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的数字生活更美好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双11”农产品网上热销的背后,离不开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逐渐普及

  来自湖北秭归的脐橙、甘肃礼县的苹果……数据显示,“双11”当天阿里巴巴全平台农产品交易额超过45亿元。产自东北的五常大米仅用10秒钟便卖了100万斤,四川的平武蜂蜜,更是在售罄后预售到了明年9月。火爆的销售,让这些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各地。撑起这些数据离不开买家的热情,更离不开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逐渐普及。

  如今,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的广泛应用,在广大农村,上网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儿。农村网民数量在增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四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6.5%,农村网民规模为2.11亿,占整体网民的26.3%,较2017年末增加204万人。网络应用场景在扩大。对于新农民而言,网络是可以学习种植技术、租赁大型农机、遥控无人机植保作业等的好工具,手机成为新农具;对农村里的留守人群而言,微信、视频等是和在城里务工的家人互致问候的好渠道。网络改变乡村生活的威力在显现。“互联网+”带来的农村电商、众筹农业、直播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正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动能。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收入已达到1.25万亿元。

  应当看到的是,由于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突出。从硬件看,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区、网络普及水平较低的地区基本上都是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这些地方网络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从软件看,在与日常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网络购物、旅行预订、网上支付及互联网理财等应用方面,农村网民的使用率也远远低于城镇网民。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动能的释放、农村居民生活便捷度、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亟待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统筹解决。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农情,大国小农的基本特征将长期伴随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演进过程。如何建立起农民生产与市民消费的有效对接机制,如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重要而迫切。网络能够跨越时空距离的“魔力”,恰恰能够让广大农民直接与世界对话,直接与大市场联通。因此,面向未来,一方面要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发展数字农业,让数据链带动和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新动能;另一方面,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通过建设数字乡村,让“互联网+”教育、医疗、交通、娱乐等公共服务延伸到村,提升农民数字化应用能力,丰富乡村的数字化生活,全面支撑乡村振兴,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道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搭上数字经济发展快车。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乡村博物馆:寄一份乡愁传特色文化

乡村博物馆:寄一份乡愁传特色文化□新华社发5月17日,游客在青州博物馆参观展品。□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鲍福玉宫小昀一座乡村,几多乡愁。随着文博热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往只有

2024-05-20

西藏拉孜县青稞种植用上数字化系统——“屏上的数据,就是大家种好地的底气”

清晨,太阳刚升起,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曲玛乡坚达村村民达瓦加拉一脸担忧地走进村委会,找到村支部书记开尊,忍不住问道:“今天天气适合耕种青稞吗?”“这几天一直在检测村里农田的土壤养

2024-04-27

“数字大田”里的春耕

“数字大田”里的春耕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春耕大忙时节,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栋写字楼里,一群年轻人却在电脑前开启了忙碌的“数字春耕”。这些正在忙活春耕生产的年轻人,来自北京市农

2024-04-16

写字楼里农事忙 “数字大田”用上了卫星遥感技术

写字楼里农事忙“数字大田”用上了卫星遥感技术提到春耕春管,可能大家首先联想到的是在大江南北的田间地头上,农机穿梭,农民耕作的忙碌景象。然而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间写字楼里,一场别样

2024-04-11

【万千气象看云南】勐景来:“村寨+景区”走出现代化边境乡村文化旅游新模式

新华网西双版纳4月2日电(记者梁甜甜)蜿蜒的打洛江、精美的塔林、别致的傣族民居……独特的景观格外引人瞩目。“万千气象看云南”采风团队一行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

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