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深贫——与全国同步小康,青海底气十足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本网记者 郜晋亮

  时间回溯至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5年时间,全部脱贫,形势逼人。作为一个集西部欠发达地区、高原地区、民族地区和特困地区于一身的省份,青海任务尤其艰巨,同时却也底气十足。青海省委在2015年7月底召开的全体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在脱贫进程上“先行一步”,到2019年底实现绝对贫困消除。

  青海的底气从何而来?既来自于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来自于过去多年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打下的坚实基础和累积的丰富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青海特点的扶贫开发之路。“十二五”以来,青海扶贫开发一步一个脚印,成绩斐然。2018年底,贫困发生率降低至2.5%。

  距离2019年底绝对贫困消除的目标,青海只剩下17个贫困县7.7万贫困人口。不过在17个贫困县中12个是深度贫困县,7.7万贫困人口中6.4万是深度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用一年的时间打赢这场硬仗,胜利就在眼前。

  初夏的青海大地,万物葱茏,在这些深度贫困地区,决战深贫的号角再次响起……

提升攻坚站位,压实主体责任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历史的庄严承诺。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全党全社会要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脱贫攻坚必须要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精准这个核心要求,要逐级压实主体责任,下一番“绣花”功夫。

  于青海特殊的省情而言,打赢这场硬仗的难度可想而知。越是艰难,便越要迎难而上,缺氧不缺精神,青海省委、省政府敢于自我加压,提出了到2019年底实现绝对贫困“清零”的目标。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青海省委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王建军强调,实现年底消除绝对贫困,工作极为重要,节点极为关键,意义极为重大,使命极为光荣。必须绷紧讲政治这根弦,咬定目标不放松,扛起责任不懈怠,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讲政治的具体行动抓好脱贫攻坚;必须强化精准意识,必须落实精准要求,必须下足绣花功夫。

  省长刘宁表示,强化政治担当,压实工作责任,既要坚持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在推动“八个一批”落实上聚焦用力,在抓好“十个专项”上协同作战,把牢脱贫标准,提高脱贫能力,确保全面实现今年消除绝对贫困目标任务,并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群众的检验。

  近年来,青海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场输不起、没退路的“政治仗”“民心仗”,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成立了由书记省长为“双组长”、3名副省级领导为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坚持8名省委常委包战区督战、39名省级领导联点督导层层包片结对的责任制度,强化五级书记抓扶贫,逐级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

  同时,青海省统一部署,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活动,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全国率先推行民政低保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在全国率先推行扶贫资金切块到县、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在全国率先开通“精准扶贫金融服务热线”;在全国率先为基层360个乡镇配备专兼职扶贫干事。

  “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已经到了攻坚拔寨、决战决胜的时刻,是最吃劲的时候,也是最容易松劲、最容易跑偏的时候。党政一把手特别是贫困问题比较突出地区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肩上有沉甸甸的担子,身后有群众眼巴巴的目光。职责所系、群众所盼,不能有丝毫懈怠。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履行领导职责。

  对此,青海省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工作推进不力、年度检查督查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地区,随机开展约谈,重点约谈县级分管领导和扶贫部门负责同志,并要求各地落实常态化约谈机制,通过约谈问责,进一步压实责任,推动落实。

研判深贫形势,打赢四场战役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决战深贫就必须深刻研判“深”在什么地方、“贫”在那些方面,只有这样,我们的决策战术上才能精确瞄准目标,备足“弹药”。新一阶段的脱贫攻坚重点,青海由全面推进转向聚焦深贫。青海省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对此有着全面研判。

  青海省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马丰胜表示,青海深度贫困的“深”,深在自然环境恶劣,深在基础建设滞后,深在公共服务欠缺,深在人才支撑不足,深在扶贫与生态共赢难;深度贫困地区的“贫”,贫在产业难培育,贫在就业难稳定,贫在思想难转变,贫在收入难调整。

  决战深贫,青海从上至下成竹在胸。2018年,针对全省15个深度贫困县和129个深度困难乡镇的不同贫困状况,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两套详细的攻坚方案,明确资金、项目、举措“三个新增”要求,将具体帮扶举措细化到村到户,制定时间表,向深度贫困地区集中优势兵。

  在地处黄河源头、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脱贫攻坚最大的苦恼,就是没有合适的产业项目。若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又与国家生态要求冲突;以前依靠扎陵湖等景区还可以发展旅游产业,现在也受到严格控制。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岳桑杰告诉记者:“农牧民脱贫增收,很大程度得益于国家出台草原补奖政策和生态公益岗位。”

  如何在扶贫产业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在保护绿水青山中寻求发展,玛多县立足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在尊重贫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业等绿色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向市场提高生态、绿色的优质产品,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马丰胜说:“总结以往的脱贫攻坚工作,我们在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施行了不少措施。虽然这些经验和措施可以用来指导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但是我们仍然要深入研判,制定精准且稳妥的对策。在最关键的时刻,决不能掉以轻心。”

  对此,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决定2019年在深度贫困地区重点打“稳定增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困群体”四场攻坚战,通过产业、就业、光伏、生态公益性岗位、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政策性兜底等手段,保证深度贫困群众有稳定收入来源;全面补齐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突出饮水安全、住房保障等;持续抓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民政救助等惠民政策落实,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瞄准贫困孤寡老人、重度残疾贫困群众、大龄单身贫困青年、单亲贫困家庭等“四类特困群体”,综合施策,同向发力,做好“托底”和提升工作。

做优产业扶贫,完善联结机制

  受气候和生态限制,青海农牧业存在“天花板”,尤其在深度贫困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不可能靠大规模发展种植和养殖业致富,再加上长期以来牦牛等优质畜牧产品质优却价不优,一些农牧民还存在惜售现象。深度贫困地区发展产业需要付出更大代价、更多努力,产业扶贫不能走原来老路,必须创新发力。

  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位于三江源生态保护核心区,是典型的纯牧业县,也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如何将这里的牦牛肉、藏羊肉、黄蘑菇等农畜产品进行开发,形成贫困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如何在产业和贫困农牧民之间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当地扶贫部门不断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2016年1月,泽库县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一家从事有机农畜产品开发、生产、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青海西北弘有机资源开发公司,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方式在开发当地特色农畜产品资源的同时,建立一种有效地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利益联结机制。

  公司负责人吴铁军说:“有机牦牛、有机藏羊是这里的特色资源,我们做产业要瞄准中高端市场,让好东西真正实现它该有的价值,这样特色产业才能变成致富产业。为了能帮助当地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公司与县里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签订了牛羊购销协议,以每斤高出市场价5元进行收购。”

  近年来,青海省为推动产业扶贫,整合各方面扶贫资金大力推动藏区贫困县县级扶贫产业园、贫困村互助资金、贫困村光伏电站的3个全覆盖,让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户实现全产业链增收。建立了县有扶贫产业园、村有集体经济、户有增收产业“三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模式,各方参与的发展合力,有效带动贫困户参与现代农牧业发展。

  不过,随着产业扶贫的深入推进,一些地方、一些产业也暴露出来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差、品牌化滞后、与贫困户利益联结不紧密等问题。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马正军说:“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优化产业扶贫,密切利益联结机制,我们着手从牦牛、青稞两大传统特色产业入手。”

  对此,青海省制定了《牦牛和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集中力量推进牦牛、青稞产业提质增效,必须寻找新的产业突破。通过实施牦牛养殖基地和青稞种子繁育基地、企业扶持、冷链物流、品牌创建等项目,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在进一步密切利益联结机制方面,青海省扶贫开发局也有一些具体的措施,比如对产业“扶贫车间”的扶持,规定其就业贫困群众占比必须要达到30%以上,才能享受政策资金扶持,此外让各地尽可能将本地主要扶贫产业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逐步建立健全多主体、多渠道的贫困群众产业风险分担机制。

夯实民生保障,强化内生动力

  “为政之根本,在于安民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与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夯实了民生保障,贫困群众才有能力和精力迈出脱贫的第一步,长效脱贫也才有了稳定的根基。

  几年来,青海省贫困地区民生保障得到全面改善,易地扶贫搬迁进度超前,92%的搬迁群众实现入住;危旧房改造综合发力,贫困地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控辍保学经验在全国推广,健康“扶贫保”全面推进,民政救助标准逐年提高,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巩固……

  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种庄稼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下山进一趟城都费劲,吃水、看病上学样样难……搬出大山,是海东市班彦村五社和六社129户村民做梦都想的事。而现如今,他们早已全部住进了明亮的新房,不仅过上了舒心幸福的日子,还建起了“扶贫车间”,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还成为省里的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

  好日子各有各的好法。家住玉树市隆宝镇代青村的昂江措毛没有花一分钱就完成了包虫病手术。她家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草场不多,牛羊也少,收入仅够维持生活。她告诉记者,自己得包虫病已经很多年了,花钱做手术差不多要2万元,这会要了全家人的命。真的想都不敢想,国家扶贫好政策让自己赶上啦。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只有“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他们才能在健康的路上致富奔小康。近年来,青海省将健康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推进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和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措施落地,因病致贫返贫存量明显减少。

  脱贫攻坚既要有强大的民生保障,还必须重视扶志,把扶志与扶智结合起来,让贫困群众过了思想关,不等、不靠、不要。

  海东市民和县是国定贫困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全县贫困村占比达到40%。如期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对民和县而言是一个压力不小的政治考量。民和县县委书记杨海林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也意味着脱贫攻坚路上,必须先要激发贫困群众‘苦干不苦熬’和‘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民和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兴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积极开展扶贫政策、文明道德、移风易俗等一系列讲堂活动,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摒弃“等靠要”思想,提振“我要脱贫”的精气神,催生出一股勤劳脱贫奔小康的新风尚。

  2017年,民和县北山乡牙合村贫困户李发辉一家如愿住进了易地搬迁新居。搬迁新居的李发辉一家人不等不靠,以勤劳脱贫的决心表达对党的感恩。李发辉是村里的老党员,也是老支书,他鼓励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外出务工,用自己的双手为幸福的日子去奋斗。

  李发辉告诉记者,目前,他的儿子和儿媳在新疆吐鲁番吐哈油田打工,一家人团员的日子仅有过年时的半个多月。他们不怕苦,也不怕累,只要能挣到钱,再苦的活他俩都能干,小两口每年都会为家里带来七八万元的收入。

凝聚内外合力,谋划提升巩固

  脱贫攻坚既要激发内力,更要用好外力。青海的外力来自哪里?来自东部发达省市,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来自最强大的党员干部……

  2016年7月,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过后,党中央、国务院调整东西部扶贫协作对象,确定由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携手书写精准脱贫攻坚的新篇章,共同描绘决胜全面小康的同心圆,江苏省派出了扶贫工作团队,拿出了真金白银,更倾注了满腔热情。

  几年来,江苏省扶贫工作团队的心情耕耘已经开始开花结果,西宁市湟源县宗家沟景区文化旅游开发、大通县朔北藏族乡东至沟村乡村旅游等10个东西部扶贫项目,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当地贫困村发展面貌,也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张永军是西宁市大通县朔北藏族乡东至沟村的贫困户。每到夏天,他们家也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农家乐的生意火爆的不得了。他告诉记者:“自从有了江苏南京的对口帮扶,村里的旅游产业从无到有,日渐红火,来的人就越来越多,我们家开农家乐赚城里人的钱。”

  “有了强劲的外援,我们自己的力量也要跟上。”青海省扶贫开发局社会扶贫处处长王正华说:“我们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建立了各级干部联点、定点帮扶、结对帮扶的工作机制,实行挂钩扶贫,实现了14.5万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2993家省市县定点扶贫单位与“三类村”建立了帮扶对子,558家民营企业(异地商会)与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

  经过几年的结对帮扶,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已经形成了“第一书记打头阵、党员干部共帮扶、技术专家常深入”的帮扶常态。22名精兵强将、47个党总支党支部、千余名农业技术专家,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为黄南、海西、海东和玉树4个市州的11个贫困村544户贫困群众,搞起了脱贫产业,送去了致富希望。

  强大的合力铸就可赞的成绩。2017年10月,都兰、同德、河南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18年9月,平安、循化、刚察、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和天峻7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5月,大通、湟中、湟源、互助、门源、祁连、海晏、兴海、贵南、玉树、称多、玛多12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9年底,青海要实现绝对贫困基本消除,底气十足。2020年,青海将进入全年提升巩固阶段。马丰胜表示:“脱贫攻坚后续巩固是一项抓长期、见常态、促长效的过程。后续巩固工作做不好,不仅会把已有的脱贫成效‘清零’,甚至还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必须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对此,青海省已经制定了提升巩固阶段的政策,在全省3980个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每村开发5-10个公益性岗位,扶持最低收入群众稳定增收;对已经摘帽的地区要组织开展一次脱贫成效“回头看”活动,将返贫和新致贫群众及时纳入建档立卡扶持范围,予以精准帮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持续加大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专项治理,守好脱贫攻坚成果。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从河湟谷地到青南高原,海北草原到海西戈壁,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小康的路越走越宽……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第七届全国农村创业大赛贵州分赛在贵阳成功举办

第七届全国农村创业大赛贵州分赛在贵阳成功举办第七届全国农村创业大赛贵州分赛在贵阳成功举办11月7日,第七届全国农村创业大赛贵州分赛在贵阳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赛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3-12-28

第二届北京国际功能食品暨富硒农产品博览会将于12月7-10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

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安康市人民政府、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分会、安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富硒办)承办的第二届北京国际功能食品暨富

2023-11-21

2023年度全国农业农村信息联播暨 三农舆情应对培训班在江苏举办

2023年度全国农业农村信息联播暨三农舆情应对培训班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举办。培训班旨在进一步推动全国农业农村系统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升三农舆情应对工作水平。培

2023-11-21

首届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和 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开幕

农业农村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和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在哈尔滨开幕,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视频致辞,黑龙江省委

2023-11-17

省园艺中心参加全国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10月20日,农业农村部在陕西延安召开全国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兴旺出席会议

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