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乡镇“三门”干部需要补上“三农”课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将是2018年重庆市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这一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行动计划,其具体的组织实施者,主要是乡村干部。

  因而,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的保障。

  近段时间来,重庆日报记者就乡镇干部队伍问题,深入到一些乡镇进行了专题调查,发现乡镇干部队伍中的从家门进学校门,再进乡镇门的“三门”干部,需要对农业、农民的感情、乃至做农村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补课,才能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的需要。

  “三门”干部已成乡镇干部主力

  年仅31岁的唐正莉,是一名大学本科生,如今已是九龙坡区金凤镇党政办副主任。

  “我是一名直接从家门进学校门,再进乡镇门的‘三门’干部。”她说:“但在镇里,像我这样的‘三门’干部,已经成为主力军。”

  小唐在镇里还负责党建工作,她拿出一份镇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表给重庆日报记者看。表上显示,在这个镇56名在编干部中,40岁以下的干部有28名;在56名干部中,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了80%以上,其中研究生有6名。

  合川区三汇镇是一个偏远的山区镇,在这个镇的80名在编干部中,80后的干部占了54%,其中还有6名是90后。近5年新进的27名干部都是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其中还有一名博士生。

  “在近5年新进的27名干部中,可以说都是直接从家门进学校门,再从学校门进乡镇门的‘三门’干部。”三汇镇党委书记廖兴元说,这是因为近些年来,乡镇招人也是“逢进必考”,并且有学历的要求。因而,刚从大学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就成了乡镇干部的主要来源。

  重庆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三门”干部,已经成为重庆市乡镇干部队伍中的主力。可以说,全市的乡镇干部队伍,也因此改变了过去那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

  高文化低“能力”难挑振兴重担

  一大批“三门”干部进入乡镇,改变了乡镇干部文化程度偏低的现状,也使乡镇干部这支队伍充满了活力。这对做好“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是好事。

  可是,重庆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这批“三门”干部虽然有文化、有工作激情,但却缺乏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能力,不少年轻干部在情怀上还未与农民真正融为一体,对农村和农业还缺乏了解。

  日前,重庆日报记者在某镇采访时,与正在镇办公室电脑前忙碌、两年前考进这个镇的一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对话:

  “你的岗位是村干部,平时到农村院坝和农民家里去的时间多不多?”

  “平时没去,只是外地有人来参观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时,我作为解说员,到一些院坝去走过。”

  “认识农民多不多?”

  “只叫得出本村村干部的名字,农民的名字叫不出几个。”

  “啥时撒谷种,啥时种玉米,啥时挞谷子,你知道不?”

  “只知道大概季节,具体时间不知。”

  重庆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乡镇的“三门”干部中,像她这样对农村、农业、农民了解不多的年轻干部,不是个别,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在乡镇,甚至还有一些专业部门的干部,对自己部门的专业知识都不了解。有一位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该服务中心的干部中,有一大半不懂当前新的农业科学技术。

  “三门”干部并非都是才进乡镇门,有的已有几年、甚至10余年的“工龄”,但对“三农”都还是一知半解。

  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批干部自进了乡镇的门后,具体做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时间并不多,到农家院坝、田坎上去与农民打交道的时间很少。由于他们有文化、懂电脑,因而大多被安排去干写材料等在办公室里干的工作了。

  “三门”干部需要补上“三农”这一课

  “2017年4月,镇党委作出一个决定:将27名‘三门’干部,分批放到村里去作第一书记,让他们在田坎上和农家院坝去补上‘三农’这一课。”廖兴元说,首批14名年轻干部于当月底就到了14个村上任。

  7年前,王云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作为选调生,被安排到三汇镇工作,是一位从家门进学校门再进单位门的“三门”干部。

  几年里,王云的工作主要是在镇信访办和纪委,几乎都是在办公室里,很少有时间到村里。“虽然当了将近7年的乡镇干部,但我连什么时候栽秧挞谷,什么时候种玉米都搞不准,连农民说的一些话也听不懂。”她说。

  这次镇党委安排她到元寨村作第一书记,要求每周必须有两到三天到村里去工作,并直接到田坎上、农民家里去解决农村问题,现场指挥农村工作。

  8个月下来,王云的脸虽然比以前黑了,但却知道如何与农民打交道,知道如何干好农村工作了。

  “补上‘三农’这一课后,我不仅对农业农村有了较深的了解,也增强了干好农村工作的本领。”王云说,而最大的收获是,与农民建立起了感情。

  村里有一位老上访户,王云在镇信访办工作时就认识他,也打过不少的交道。“以前与他打交道时,我只知说一些政策上的官话,没有从感情上进行沟通。因而,工作总是做不好,这位上访户也总是不断地上访。”王云说。

  现在到村里后,王云主动到这位上访户家里,为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从拉家常开始,慢慢地进行沟通,从而建立起感情。如今,这位村民不仅不上访了,而且每次王云去,都要热情地留她吃饭。

  “补上‘三农’这一课后,我才理解到,不懂农业农村,不理解农民,就干不好农村工作。”王云说,因为,干部要懂农业才在发展上有发言权,要与农民有共同语言,才能有沟通。

  目前,“三门”干部需要补上“三农”这一课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不少乡镇的重视,并在采取措施,把“三门”干部放到田坎和农家院坝去“补课”。而补上这一课,也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的重要保障。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乡村博物馆:寄一份乡愁传特色文化

乡村博物馆:寄一份乡愁传特色文化□新华社发5月17日,游客在青州博物馆参观展品。□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鲍福玉宫小昀一座乡村,几多乡愁。随着文博热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往只有

2024-05-20

【万千气象看云南】勐景来:“村寨+景区”走出现代化边境乡村文化旅游新模式

新华网西双版纳4月2日电(记者梁甜甜)蜿蜒的打洛江、精美的塔林、别致的傣族民居……独特的景观格外引人瞩目。“万千气象看云南”采风团队一行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

2024-04-03

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怎么加强?——六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怎么加强?——六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日前作出重要

2024-01-10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谈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

2024-01-10

抚松县万良镇: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抚松县万良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近日,抚松县万良镇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对万才村部分耕地进行高标准农

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