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发展特色农业 绘就别样金秋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改革开放以来三门峡市特色农业的发展历程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晋、陕三省交界处,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全市耕地面积总量较小,约250万亩,有山地、丘陵、河谷、平原等多种类型,其中山地占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从本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出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坚持调结构、抓特色、转方式、增收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果品产业为龙头,以烟叶、食用菌等优势产业为支撑,以畜牧、林业、中药材、水产等产业为补充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有力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富裕增收。2017年,全市特色农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5%以上。

  三门峡市特色农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农业结构初步调整、特色农业初具规模、现代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几个阶段。

  农业结构初步调整(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改变农业产业单一状况,增加农产品总量,解决农民温饱问题,我市对农业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农业生产领域扩大,农业产业增多,传统农产品增加,基本形成横向不断拓宽的平面型”农业结构框架。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需求不断提高,这种平面型”产业结构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要是结构层次低、经济效益低、抗市场风险的应变能力差。全市农产品呈现三多三少”的局面,即传统的大路产品多,一次性原料产品少;粗糙的低档产品多,高品位的精细产品少;多次加工产品多,优质高档产品少。

  有鉴于此,1992年10月召开的三门峡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从实际出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适宜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一优双高”(优质、高产、高效)道路,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和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和产品。在之后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中,三门峡市立足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优势,确定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果、牧、烟、菌作为主导产业,实行龙头辐射带动、规模连片开发,使四大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市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农业结构的初步调整和四大支柱产业的形成,推动了三门峡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1998年和1999年,三门峡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特色农业初具规模(2001年至2010年)

  2002年3月1日,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2002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要按照继续优化升级果、烟两大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发展牧、林、菜、药、草、菌等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调大畜牧业、果业、林业的比重,调优种植业的结构,调出特色农业的规模,调响名优产品的品牌,推动农业向优质、特色、高效迈进。

  2010年,全市果园面积197万亩,果品总产突破17亿公斤,果品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以上,产量和效益均居全省第一。大中型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到100多家,10万头规模养殖场达到6个,高标准畜禽养殖小区发展到160多个,改变了2005年以前全市没有规模养殖场和高标准养殖小区的历史。种植烟叶16.54万亩,收购烟叶50.5万担,烟农纯收入达到3.63亿元,成为河南烟叶生产第一大市;卢氏县连续13年蝉联全国烟叶生产收购先进县”桂冠,成为全国唯一获此荣誉的产烟大县。全市林业产业收入突破55亿元,三门峡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三门峡金象地板制品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入选首批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现代特色农业不断壮大(2011年至2017年)

  2012年召开的三门峡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紧紧抓住特色农业这个主攻方向,调强果品产业、烟叶产业、食用菌产业,调大畜牧产业、蔬菜产业、水产业,调优粮食、林业等其他产业,让三门峡农业特色更加明显,优势更加突出,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产业支撑。2016年召开的市七次党代会提出,要突出农业的特色优势,围绕特色大做文章、做大文章,着力增加优势品种,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名优品牌,进一步壮大特色农业规模。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三门峡市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高新技术提升农业,做大做强果、牧、烟、菌、药等特色产业,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动三门峡市向现代特色农业强市迈进。

  2011年以来,三门峡市以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为目标,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三大体系”为重点,着力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高端化”发展。

  推进产业化经营

  积极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股份合作等五大类新型农业经营组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构建现代特色农业经营体系。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举办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训班,强化理论学习,提升经营水平;组织各类经营主体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等活动,加强宣传推介,提高市场竞争力;搭建银企对接、农超对接等平台,引导经营主体壮大规模,促进健康发展。

  推动产业化集群发展。按照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资本化”和集中、集聚、集约、集群”的要求,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以典型带动,促进产业化集群发展;以政策扶持,拉动产业化集群发展;以项目带动,推动产业化集群发展。

  拉长产业化链条。围绕果、牧、菌等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了果品基地—浓缩果汁—果汁饮料—果酱—果胶—果渣综合利用”和草—牧—肉(蛋、奶)—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链。

  实施标准化生产

  2011年,三门峡市被确定为全国创建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成为全国第三个获此荣誉的城市。三门峡市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标准化生产,一手抓质量监管,促进全市特色农业上水平、上台阶。

  建立农业综合标准体系。围绕苹果、大枣、核桃、食用菌、烟叶、中药材、蔬菜、畜禽、茶叶等特色产业,三门峡市成立了相应的8个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开展农业综合标准化研究,科学制定地方标准268项,做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衔接配套;建立了卢氏黑木耳、灵宝苹果、仰韶大杏等13个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编写了1套9本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丛书;在3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了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工作,收集编写标准2000多项。

  培育打造农产品品牌。制订、修订果、牧、菜、菌等57个品种108个无公害生产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做到有标可循、有标可依,促进基地建设稳步发展。以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认证步伐,打造三门峡特色农产品品牌。2011年至2016年,卢氏黑木耳”灵宝苹果”三门峡雏鹰黑猪”先后获得国家原产地生态保护产品。灵宝苹果”品牌价值达到171.08亿元,连续六年居全国县级苹果类第一。灵宝苹果”荣获德国柏林农业博览会名牌农产品金奖”中国农产品价值百强”等称号,品牌价值40多亿元;二仙坡苹果”在全省率先通过了欧盟良好农业GAP国际认证,远销欧盟和西亚等国。至2017年,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累计达到13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0个、绿色食品1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有机农产品10个。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2013年,三门峡建成全省农业系统首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服务中心。平台面向全省农产品监管、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实际需求,集成和应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以农业企业档案数据为基础,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活动、销售状况等实施电子化管理,为监管部门追根溯源,规范农业生产行为,为有效保障消费安全提供服务。消费者通过手机、网站、查询机等方式,可充分了解农产品的种源情况、生产地理环境、生产操作过程和用料、用药情况等。

  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载体,三门峡市按照抓好点、推进层、普及广、落实用”的要求,着力提升特色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化服务水平。

  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三门峡市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农业部门转变职能、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探索创新的综合电视、电话、电脑三种信息载体的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在全国推广应用。同时,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质量追溯、农业地理信息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按照一村培育一品、一品叫响一店、一店致富一片”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总目标,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农产品销售大户在国内着名的网销平台销售农产品。至2017年,全市涉农电商发展到4000余个涉农网店,网上交易苹果、核桃、香菇、大枣、蜂蜜、小米、蔬菜、桃、红梨、金银花、虢州青茶、陕州糟蛋、杜仲等300多种特色农产品,年内交易额达25亿元以上。

  加快物联网示范应用。三门峡市将物联网建设作为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致力于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智能装备中心合作,在全省率先建成了陕县二仙坡绿色果园山庄、嘉禾农业生态园、灵宝信达果业公司3个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实现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的精准监测及数据的智能分析,实现环境信息远程采集、远程智能灌溉控制、远程病虫害专家诊断等,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还可随时了解现场数据及农作物生长情况,并可调控农作物生长的气候环境,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推动规模化发展

  三门峡市积极推动农村土地向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流转集中,以实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加快土地流转。三门峡市以取得全省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整市推进试点为契机,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为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实测耕地面积276.47万亩,占应确权面积(255.75万亩)的108.10%。

  建设规模化基地。截至2016年,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1个、省级畜禽养殖生态示范场3个。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47.9万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12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0.3万亩,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面积87.52万亩。

  大力引进项目。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活动,重点围绕果、牧、菌、渔、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强化产业招商,取得了显着的成效。2016年,全市洽谈、建设、实施了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公司年出栏1500万只肉鸡养殖、河南昊豫实业有限责任公司500万只卢氏鸡养殖、科尔沁牛业公司万头肉牛养殖、河南信念集团公司万头生态猪养殖、北京德青源公司240万只蛋鸡养殖等5个畜牧业招商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约8.45亿元,已完成投资近1亿元。

  注重科技服务

  三门峡市注意瞄准农业成果转化、推广过程中的难点,直接搭建专家与用户间的桥梁,施行精准、快捷的农业科技服务,将农业科技成果及时送到用户手里,激发本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活力。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特别是在果、牧、烟、菌等主导产业上,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更加注重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标准、新机具的引进推广和研发应用。近年来,新西兰、美国等5个批次11名国外专家先后到三门峡市农科院进行生产考察和技术交流活动,并达成苹果新品种三门峡区域试验工作协议。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扎实抓好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工作,着力培养四会一讲”(会学习、会技术、会经营、会管理、讲文明)新型职业农民,力争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每户有一个技术明白人。组建了三门峡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综合服务中心,构建了以农广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依托,市级以上92家龙头企业和90家专业合作社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全市建成50个基层农技站,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通过积极争取,使国家果品、食用菌实验站落户三门峡市,带动形成专家团队+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转化机制。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围绕三门峡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引进和推广特色农机具,提升农业生产的劳动效率。全面推广应用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量播种、机械化收获、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机化技术,农业机械化生产得到普遍应用。至2017年,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5%,特色农机化水平达到45.6%。

  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三门峡市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果、牧、林、烟、菜、菌、药、渔成为农业主导产业

  十二五”期间,三门峡市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省、市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37个,农业龙头企业147家;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137个;建成全省首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服务中心,被确定为全国信息化基地建设整体推进市。2017年,三门峡市特色农业产值达到187.6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6.2%。全市水果总产量23.4亿公斤,收购烟叶57.5万担,果品和烟叶规模多年保持全省首位。蔬菜播种面积48.89万亩,产量116万吨。食用菌鲜品总产量27万吨,总产值28.23亿元。水产品总产量2.19万吨,肉类、蛋类、奶类产量分别为11.97万吨、5.64万吨、4.54万吨。全市种植苹果、桃、梨、葡萄、柿子、杏、樱桃、石榴、猕猴桃等30余个树种,成为我国种植果树品种最多的地级市之一。

  打造出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

  十二五”期间,三门峡灵宝苹果”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首批15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之一,先后荣获中国生态原产地知名品牌”中国知名品牌”中国十大苹果”等称号。2015年6月23日,在西安召开的首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灵宝苹果”荣登大会发布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榜单,灵宝市荣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杰出贡献奖”,灵宝苹果”被确定为大会指定苹果品牌;寺河山苹果荣获中国十大苹果”和中国果业百强品牌”。2016年12月,经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央电视台、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灵宝苹果”品牌价值183.40亿元,品牌强度系数859,居全国县级第一位,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荣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10强”称号。2017年,河南芳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灵桃珍”牌茵陈茶获得农洽会优质产品奖,陕州区二仙坡牌苹果荣获第十五届农交会金奖,成为本届河南省荣获的9个金奖产品之一。二仙坡苹果”被国家工商总局评定为全国驰名商标。此外,三门峡”牌烟叶进入全国知名卷烟品牌主配方,灵宝大枣、渑池牛心柿饼、卢氏黑木耳、卢氏鸡、卢氏绿壳蛋、观音堂牛肉等一批地域特色鲜明、口感风味独特的传统特色农产品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

  极大促进了农民增收

  2017年,三门峡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24.47亿元。农民纯收入连续增长。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926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51元,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79元,增速居全省首位。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84元,比2014年增长9.7%,高于全省平均值0.8个百分点。2017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84元,比2016年实际增长8.4%。农民收入实现了连年增长,特色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45%。

  出口创汇实现快速增长

  2017年,三门峡市水果出口基地128万亩,是全国地级最大的果品出口基地。灵宝市、陕州区共有0.6万亩苹果生产基地,通过欧盟良好农业国际GAP认证,并获得美国、加拿大和智利三国官方注册认证,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拿到欧盟市场通行证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灵宝市、陕州区、湖滨区也成为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灵宝市、卢氏县被国家质监总局认证为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市食用菌出口企业16家,产品出口到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缅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全市鲜苹果出口2388批9.3万吨,货值7748万美元;食用菌出口1.6万吨,创汇2.4亿美元(15.7亿元)。

  综观三门峡市特色农业的发展历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是转变全市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是加快实现全市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只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特色上下功夫,将当地条件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选择既富有地方特色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加以重点培育和发展,走特色产业的道路,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Mysteel解读:供需均利好,短线河南市场或震荡上涨

导语:8月上旬河南蛋价涨势明显,整体高于往年同期水平。总体上来看,当前市场新开产数量小幅增加,大码蛋供应仍显紧张,整体供应量仍不多;各地流通相对顺畅,市场走货平稳,各环节余货不

2023-08-15

6月2日河南郑州万邦果品批发市场枣价格

郑州万邦干果市场:  (免洗灰枣)  顶级灰枣:10.00-11.00元/斤  超特灰枣:7.00-8.00元/斤  特级灰枣:6.00-6.50元/斤  一级灰枣:5.00-

2023-06-02

5月31日河南花生价格行情

平顶山郏县:  春茬白沙通货米:6.25元/斤左右;  春茬白沙7个筛上:6.75元/斤左右;  春茬白沙8个筛上:6.85元/斤左右;  春茬白沙6个筛下:4.50元/斤左右

2023-05-31

5月29日河南新郑枣价格

新郑市孟庄镇:  产新货:  特级灰枣:5.25-5.50元/斤  一级灰枣:4.50元/斤左右  二级灰枣:3.75-4.00元/斤  三级灰枣:3.25元/斤左右 新郑市梨

2023-05-29

2022年9月30日河南和谐动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维生素报价

2022年9月30日河南和谐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维生素报价,以议价为准。

20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