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改革下的榆中县之“变”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大暑过后,淅淅沥沥的雨滴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明媚的阳光撒向了榆中县的山山卯卯。雨后初晴,满眼翠绿,这让杨辉的心情更加喜悦,逢人说话时脸上也是带着微笑。

  作为榆中县甘草店镇咸水岔村的贫苦户,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杨辉以股民的身份领到了“这辈子的第一次分红”。

  杨辉领取分红的芳美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榆中县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产物。而榆中县是我省推进“三变”改革5个试点县之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这为全省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去年9月,全省“三变”改革推进会议召开之后,榆中县第一时间研究部署、先行先试,确定了城关镇李家庄村等6个“三变”改革试点村和以综合开发型、产业带动型、乡村旅游型为主的改革模式,围绕11项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分工,逐步探索出了“三变+田园综合体”“三变+特色养殖”“三变+乡村旅游”等发展模式,增强了乡村振兴的“新动力”,找准了精准脱贫的“新路径”,拓宽了群众增收的“新渠道”,壮大了村级经济的“新实力”,让“三变”改革下的榆中之“变”格外耀眼。

  该县甘草店镇等地实行的“三变+特色养殖”,成功打造了“土地+财政资金+贷款”入股分红模式。和杨辉一样,当日领到芳美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分红的股民还有74户。

  “后半年我们还要领一次分红,感谢党和政府,带动广大老百姓增收致富,这不仅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动力!”领到分红的咸水岔村农民宋学宝说。

  目前,咸水岔村通过资源资金入股村集体让资源变资产,每年村集体经济收益在5万元以上,有效解决了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的问题。通过增资配股使90户农户参与其中,每户每年分红2000元。通过帮扶资金入股带动40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每户投股5万元,每年按10%的比例予以分红,每户每年增加了5000元的纯收入。通过托管托养牛入股,已吸纳周边70余户建档立卡户未脱贫户参与,每年每户分红2000元。通过土地、劳务折股量化入股,饲草入股有114户农户参与其中。

  除了“三变+特色养殖”模式外,榆中县走在全省前列的还有“三变+田园综合体”。

  2017年,榆中县被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确定为全国8个“田园综合体”示范试点之一,打造甘肃首个“田园综合体”。

  “2017年中央提出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后,我们感觉李家庄又迎来了一次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李家庄村党总支书记张建文说,在“三变”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李家庄村将全村5000亩耕地资源进行整合,根据村民入股耕地占农业生产区总入股耕地面积的比例确定村民所占股份,承包地按38年期限流转,并按照每亩耕地100元资金进行配股,年终根据股份份额从农业生产利润中按比例分红。

  同时,对整合出的建设用地资源,按每户0.4亩折价入股李家庄特色风情小镇,按50年期限流转,李家庄初步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土地流转费)+土地配股分红+众筹分红+单个项目控股分红”的“四级分红”模式,年终根据股份份额从特色风情小镇利润中按比例分红。

  7月24日,记者走进被榆中县作为田园综合体试点核心园区建设的李家庄村,烂漫花海观赏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鳞次栉比的大棚内青椒、圣女果、西甜瓜等特色瓜果长势旺盛,特色风情小镇内游人如织……站在山顶向东望去,用于该村村民集中安置的住宅楼小区也正在建设中。

  棚改户刘书贵告诉记者:“我们上楼后,原有的宅基地腾出来可以用来更好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在里边打工赚钱,今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据榆中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陈刚介绍,榆中提出将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包括景观吸引核、农业生产区、休闲聚居区、社区配套网、居住发展带等,“田园综合体”以农业生产、休闲产业为核心产业,以农产品加工销售为支撑产业,以餐饮、培训、住宿为配套产业,以文化要素、休闲农产品投入等为延伸产业,真正实现农业、文化、旅游的“三位一体”。

  古色古香的建筑气势宏伟、穿村而过的小溪缓缓流淌、各类特色小吃诱人可口……夏日的榆中县浪街村,迎来了乡村旅游的大好时光。

  位于榆中县城南的浪街村,是该县打造“三变+乡村旅游”的典型缩影。从昔日的贫困村,蜕变为如今的省级美丽乡村。短短几年的时间,浪街村的变化,老百姓是看在眼中,美在心上。

  浪街村五社村民郝成华告诉记者,村里以前卫生差,交通也不好。这几年,公共卫生厕所建好了,垃圾箱配上了,每家每户的新房子也盖起来了……

  乡村变美了,依托优势发展旅游成了浪街村主打的方向。

  2017年开始,该村以“勾起现代人的乡愁情怀,呼唤现代人的回家旅途”为载体,着力打造三条记忆老街,项目包括一条特色小吃街,品味老家风味;一条民俗文化街,传承农耕文化;一条乡土购物风情街,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以“老家·浪街”的旅游品牌,真正让外界了解浪街、走进浪街、吃在浪街、游在浪街、住在浪街。

  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王惠义看到家乡焕发出勃勃生机后,放弃工作回到村里发展。“原来一直外出打工,后来阳洼山、凤凰山景区打造起来之后,我们做起了农家乐,收入高了很多。”

  来自兰州的游客甄先生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特色面食一边对记者说,浪街的建筑风格真是接地气,除了秦砖汉瓦的建筑还有农业生产工具的装饰,在体验乡村旅游的同时还能品尝到美味的食物,真是不虚此行。

  游客的高度肯定和评价,不仅仅是浪街村的村民们所希望的,更让浪街村党支部书记吴永忠感到欣慰。

  在他看来,结合“三变”改革政策的大好红利,只要有效利用好自身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扎实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一定能够走出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大道。“我们有个‘小目标’,就是五年以后,让每户的年均收入都能达到7至8万。”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 榆中县念好“产业经”

来到榆中,恰逢甘肃省2018年度18个贫困县摘帽退出公示期满,榆中县位列其中。“榆中能脱贫摘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做好了产业扶贫这篇文章。”榆中县委相关负责同志说。地处兰州

2019-06-19

临泽县蓼泉镇“三变”改革助力脱贫致富

时下,正值露地蔬菜生长季,走进临泽县蓼泉镇丝路绿洲公司千亩西蓝花蔬菜种植基地,农户们正忙着除草、扶苗、培土,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今年我把土地全部流转了出去,来到蔬菜基

2019-06-04

漳县高原夏菜成为“三变”改革新引擎

今年以来,漳县坚持以脱贫攻坚为总揽,通过实施土地流转、专项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农村闲置资源入股等多种举措,全面推进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农

2019-06-04

百色乐业“三变”改革促农业农村发展(图)

近年来,广西百色地区乐业县立足农村农业发展实际,积极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改革,打造乐业资源要素激活、产业发展提速、农民收入增长的良

2019-05-28

宁县 “三变”蹚出致富路

立夏时节,笔者来到甘肃省宁县盘克镇绿森园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放眼望去,一座座大棚错落有致落,大棚里月季、孔雀草、矮牵牛等各类花卉苗木绿意盎然,一派生机。“我们合作社前两天新栽了

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