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扶贫百花齐放 百姓心花怒放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玉树,地处高寒边远的青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差、产业发展水平低下、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面对先天条件的制约,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玉树各地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实现产业脱贫、生态脱贫、旅游脱贫等,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的底线目标和第一民生工程,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行动,持续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芫根,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它的根看起来像圆萝卜,过去牧区群众常常用它为牛羊补饲,困难人家偶尔会用来煮食充饥,藏医会用它入药。

看好芫根富含丰富的微量元素,玉树州称多县将其作为广大农牧民脱贫的致富药。早些年,称多县尝试“基地+企业+牧户”的生产形式,通过这种方法带动当地农牧户脱贫,牧民每亩地可得2000元的收入。

目前,玉树称多产的芫根系列产品已销往四川甘孜、西藏昌都、那曲等地,受益人数达到2000多人。“我们家除了牧牛牧羊之外,现在也种了6亩多地的芫根,这个收入每年有一万多元呢。”牧民索南旦周说。

称多县扶贫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芫根是作为牛羊饲料来种植,而且每家每户种植面积很小。自从它的价值被研究证实,再通过公司化运作和市场推广,芫根受到外地游客和本地群众的青睐,这个不起眼的家伙已经成为许多牧民群众田里的重要作物,变成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

顺着通天河一路往东,以农业为主、兼营小块牧业的地方是素有“玉树粮仓”之称的仲达乡。宜农宜牧、农牧结合是这里独特的区位优势。玉树市顺势而为,精心培育仲达乡“塘达”模式。通过强力推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积极推广特色种植,不断扩大农业大乡的影响力。

黑青稞、马铃薯、芫根、油菜、饲草料种植成为塘达村新的地理标志。丰富的种植业又滋养着藏香猪、奶牛等养殖业,形成循环经济。养猪、养奶牛目前在塘达村已成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多元的产业发展之路,为塘达村带来35万元的年收入。同时,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使素有卓舞之乡的塘达村处处欢歌劲舞,洋溢在农牧民脸上幸福的笑容正是对仲达乡塘达模式成功经验的最好诠释。

坐落在巴颜喀拉山脚下的巴颜喀拉牦牛乳业有限公司,3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从牧民家里收购来的数十吨牦牛奶“沉睡”在一排排发酵罐中。不久之后,它们将穿上考究的“外衣”,坐上飞机,飞到北京、上海等城市超市的货架上。

“以前,很多牧民都不出售牦牛奶,一头牦牛也卖不到1000元。”巴颜喀拉牦牛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加久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开始改变,去年,公司加工的牦牛奶超过500吨。牧民出售一头牦牛的牛奶,每年就能增收3000元。2000多户牧民与公司合作,过上了好日子。

每一个地区、每一户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和情况不尽相同。在与全国人民一同奔小康的进程中,玉树探索出了一条高原脱贫的新路子。即,玉树各个地区分别针对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因情施策,一市五县的脱贫工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实现了57个贫困村退出。2018年玉树市要实现玉树市、称多县两市县摘帽,31个贫困村退出,4.1万人脱贫。明年将实现杂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和囊谦县摘帽。(责任发布:张煜)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青海省省长:当好“中华水塔”守护人,让绿水青山成为青海最大优势

青海省省长:当好“中华水塔”守护人,让绿水青山成为青海最大优势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戴纳记者宁迪)今天上午,在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

2024-05-24

光照强烈会导致玉树叶子变黄吗,其他影响因素

光照强烈会导致玉树叶子变黄吗,其他影响因素玉树虽然是喜光的植物,但并不是光照越强越好,它耐不住强光暴晒,强光暴晒的话,会导致叶子被灼伤发黄,影响到生长,也会影响到美观性。一旦出

2024-02-28

玉树叶子发黄了怎么回事,有什么解决方法

玉树叶子发黄了怎么回事,有什么解决方法玉树叶子发黄的原因很多,应找出原因做出调整。可能是光照不足的原因,应该转移生长的位置,养在光线好的地方。也可能是浇水过多的原因,可控制好浇

2024-02-28

盆栽玉树怎么养,出现病害怎么办

盆栽玉树怎么养,出现病害怎么办盆栽玉树平时可养在阳台这类的地方,保证有充足阳光照射,忌强光照射,还要定期转动花盆。它喜欢温暖,耐不住低温,20-30℃之内适宜生长。生长期要及时

2024-02-01

如何延长玉树的花期,开花什么样

如何延长玉树的花期,开花什么样本身玉树的花期就比较长,能达到百天左右,要是想延长玉树的花期,应该注意合理见光,保证有充足的散光,但是要避开强光。开花期间可以适当浇水,但是一定要

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