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唱响乡村振兴“新农歌”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在中国农业格局中,杨凌示范区昂首挺立——

  总面积只有135平方公里,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农业发展奇迹,为中国乃至世界农业科技创新贡献“杨凌力量”。

  地处关中腹地,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却覆盖全省56个国定贫困县、秦巴山区75个贫困县,“杨凌科技”正在惠及更多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

  每年培训职业农民超过3万人次,累计为全国1.2万多名农民颁发被誉为“农业科技身份证”的职业农民证书。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中国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站在成立2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杨凌如何在新时代唱响乡村振兴“新农歌”?

  让土地资源“活”起来 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2017年12月20日上午 杨陵区五泉镇毕公村

  在位于五泉镇毕公村的杨凌现代农业精准扶贫示范园里,推开温室大棚的铝合金门,温暖润泽的气息扑面而来,感觉一脚踏进了春天。

  品种为“白雪公主”的草莓白中带绿,咬一口香甜味美;水果黄瓜翠绿诱人,挂满枝头;外形酷似香蕉的西葫芦正值丰收季,一个个掩映在黄花绿叶间;在南方才能看到的火龙果树长势喜人,一株株整齐排列……室外已万物萧瑟,但大棚里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你可别小看这些大棚,这里展现的都是现代设施农业‘高精尖’技术。棚里的湿度、温度,如何授粉、通风,学问大着呢!”园区负责人高辉说。

  作为国家首个设立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用创新思维,不断探索现代农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新路径。

  占地435亩,总投资1.2亿元,拥有49座现代化温室大棚和2座连栋温室,漫步杨凌现代农业精准扶贫示范园,处处都能感受到现代农业的魅力。5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普通农田;5个月后,这里已经成为杨凌示范区集现代农业展示、农业技能培训、精准扶贫为一体的一张新名片。“杨凌速度”和“杨凌效率”由此可见一斑。

  “园区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从起步就按照高标准高规格要求,农资使用特别讲究。农作物施用的底肥是青海的干羊粪以及陕南的菜籽饼,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风口加防虫网、黄板诱杀、硫黄熏蒸等物理方式。所以你吃这里培育的东西,口感会特别好。”园区农技专家李师傅说。

  围绕特色现代农业,就地建设农业园区,再通过园区集聚产业有效承载精准脱贫,正是杨凌当前探索的精准扶贫方式。这种新方式,让土地资源“活”起来,让贫困户腰包“鼓”起来。

  记者采访时,五泉镇毕公村的贫困户帅水仙正在温室大棚里采摘香蕉、西葫芦。她把自家土地通过“土地银行”流转给园区统一管理,每年能拿到固定的土地租金和分红。除此之外,2017年9月,帅水仙和园区签订公益性岗位合同,开始在园区上班。“我现在一个人有租金、分红、工资3份收入,心里非常踏实。”帅水仙乐呵呵地说。

  和帅水仙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五泉镇绛中村的贫困户张宝正。“我1个月最高能挣到2700元。在园区打工,不但免费吃住,还能凭工作证免费乘坐往返园区的公交车,园区还为我们配发了统一服装、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干活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张宝正说。

  离家近、待遇好,还能学技术,对于帅水仙、张宝正等贫困户来说,在精准扶贫示范园打工很“划算”。

  高辉告诉记者,园区通过建立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动员耕地面积小以及没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实现稳定收益,目前已有138户贫困户的433.29亩土地顺利实现流转;另一方面,园区与愿意长期入园务工的贫困户签订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目前有51人在园区务工,有29人签订劳动合同。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让高辉很是振奋。“吃了定心丸。以后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高辉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 新型职业农民“有奔头”

  2017年12月19日上午 杨陵区揉谷镇白龙村

  冬日里寒风凛冽,可在白龙村的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的温室大棚里,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在白花绿叶的点缀下煞是好看,整座大棚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红果子,麻点子;咬一口,甜丝丝。尝尝,这是我们这儿的特色品种,绝对绿色健康,不用洗直接就能吃。”高级职业农民王中来热情招呼着前来园区参观的游客。

  “草莓在成长期温度高了容易得炭疽病,成熟期干湿变化频繁又易发白粉病,所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只要把这两种病防治好,种植草莓其实很简单。”王中来言语间透露出新型职业农民特有的自信。

  今年48岁的王中来,是杨陵区揉谷镇陵湾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0年前,他联合5户农户组建了村里的第一个合作社——杨凌中来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己当上了理事长。但王中来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不懂技术,开始两三年,合作社不仅没有收益,反而每年亏损10多万元。

  没有技术咱就学,不服输的王中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找专家认真请教学习。2014年,王中来通过培训考试成为陕西省第二批新型高级职业农民,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2017年,他还被评选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合作社社员从最初的5户壮大到现在的152户。

  “通过学习才发现,传统农业有太多局限性,而现代农业的创新空间非常大。转变观念、提升技术、学会经营后,农民也能挣高工资,也可以成为让人羡慕、受人尊重的职业。”2017年12月19日,坐在园区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王中来感慨道。

  为了能让更多农民像王中来这样发家致富,杨凌示范区决定成立一个集农民职业培训、创新创业为一体的示范园区,把现代农业推广出去,让全国农民都能享受农业科技创新的红利。

  2016年8月,杨凌示范区支持和引导包括马新世、王中来在内的5家农民合作社,以股份制形式组成杨凌柯瑞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投资1.05亿元,建设占地518亩的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

  “要用最新的技术、最好的设施、最优的方式生产出卖得上价钱的农产品,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这是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负责人马新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生产运行一年多,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已成为杨凌示范区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创业创新促进农民增收的生动实践。这里生产的诸如“西农大5号”西瓜等新品种,销售价格平均高出同类产品五六倍,仍供不应求。

  “杨凌农科”的金字招牌,产生了强大的聚合效应,全国各地的农民朋友纷至沓来,到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拜师学艺”。目前,园区共有来自甘肃、贵州等全国各地的1800多名农民通过承包温室、劳务打工、现场培训、观摩学习等形式,在这里追逐自己的梦想。园区也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

  正在园区打工的杨陵区揉谷镇太子藏村的贫困户张周社就是逐梦者之一。“最近刚参加完初级职业农民培训,很快就能拿到培训证书了。”张周社说,“来园区一是可以通过打工,有份稳定收入;二是可以学习到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我要争取早日成为高级职业农民,自己创业当老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如今,在杨凌示范区,受惠于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培训,越来越多的农民和贫困户一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形象,成为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走上了现代农业致富之路。

  人人持股当“老板” 社员捧上“金饭碗”

  2017年12月19日下午 杨陵区五泉镇大寨街道办

  “拿到股权证,我们就是股东啦!”2017年12月19日下午,70多岁的徐新志老人坐在新成立的梁氏窑股份经济合作社门口,手里拿着股权证书,和社区的几位老人边晒太阳边拉家常。

  “徐大爷,你的股金是11.26万元,拿着这个股权本本,你以后坐在家里等着领分红就行啦。”合作社社员杨燕指着徐大爷的股权证说。

  “成立了合作社,我们发展集体经济就有了主心骨,腰包越来越鼓,以后的日子就更有盼头了。”徐新志是杨陵区五泉镇大寨街道办梁氏窑社区居民,他所说的梁氏窑股份经济合作社两个月前刚刚成立。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杨陵区成立的首个经济合作社,梁氏窑不仅是农村“三变”改革的一个生动实践,还为区内其他村(社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了借鉴和示范。

  早在10年前,梁氏窑村就靠“商贸立村”,建起了远近闻名的建材市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2015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近两年,随着村改社区,梁氏窑集体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如何将以前形成的优势转化为后期发展的动能,社区干部一直在思考。

  2017年,杨陵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打响,梁氏窑社区抓住这难得的机遇,成立了梁氏窑股份经济合作社,率先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合作社注册资金3500万元,以管理好、运用好农村集体产权为主线,按照资本经营、股份合作的改革思路,在量化集体资产、股权设置、股权管理等关键环节开展了积极探索。

  在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化改革中,梁氏窑社区把农民吸纳到经济组织中来,通过产业带动,引导农户入股成为产业链上的投资者、参与者和受益者。目前,包括徐新志老人在内的297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股份量化得到了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通过创业驱动,他们还把农民吸引到返乡创业中来,人人持股当“老板”,社员捧上“金饭碗”。

  “‘三变’改革激活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优化了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完善了农村现代治理体系,大家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改革红利。”梁氏窑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双科谈道。

  提及未来发展,王双科充满信心地说:“下一步,梁氏窑社区将重点发展民宿游,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帮助农民增收,将更多的资源变成农民致富的资产。”

  “农业进园区、农民进社区、种养有技术、产品有市场。”这不仅是杨凌示范区农业发展的未来愿景,还是中国现代农业社会的标准景象。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乡村博物馆:寄一份乡愁传特色文化

乡村博物馆:寄一份乡愁传特色文化□新华社发5月17日,游客在青州博物馆参观展品。□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鲍福玉宫小昀一座乡村,几多乡愁。随着文博热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往只有

2024-05-20

【万千气象看云南】勐景来:“村寨+景区”走出现代化边境乡村文化旅游新模式

新华网西双版纳4月2日电(记者梁甜甜)蜿蜒的打洛江、精美的塔林、别致的傣族民居……独特的景观格外引人瞩目。“万千气象看云南”采风团队一行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

2024-04-03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谈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

2024-01-10

抚松县万良镇: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抚松县万良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近日,抚松县万良镇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对万才村部分耕地进行高标准农

2023-12-28

关于组织开展全省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知识竞赛的通知

各市农业农村局、沿海市渔业主管局,厅有关处室、单位:根据山东省省直机关工会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2023年省直机关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厅制定了《2023年全省黄河流

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