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粒青稞看藏区牧民生活变迁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新华社西宁4月15日电(记者王金金)4月初,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塘格木镇曲宗村牧民们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青稞播种。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满田野。忙碌了一天的牧民们收拾好行头,三三两两向家的方向走去。“今天累了一天,不想做饭,打算拌糌粑(青稞制品)吃”,“就是,吃青稞管饱”……牧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青稞,藏语称为“乃”,是藏区同胞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在青藏高原上有约3500年的种植历史。它是青海省种植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当地酿造工业、饲料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在青海农牧业生产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54岁的公保和青稞打了一辈子交道。他说:“原来种青稞真是苦,用‘二牛抬杠’的办法,不仅累,效率也不高,一天最多耕两亩地,我们一家8口人有10亩地,产的青稞还不够自己吃的。”谈话间,公保拿出早已舀好的青稞面,放入一块酥油,倒入奶茶,缓慢地转动着小碗,开始熟练地拌糌粑,“现在青稞品种改良,亩产可以达到500斤以上,吃糌粑已不再是奢侈的事。”

  “早晨起来一块大的糌粑、一碗热奶茶,晚上一小块糌粑、一块肉,就是我家过去每日的食谱。”40多岁的村民桑吉尖措说,现在很多蔬菜、水果都可以买到,可选择的饭菜也变多了。“我们吃青稞糌粑的次数在慢慢减少,有时半个月才吃一次。火锅倒是每两周要吃上一回。”桑吉尖措打趣道。

  伴随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当地群众的生活饮食在悄然改变。而在这种变化之中,青稞也由牧民们的“温饱粮”变成了“发展粮”“致富粮”。如今,公保带着村里160多户村民成立了青稞种植合作社,经营管理着1.3万亩青稞地。

  记者看到,劳作时,撒肥机在万亩青稞地里奔驰,耕种整个大田也只需要10人左右。公保说:“去年政府下发了80万元的农机补贴,合作社购买了拖拉机、播种机等设备,节约了不少人力。”

  桑吉尖措家的36亩青稞地也入股了合作社。他说:“老人在家带孩子,年轻人外出打工,种植能手留在合作社种地领工资,机械化生产、成立合作社把我们从土地里解放出来了,在合作社种地一天可以挣150元,村民还能去城里打工,这又是一份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曲宗村青稞种植合作社是青海省青稞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玉虎说,截至2018年年末,青海省青稞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四分之一,2018年青海省政府投资7700万元,实施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多措并举下,青稞产业对藏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效益日趋显著。

  “‘冬不白,夏不绿’,去年雪多雨水好,今年的收成肯定没问题。”望着万亩青稞地,公保信心满满,“合作社挣了钱还打算建青稞加工厂,把青稞做成拉面、饼干,带领村民们一起致富。”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谈青稞高产栽培技术与推广策略

摘要:青稞是我国高寒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产地在干旱地区的高海拔区域。青稞适应能力特别强,在高寒地区可以成活,因此在高寒地区广泛种植,也是高寒地区主要经济收益来源。青稞在

2021-06-17

一粒种子带来一场变革

每一粒种子都播撒着希望,每一个希望都承载着使命。9月,正是水稻成熟的季节,记者来到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桥南村委会三官塘村,只见广袤的田野上连片的水稻长势喜人,就连空气里都弥

2019-09-20

牦牛咋变“金牛”——一位四川高原藏区基层畜牧师的扶贫思考

周军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今年51岁的他,多年研究牦牛养殖技术。今年8月,他加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三祥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任总畜牧师。为了摸清牦牛的生长生产情况,找到科学的养殖方

2019-09-16

总书记关心的百姓身边事丨“一粒药”的重量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心的百姓身边事)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题:“一粒药”的重量新华社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

2019-08-28

那曲市积极引导农牧民转变思想(图)

为保障劳动力有工作、能增收,今年以来,那曲市不断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提高农牧民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确保实现农牧民劳务性收入增长20%以上的目标。抓好教育引导,把爱讲树&rdqu

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