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只小龙虾,如何“吃”出千亿产业?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编者按: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70周年华诞。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全国人民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一路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70年的岁月都留下了动人的历史印记,每座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人民网策划推出“跨越70年·中国的故事”系列报道,记者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记录下各地70年间的发展变化,以小见大,展现国家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图景,在生动的历史变迁中感受新中国奋进的磅礴力量。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初夏时节,正是湖北潜江“虾稻共作”养殖户最忙碌也是最幸福的日子。徜徉在潜江水乡园林的田野上,稻花香里龙虾鲜,农村产业展新颜。

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看湖北。作为“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湖北,2018年湖北省“虾稻共作”589万亩,位居全国第一,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成为湖北农产品行业内首个千亿产业,曾经不起眼的小龙虾,如今成为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三栖明星”。

“一只虾”“一袋米”成为湖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目前,湖北已出台“虾稻共作、稻渔种养”产业发展规划,将打造“潜江龙虾”省级核心大品牌,加快推动该模式下生产的优质稻米,形成湖北“一虾一稻”区域公用品牌。该模式的广泛推广,既保住了国家的“粮袋子”,又鼓了农民的“钱袋子”,成为了湖北的一张特色名片。

“空心村”有了新气象 年轻人回乡养虾种田成时髦

进入盛夏,随着“夜间经济”在城市的兴起,作为主角的小龙虾也闪亮登场。占据全国小龙虾产量半壁江山的湖北,经过近20年的探索、创新和发展,鄂产小龙虾成功“爬”上了世界人民的餐桌,湖北的农村也因为“一只虾”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盛夏,正是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湖北潜江市熊口镇吴家垸村的农民吴西路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夜里就起来网虾,再卖给虾贩,一直忙碌到凌晨4点多。

“虽然辛苦,可每天早上数着卖虾赚的2000多元现金,还是很满足。”去年5月,在外打工8年的吴西路终于回家和父母孩子团圆了。34岁的吴西路辞掉了工作,投入了12万元,在家乡承包了30亩田,在稻田里养虾。

记者在吴家垸村看到,在一大片整齐的虾稻田里,吴西路正划着小船在池塘里检查小龙虾长势。没有养过虾种过田的他,经过村里合作社组织的日常培训,已然是个行家了。

“1月,保持水位,加强巡塘,防止冻害……9月,投虾苗,水稻收割前,诱虾入沟……12月,提高稻田水位,追施有机肥。”潜江“虾稻共作”有一套详细的绿色高效发展规程,在田间地头被广泛推广。

“以前家里种水稻不赚钱,现在村里将土地按照‘虾稻共作’模式统一平整,水稻耕种收都能用农机,技术、销路都有保障。”吴西路算了笔账,去年投入12万元,今年初卖虾苗行情好就赚了13万,再加上卖小龙虾和水稻,预计今年可以赚20万。

在潜江,还有很多和吴西路一样的年轻人返乡养虾种稻,在家门口驶上了致富的快车道。用吴西路的话说,这搁以前想都不敢想,小龙虾不仅让“空心村”有了活力,大家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

6月30日,记者在吴家垸村看到,入户的硬化道路修好了,一幢幢农村“别墅”拔地而起,小汽车随处可见,村头的渠水也越来越清……

“虾要好、米要香,关键是水质。”潜江市农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陶忠虎介绍,为保障虾源新鲜、干净,潜江每年3月份全面调水,将汉江优质水源通过水利工程送到田间地头。潜江还实施全域水体连通工程,升级主河道、改造分支流、疏通毛细渠,虾稻种养基地全部实现“清水”灌田。

在潜江龙湾镇郑家湖村,肩并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兼理事长郑青龙回乡创业,发展“虾稻共作”农户262户,亩平增收4500元,合作社吸纳贫困户会员34户,去年,这34户全部实现脱贫。

虾稻产业不仅是郑家湖村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更是潜江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2018年,潜江市“虾稻共作”面积已达75万亩,带动湖北省600万亩、全国1200万亩。潜江龙虾产量近13.5万吨,小龙虾实现了从头“吃”到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20亿元,已带动15万人就业致富、2万人成功脱贫。

“农民跳出了‘种粮不挣钱’的怪圈,农村旧貌换新颜。”陶忠虎认为,“虾稻共作”发展了潜江农村生态生产力,释放了农民创造力,帮助当地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潜江熊口镇赵脑村“虾稻共作”基地,万亩“回”字型虾稻田颇为壮观。这种“虾稻共作田”的独特风景起源于潜江,如今在南方多个省份的农村都可以见到。

小龙虾“吃”出千亿产业 点亮乡村振兴路


麻辣的、蒜香的、油焖的、蒸的、卤的、炒的,小龙虾爬上餐桌,成为大街小巷餐馆里的“时令美食”。

“小龙虾为什么会这样火?”6月20日,在2019首届中国智慧渔业发展论坛上,中国渔业协会会长赵兴武回答:火在吃上,小龙虾是吃出来的产业。

不满足于传统口味,意面烩龙虾、鹅肝酿虾球、咖喱手抓虾……近日在潜江举办的“全球小龙虾美食品鉴大会”上,以潜江小龙虾为材料的118道精美菜肴,征服了在场食客味蕾,凭借最多种类的口味通过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认证。

在湖北,小龙虾不光美味,被丢弃的虾壳虾头也被加工成了化妆品和医药品,“小龙虾主题旅游”更是火爆市场。

多年来,潜江接待的多是食客,今年潜江打造小龙虾主题旅游线路,让食客变游客。“五一”前夕,该市对外发布小龙虾美食之旅、小龙虾玩乐之旅、小龙虾游学之旅3条小龙虾主题旅游线路,游客既能参观国家虾稻共作示范基地,也能到小龙虾主题体闲农庄体验钓虾、捞虾的乐趣,到龙虾城吃、购、游。

“有上规模的游客后,潜江旅游产品在全省及周边旅行社热卖,旅游收入大幅增长,五一期间食虾客排队叫号能排到1000多号。”潜江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丁艳红介绍,去年全年旅游全产业收入在15-20亿元,今年截止到5月4日就实现了20亿元,预计全年收入可以翻3-4倍。“潜江在全国率先开设了以小龙虾为主题的三条旅游线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入手,顺应市场特点,顺应食客和游客的需求。”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在丁艳红看来,“小龙虾”作为网红美食,通过顺势而为,开展特色消费、特色体验,以食元素带动产业链发展,开发特色旅游大有可为。让潜江龙虾插上旅游的翅膀,实现从小龙虾之乡到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蝶变。

潜江市委书记吴祖云表示,将大力推动小龙虾产业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高标准建设21万亩虾稻田园综合体,形成文化游、乡村游、美食游、运动休闲加康养的全域旅游特色,努力争创湖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不仅是让游客到虾乡“探秘”,更多的湖北龙虾经过加工,正卖向全球。数据显示,在电商、餐饮外卖的拉动下,小龙虾熟制冷冻食品消费量大幅增加。2018年,湖北省小龙虾加工品量达到20.46万吨,同比翻了一番;加工产值达到186.89亿元,同比增加60.57%。

“湖北省水稻种植面积3000多万亩,其中约1000万亩适宜开展‘虾稻共作、稻渔种养’生产。”近日,湖北出台“虾稻共作、稻渔种养”产业发展规划,公布监利、潜江、仙桃等63个“虾稻共作、稻渔种养”适宜区县市。到明年,湖北省“虾稻共作、稻渔种养”规模要发展到700万亩,亩均增收2000元,主要产区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50%以上。

湖北省水产局局长李水彬表示,小龙虾产业已成为湖北农业经济的优势产业、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农村生态文明的示范产业。

千里平畴成沃野,疏经通脉地生金。做好“一只虾”、做强“一袋米”在不断向外扩张版图的同时,已然成为撬动湖北乡村大振兴的有力杠杆。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2022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出炉!牡蛎 大黄鱼 鳗鱼 小龙虾都在列!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其中有7个水产品品牌上榜,包括牡蛎、大黄鱼、鳗鱼等品种。背景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2022-10-17

湖北小龙虾等特色产业纳入网商银行首批支持名单

炎炎夏日里,一部相机、一盏聚光灯、一份小龙虾等农副产品,在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镇余山下村的一座厂房里,“淘宝讲师”、美食达人董海波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董海波是一位为小龙虾写“成长日记

2021-06-25

湖北潜江小龙虾复市是什么情况?复市的小龙虾能吃吗?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纷纷宅在家中,可谓错过了不少美食,不少网友纷纷表示,疫情结束后,要去吃火锅,要去喝奶茶。当然提到美食,就不得不提“夜宵之王”——小龙虾,油亮鲜红、麻辣飘香

2021-06-09

小龙虾是海鲜吗?小龙虾的心脏长在哪里?

每年的夏季都是小龙虾大量上市的时节,虽然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小龙虾,但疯狂的小龙虾夜宵还是以夏季为主,美味可口的小龙虾属不属于海鲜行列呢?每年的夏季都是小龙虾大量上市的时节,虽

2021-05-26

让网红小龙虾鲜遍全国 中国供应链创新满足消费热潮

中新网南京9月21日电“从小龙虾养殖户到送进超市、快递到家,我们通过打造一条完整的供应链,让过去局限于产地附近消费的‘网红’小龙虾,变身调好味的冻鲜小龙虾,送进超市和零售渠道。

2019-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