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和生态茶园:“大地的指纹”点“绿”成金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新华社福州11月16日电(记者 许雪毅 黄鹏飞)立冬已过,闽南进入秋茶采摘季。漳州平和县高峰谷生态茶园里,1000多亩梯田茶园绿意绵延,犹如一枚枚“大地的指纹”。身着各色衣服的采茶女工穿梭其间,劳作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采茶工一天最少100元,制茶师一天180元。”年过六旬的制茶师黄森林正准备晾晒茶青。他说,高峰谷一年四季都可以采茶制茶,春茶采摘季最多时一天有100多人劳作,现在秋茶采摘季最多时一天也有五六十人在忙活。
  平和县高峰谷距离漳州市区75公里,海拔约900米,山形优美、云雾缭绕。生态茶园前身是有60多年历史的高峰茶场,发展几经起落,一度荒废。近年来,漳州深入实施“生态+”战略,提倡因地制宜,点“绿”成金。平和县政府与企业联手,打造高峰谷生态茶园,不仅让周围农民受益,也让周边生态获得新发展。
  从1987年就开始制茶的黄森林注意到了变化:以前农民喷除草剂,现在人工割草;以前农民给茶树打农药,现在更多的是买花生渣等做有机肥,以及用粘虫板和太阳能诱蚊灯灭虫。
  “高峰谷的主题就是‘生态+’。”高峰谷项目负责人陈志言,从事花卉园林业18年。他介绍说,高峰谷毗邻3万亩生态林,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米2万个,是天然氧吧;我们努力打造生态、有机茶园,做到梯壁留草、“黄土不露天”;为了不破坏一棵山乌桕,办公室设计时整体向外移……
  对“80后”平和县小伙子林欣平来说,能在高峰谷生态茶园从事自己喜欢的茶产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茶园绿油油的,环境很优美,在这里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和茶文化体验等产业,前景不错。”
  林欣平讲述高峰谷“动物奇遇记”:晚上清风徐徐、虫鸣声声,白天能看到野鸡、老鹰以及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鸟儿,有时候可以看到野兔窜到公路上,有一次采茶时大家还碰到过一只小野猪。“生态环境好了,人和自然相处得更融洽。”
  “生态+产业”让原有茶场焕发生机,“生态+文化”让更多人进一步了解家乡文化。
  高峰谷里有一条木栈道,名为“天泉道”。高峰谷的茶叶也以“天泉道”为品牌。这是为了纪念平和置县之父、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
  “很多人问起天泉道由来,我会告诉他们王阳明天泉论道的故事。”林欣平说,生态好了,经济发展了,越来越多人愿意潜下心来挖掘家乡的文化掌故,生态与文化相得益彰。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靠山吃山 靠海吃海!福建践行大食物观 30年“从缺到富”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福建践行大食物观30年“从缺到富”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上世纪80年代食物总量匮乏、品种单一,每年需从外省大量调

2024-05-14

高单产,怎炼成?——来自松辽大地的春耕备耕观察

高单产,怎炼成?——来自松辽大地的春耕备耕观察四月的东北,春意正浓。广袤的松辽平原上,机械轰鸣,高标准农田建设正酣;种子一条街,种粮大户正在对各式新品种反复挑选;一纸纸合同签下

2024-04-11

红山大地绘画卷 争把“粮田”变“良田”——红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纪实

红山大地绘画卷争把“粮田”变“良田”——红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纪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2023-12-22

福建这1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你踩雷了吗?

25日公告的监督抽检信息涉及20大类297批次食品,其中:加工食品、食用油(含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饮料、饼干、罐头、速冻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

2022-11-06

2022年10月福建水产养殖病害预测

10月份,随着气温和水温的逐渐降低,水产养殖生物病害发生率逐渐降低,但昼夜温差较大。应密切关注养殖池塘水环境的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激反应和缺氧造成的损失。同时注意适时轮捕上市

202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