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话丰收:既要“效益”也要“乡愁”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新华社郑州9月22日电题:老子故里话丰收:既要“效益”也要“乡愁”

  新华社记者李鹏

  粉碎成末的玉米秸秆铺满田野,像是装扮一新的金色舞台,等待第一个丰收节的到来。在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县,发生在124万亩农田上的变革,让既要“效益”也要“乡愁”成为节日里的农民心声。

  17日开始,玉米收获时节,鹿邑落了一场秋雨。但辛集镇种粮大户朱传行却“再也不用为晾晒发愁了”。朱传行说,“以前,秋收缺少晾晒场地,最怕连雨天粮食发霉,现在我这套设备每天就可以烘干150吨粮食。”

  在朱传行的农场,一台大型铲车,2名操作人员,山尖般的玉米垛子,一小会儿便被吸入烘干设备之中,然后转入储粮罐内,等待转运或销售。朱传行告诉记者,2013年,他成立广丰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从400亩发展到如今的1240亩,不仅让乡亲们每年每亩有了900元的稳定租金收入,还让许多人安心在城里当起了产业工人。

  创业至今,朱传行记忆最深的是,这几年农业机械越来越多,用工越来越少,种田效益也越来越好。“这得多亏国家政策扶持。”朱传行说,政府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农业、农机等部门上门服务,培训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提供收割机、旋耕机、无人打药机、喷灌机等购置补贴,成本降了,效益自然就高了。

  丰收要效益,也得要乡愁。在70后菜农李国营眼里,“传统风味的果蔬最乡愁。”“别看我种的豆角品相不太好,但味道正,每斤三块二,超市还争着要。”在润丰园农场,47岁的李国营一边摘豆角,一边“炫耀”。

  1998年开始,李国营种了20年“不打农药的果蔬”。从遭受质疑到远近闻名,李国营觉得自己种的是果蔬,也是乡愁。“一些人开始说我是傻子种菜,我想,菜的口感和传统味道是不会骗人的。”

  如今,李国营在568亩的流转土地上,已经盖起了11座日光大棚,成为许多超市的供销伙伴。据鹿邑县农业局统计,在政府指导和新型主体带动下,近年来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达14.9万亩。

  “效益”与“乡愁”,就像农村振兴的两个轮子。兴华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张捷认为,两轮要协调,关键是调整好种植结构,带领大伙儿一起致富。2013年,返乡创业的张捷夫妇从200亩土地起步,带领全村的留守妇女种过芝麻,也种过高粱,一年挣一年赔,最困难的时候“连老本都差点折进去。”

  最后,二人重新学种地,奔赴各地考察学习,最终选择了红薯——这个最传统的作物作为突破口,当年便实现盈利。数年下来,传统作物也开始焕发新生,张捷夫妇种植的鲜食、烘烤、加工等红薯品种达到7个,规模也发展到了1080亩,农忙时可吸收就业300多人。

  在丰收的田野,50多位留守妇女围坐一起正在分拣带着泥香的红薯,发往广州的货车不时满载驶出地头。“下一步,我们准备也像南方一些食品厂那样,建个保鲜库,开展深加工,做自己的红薯品牌。”张捷满是憧憬地说。(完)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上天入地”也要带领乡亲脱贫

从广州出发,往西南走600多公里,就来到了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这里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热带海滨风光,却因诸多原因导致发展相对落后,那毛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2016年5

2019-09-11

母女俩吃隔夜泡发黑木耳中毒,提醒:还有这些食物也要注意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28日讯母女俩吃过早餐后不久均出现腹痛呕吐,到医院双双被诊断为食物中毒,泡了两天两夜的黑木耳正是致毒祸首。“幸亏吃得不多。”28日下午,经过催吐洗胃补液治疗症

2019-08-31

江苏: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寻回那一抹乡愁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坐看蜻蜓戏水,闲听儿童嬉闹……这样的农村,是你记忆中的乡愁吗?随着农村环境整治的加速推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农村画卷正在江苏大地铺展。

2019-08-30

高温来袭,玉米、水稻也要“防暑”

初伏,高温继续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几天,华北、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和北部、黄淮、四川盆地、江汉西部以及江南等地有35℃以上高温天气。当前的

2019-08-05

农业农村部: 垃圾分类,农村也要有行动

人民日报北京7月14日电(记者常钦)“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不光城市要推动,农村同样也要有行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我们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要积极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

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