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扶贫路上的“闺蜜档”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新华社成都3月18日电 题:高原扶贫路上的“闺蜜档”

  新华社记者周相吉、康锦谦

  身材高挑、打扮时尚的女企业家卢蓓蓓发动闺蜜们参与高原扶贫,组成一支“扶贫娘子军”,这成了她亲朋好友最近热议的话题。

  3月刚过半,卢蓓蓓又琢磨起她的“回村计划”。这位热情又聪明精干的女性现在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家公关公司的董事长,又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德拉龙村的爱心帮扶人士领头人。“这次回村里,我得把村民们心心念念的电脑给带过去。”接受记者采访时,她不停念叨着。

  不仅自己当爱心帮扶人士,卢蓓蓓还把自己的闺蜜们都拉过来,共同致力于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现在,这支包含22名女企业家或者公司高管的“扶贫娘子军”,成了推动德拉龙村发展的重要力量。

  去年十月,卢蓓蓓第一次听到成都市锦江区“招聘”爱心帮扶人士领头人时,就动了心。“我们家有帮助别人的传统,我外公是老红军,他一直教导我要多为社会做贡献。”

  几年前,成都市锦江区对口帮扶援建炉霍县。2018年6月开始,成都市锦江区引入众筹帮扶理念,在企业家、爱心人士、民主党派人士中为炉霍县贫困村聘选爱心帮扶人士领头人。每个领头人再各自发展数量不等的爱心帮扶人士,通过众筹,获得资金、项目、物资等,帮助贫困村发展。

  锦江区第五批援藏驻村队员唐瑞告诉记者,德拉龙村在2018年有贫困户25户97人。这个村海拔超过3000米,常年积雪,农作物难以生长,收入方式单一,也无长效增收脱贫产业作支撑,脱贫任务艰巨。

  考虑到村子的客观情况,卢蓓蓓众筹了30万元资金,在炉霍县域内的一处“飞地”建设了一个水果小番茄大棚。大棚交给专业公司运营,村民获得分红收益。

  “飞地”是一种探索解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不均,贫困村无集体经济、后续发展难等问题的产业扶贫方式。成都市锦江区在援建实践中,在炉霍县内资源条件好的地方集中建设蔬菜大棚,把红利再返回给分布在各地的贫困村,实现成果共享。德拉龙村分得2个大棚,在此基础上,卢蓓蓓又为该村众筹了一个大棚。

  在筹措资金时,闺蜜们一听说建小番茄大棚,都很支持。“水果小番茄,女孩子喜欢吃,等种出来我们除了自己购买,也推荐给亲朋好友。”爱心帮扶人士蒋莉笑着说。

  周蓉是卢蓓蓓的闺蜜之一,众筹资金时,周蓉刚刚给其他慈善机构捐了款,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卢蓓蓓的计划。“她把自己购物的一万元订金退了,把钱捐给了大棚项目。”卢蓓蓓说。

  如今,在炉霍县斯木镇的河谷地带,整齐地分布着241个“飞地智能蔬菜大棚”,其中一个就由卢蓓蓓和她的闺蜜们捐建。“我闺蜜蒋莉是做园艺的,她联系专家做技术支持,来提高小番茄产量。”

  现在,在大棚栽种的小番茄已经挂上了枝头,卢蓓蓓和她的闺蜜们都干劲十足。“我们专门请人给小番茄设计了礼盒包装,提高销售产值。”卢蓓蓓告诉记者,4月份,她打算带上她的闺蜜们去村子里看看,“我的姐妹有做医疗的、有做教育的、有做交通建设的,相信大家会给村子带来各方面的变化,包括老乡思想观念的改变。”

  如今,这个藏族小村正悄悄地发生变化。“村民们都希望得到电脑,想学到更多知识,了解更精彩的世界。”德拉龙村第一书记秋玛说。(完)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重庆:高原旱獭落户铜梁科学养殖获成功

9月17日上午,在重庆铜梁县虎峰镇回龙村的一个山坡上,养殖着一大群肥嘟嘟毛绒绒的灰色动物。“这种动物叫旱獭,是我们村的成功人士魏元海引进的特种养殖,现在首批养殖量有近2000只

2021-05-23

安徽巢湖市柘皋镇:身残志坚,他在稻虾养殖路上实现脱贫梦

他左小腿截肢,父母年迈,妻子变成植物人,却从未自暴自弃,始终不等不靠,凭借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撑起了一家人的希望,他就是巢湖市柘皋镇兴坝村塘头赵村民组贫困户徐家龙。日出而作

2019-09-18

牦牛咋变“金牛”——一位四川高原藏区基层畜牧师的扶贫思考

周军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今年51岁的他,多年研究牦牛养殖技术。今年8月,他加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三祥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任总畜牧师。为了摸清牦牛的生长生产情况,找到科学的养殖方

2019-09-16

奋斗!脱贫路上最美的姿态——新疆南疆四地州脱贫者扫描

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在分拣核桃(9月6日摄)。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先拜巴扎镇服装产业园,麦提托合提艾克木(右)在教妻子缝纫技巧(8月25日摄)。在新疆喀

201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