年,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一是按照稳粮、调棉、强种业、上特色”思路进行种植业调整,全市总播面积90.5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1.04万亩,占总播面积的23%;经济作物64.2万亩,占总播面积的71%;饲草作物5.31万亩,占总播面积的6%。粮经饲比例达到23∶71∶6,经济作物的种植占绝对优势。二是做大做强制种优势产业。狠抓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建成以榆树沟镇、二六工镇、三工镇、大西渠镇为中心区的优质制种玉米带,以六工镇、佃坝镇、滨湖镇为中心区的优质瓜菜制种带,落实制种面积15万亩;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提升农业产业化。完成16家州级龙头企业的监测工作,新增7家州级以上龙头企业,全市州级以上龙头企业达62家,新增1家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采取农业企业+合作社”的运行模式,培育建设38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2018年,昌吉市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加快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大做强农村产业。主动承接农业园区农业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园区农业,高标准规划建设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自治区级加工番茄产业园。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壮大农字号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特色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发展城郊型农业,重点支持果蔬、苗木、花卉等产业发展。围绕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实现农产品电商交易额持续增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市乡两级农业投入品监管平台,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持续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搭建农业综合大数据平台,创建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区。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乡村博物馆:寄一份乡愁传特色文化

乡村博物馆:寄一份乡愁传特色文化□新华社发5月17日,游客在青州博物馆参观展品。□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鲍福玉宫小昀一座乡村,几多乡愁。随着文博热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往只有

2024-05-20

这个“五一” 在新疆沉浸式体验稻田插秧、捕鱼

这个“五一”在新疆沉浸式体验稻田插秧、捕鱼5月1日,在有着百年水稻种植历史的乌鲁木齐米东区,各地游客携家带口穿戴稻农劳动“行头”体验稻田插秧、捕鱼、赏超级大月亮,在学习劳作的同

2024-05-08

机械化率达100%!新疆棉花种植进度条:■■■■□

这几天,新疆南部棉花种植接近尾声,气温相对较低的北疆地区棉花种植大面积开始。天山南北以科技赋农,采用数字农业集成技术,大幅提高棉花种植智能化、管理精细化,棉花种植面积完成80%

2024-04-27

口岸繁荣,新疆成为开放前沿

口岸繁荣,新疆成为开放前沿图①:新疆红其拉甫口岸,出境旅客在国际道路旅客班车上等待发车。新华社记者丁磊摄;图②:新疆巴克图口岸中哈边民互市丝路文化商品城。新华社记者苟立锋摄;图

2024-04-11

【万千气象看云南】勐景来:“村寨+景区”走出现代化边境乡村文化旅游新模式

新华网西双版纳4月2日电(记者梁甜甜)蜿蜒的打洛江、精美的塔林、别致的傣族民居……独特的景观格外引人瞩目。“万千气象看云南”采风团队一行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

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