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74岁老农,光黄瓜就种了30多年!(图)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第四届京津冀蔬菜食用菌产销对接大会暨河北省特色优势农产品推介活动上,王丕生被评为河北省十大蔬菜单品之王——黄瓜大王。”黄瓜大王”这个称号,老王是实至名归。

  老王今年74岁,光黄瓜就种了30多年。30年前,老王发明的塑料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曾获得国家星火奖。后来,该技术在三北”地区大面积推广,解决了人民群众在寒冷的冬季吃上反季节蔬菜的问题。

  浑身都是宝

  对于黄瓜,老王一直情有独钟。黄瓜把、黄瓜籽、黄瓜皮,黄瓜浑身都是宝!”30多年前,老王曾在馆陶县作为技术专家教授村民种植黄瓜,老王肯钻研,人又勤快,给黄瓜治病很有一手,村民有问题总能随叫随到,大家都亲切地喊他王老师”。

  地处冀南平原的河北省馆陶县,是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中国黄瓜之乡,黄瓜种植已有30多年历史,但多年来产业发展缓慢,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更缺乏市场叫得响的品牌,销售只能随行就市。

  去年,为了推动黄瓜产业提质升级,改善村民散种黄瓜不能形成规模效益的现状,馆陶县拟建立黄瓜产业扶贫科技园,在吸纳村民园区就业、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辐射周边黄瓜规模化种植。谁能担此重任?”县农业农村局又把老王请了回来。

  据统计,当前馆陶县黄瓜种植面积约10万余亩,规模化种植园区16个,年产值17.6亿元,有着30多年种植历史的黄瓜成长为富民大产业。

  规模种植 小黄瓜跻身大产业

  黄瓜,就是蔬菜中的‘林黛玉’。”老王形象地对记者比喻道,黄瓜是单性结瓜,叶片大,喜水喜肥,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像根线虫、白粉虱、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

  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的散户蔬菜种植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尤其是像黄瓜这种管理难度较大的蔬菜,而规模化经营管理是把小黄瓜做成大产业的必经之路。”距离科技园区不远的黄瓜小镇第一书记高杨向记者介绍道。

  小农户管理黄瓜主要是靠自己的‘经验’。但事实证明,管理方式往往都不科学,有病没病乱投医是常态。”老王解释道,由于农民没有系统的病虫害管理知识体系,在科学应对各种病虫害方面往往束手无策,造成黄瓜产量和品质下降。

  你种一亩半,他种两亩。土地不规整,也没办法上大棚。”老王补充道,一个标准的黄瓜大棚应该坐北朝南,有保温墙,有苫布、保温棉等保温设施,有肥水一体化设施。控制好大棚的温度和湿度,是种好黄瓜的关键。”

  据统计,通过改善传统种植模式,采用科学量化的棚间管理模式,使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系统,可以达到省工、增产、增效的目的,并能累计节省约1/4的人工成本。

  目前,黄瓜扶贫产业园流转了翟庄村、陈范庄村、塔头村共225亩土地,建有标准日光温室46栋,黄瓜日产量达到2万斤,全年黄瓜销售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形成了可观的规模效益。

  翟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维岭向记者介绍,规模化种植以后,我们就有市场的主动权。最早我们要开着三轮车到周边县卖黄瓜,后来租车到安阳、郑州等地推销,现在我们每天坐在家门口等客商上门。”

  规模化种植还孵化出了生机勃勃的翟庄村黄瓜交易市场。如今,翟庄村黄瓜交易市场面积达35亩,黄瓜日交易量30多万斤、年交易额4.2亿多元,市场周围随处可见悬挂京、晋、鲁、豫等地牌照的卡车。

  一座黄瓜产业扶贫科技园,拉动了周边村镇黄瓜种植面积近5000亩,未来两年可达到约1万亩,为馆陶县黄瓜产业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助力 种出绿色有机黄瓜

  走进老王的黄瓜扶贫科技园区,一座座鳞次栉比的蔬菜温棚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大棚内,工人正在有序地管理黄瓜,摘下一根黄瓜品尝,令人不由想起小时候的味道。

  王老师家的黄瓜品相好,瓜肉清脆爽口,微甜多汁,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高。我们经常一起来团购黄瓜。”在黄瓜产业扶贫科技园门口,一名前来购买黄瓜的妇女对记者说道。

  王老师种的黄瓜有什么秘籍?绿色、有机、无公害。”老王笑着对记者说,到了他这把年纪,种黄瓜种的是情怀。药肥要向绿色低头,产量要向品质让位。

  想给黄瓜‘美容’很容易。市场上售卖的‘顺瓜灵’‘膨大剂’‘调节剂’等农药,用了都可以使黄瓜品相更好。”老王坦言,各种农药化肥使用不当,会导致农药残留,还会污染土壤水源,更做不成绿色有机食品。

  科学施肥,合理施用。王老师对自己心爱的黄瓜全部施用有机肥、生物菌肥等肥料,有效避免因施肥量过大产生肥害,并且大量节省了生产投入成本,每亩地约节约成本3000元左右。

  为保证园区的精细化管理,老王还给管理大棚的工人们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园区门口的小黑板上,字迹清晰地写道,各棚打底叶,留叶片数不能少于15片叶;瓜秧不能超过135公分,瓜秧不能弯下头……”小黑板的内容根据黄瓜长势定期更新,老王也密切关注着各个大棚的管理情况。

  今年53岁的陈秀恩是塔头村的贫困户。丈夫瘫痪在床,儿子又因车祸去世,拉扯孙子孙女所有的费用全部来自陈秀恩在园区的务工收入。在园区管理黄瓜一个小时7元钱,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陈秀恩对记者说道。

  黄瓜产业扶贫科技园有效地带动了附近村民脱贫致富。目前,园区共雇佣周边农村农民40余人,最忙的时候可达到100人,工人的年龄段分布在50-65岁左右,平均每月可在科技园领到近3000元的工资。

  鱼菜”共生 打造规模竞争新优势

  老王并没有止步于眼前的成就,他始终在琢磨如何种出更好吃的黄瓜。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鱼菜共生”系统,利用鱼粪便通过微生物发酵、分解为小分子氮、磷肥以及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通过循环水体进行水培种菜,种出的蔬菜绿色、有机,味道、营养更好。

  鱼和好菜可以兼得。老王试验的这种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循环农业,让黄瓜温棚的效益从一亩地七八万元提高到30多万元,翻了4倍。

  走进鱼菜共生”1号棚,ECS高效循环种养殖系统正在运行中。棚内有10个直径为4.5米的圆形鱼池,一条条淡水石斑鱼、罗非鱼、鲈鱼等正游得欢。

  每个池子有2000尾鱼苗,6-7个月可以出产约2000斤,一斤鱼的市场价约在20元左右,前两天我刚刚卖出一茬鱼。”老王自豪地介绍。

  记者看到,养鱼的水体通过菌池发酵,鱼的粪便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氮和磷等物质,这些水体被水泵抽到蔬菜种植槽中,提供植物可吸收的营养。水体经过种植槽过滤、净化、增氧后,变成清水返回到鱼池中,这样形成循环往复。

  老王告诉记者,这项专利技术与黄瓜产业结合,种植过程中不施用任何农药、化肥,不仅防治病虫害,还有效提高了亩产及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依赖与影响。鱼菜共生”除了鱼+黄瓜”模式外,还有鱼+叶菜”模式。

  目前,老王的鱼菜共生系统已建成3个大棚,占地约8亩,预计到今年年底科技园二期建设完成后,鱼菜共生系统规模将扩展到12个大棚,占地近50亩,仅此一项预计年产出效益达千万余元。

  老王准备把成熟的鱼菜共生系统推广到更多的地方,通过与优良食(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全国已建成8个基地,鱼+菜”种植养殖面积约1000亩,未来两年计划发展至3000亩。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想让黄瓜增产增收?科学施肥是关键!四个技巧助您收获丰硕果实!

种植黄瓜,七分靠技术,三分靠管理。如何在大棚中种植出又大又饱满的黄瓜呢?掌握正确的科学施肥方法至关重要。下面为您介绍四个关键要点,助您收获丰硕果实。首先,在高温季节种植黄瓜时,

2023-11-15

黄瓜缺钙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和补救?

黄瓜是一种瓜类,老菜园、连作菜园、菜园,有机质含量低,大家都很熟悉。经常会有缺钙的问题。2.土壤中有效钙含量低。土壤中一般不缺钙,但溶解在土壤溶液中的铵、钾、钠、镁离子能拮抗钙

2022-11-06

如何防治黄瓜烟粉虱?

烟粉虱是黄瓜生产中常见的害虫,不仅能危害黄瓜,还能危害白菜、茄子、青椒、番茄等作物。如果控制不当,还是会对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黄瓜烟粉虱怎么控制呢?让我们聚在一起找出答案。

2022-11-06

黄瓜弯曲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预防?

大部分地区都是种植黄瓜,要么露天种植,要么施用高效复合肥。在黄瓜开花结果期,每亩地可施矿物肥和微生物菌剂,满足黄瓜生长所需的养分,也可防止叶片早衰。并定期补充硼砂和磷酸二氢钾,

2022-11-06

黄瓜不同时期施肥技术

黄瓜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蔬菜。一般是在露地种植或者以露地种植为主。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2.苗期从出现4-5片真叶到定植,约需30

202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