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深入实施“锦绣计划”脱贫记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指尖上的幸福

  ——贵州省深入实施“锦绣计划”脱贫记

    本报记者 刘久锋 文/图

  五年前,贵州省安顺市城郊玉碗井村妇女熊体英不会想到,平时打发时间制作的刺绣能得到来自美国、荷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游客的青睐,并将其作为艺术品收藏。

  如今,熊体英是安顺西秀区熊体英青苗刺绣工艺加工厂负责人,也是贵州省民族刺绣工艺大师。从一名普通刺绣女孩到工艺大师,除了自身努力之外,熊体英把这一切归功于贵州省深入实施的“锦绣计划”。

  近年来,贵州探索出了一条既体现妇女手工优势、传承民族文化,又促进经济发展、帮助妇女脱贫致富的扶贫开发新模式,为全国各地开展“巾帼巧手脱贫”提供了可借鉴的成熟经验。

  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贵州广大农村妇女正在描绘一幅文化传承与文化扶贫、文化再生存的锦绣画卷。

  绣娘培训指尖技艺绘制锦绣蓝图

  贵州拥有近1700万的女性人口,其中,约36%是少数民族,约60%生活在乡村。她们勤劳质朴,种地养殖,是农村的重要劳动力;她们心灵手巧,多元经营,是家庭经济的重要支柱;她们热爱传统,传承技艺,是守护民族文化的中坚力量。她们,撑起了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半边天”。

  然而,她们中大部分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家庭、社会地位不高,收入较低。有的熟知民族文化,却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有的虽然指尖藏有绝技,却没有途径将其转化为指尖经济获得收入;有的心怀创业致富之梦,却缺乏平台有心无力。

  问题的解决得益于,2013年7月贵州省政府下发《关于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锦绣计划”),“锦绣计划”旨在促进留守贫困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脱贫致富。运行一年多后,“锦绣计划”再次升级,被列入2015年贵州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并由贵州省妇联、扶贫办、人社厅、中小企业局、民宗委等单位共同实施,锦绣计划培训绣娘1万人。

  从拾荒妹到全国人大代表,从留守儿童的母亲到带姐妹们返乡创业的老板……织金县蔡群通过“指尖的技艺”在脱贫致富进程中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在参与“锦绣计划”培训项目中,蔡群带领着当地300多名苗族妇女从家庭作坊起步到开办工艺厂,再建起大楼成立公司。目前,她的公司每年订单金额达1000余万元,带动周边20多户村民办起了微型企业。

  “一根针、一双手、一群女人、一件实事,绘就一幅锦绣蓝图。”贵州省妇联主席杨玲说,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少数民族妇女手工技艺的独特优势,将“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推动实施文化产业扶贫。扶贫先扶智,正是“锦绣计划”的初衷。

  一头连着绣娘,一头牵着企业,“锦绣计划”一方面调动业界、学界的资源,进村入寨对绣娘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汇集绣娘资源,为企业提供后备人才。截至目前,“锦绣计划”专项资金总量达到1500万元,直接覆盖54家企业和单位,50余家企业进驻旅游景区,4000多名绣娘接受培训。

  龙头带动民间手工成就民族品牌

  打破“一盘散沙”式的落后生产模式,走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道路。将守家在地的留守妇女纳入到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才能够实现长期彻底的脱贫。

  农忙时节种庄稼,农闲时节来绣花。吊脚楼里三三两两的妇女聚在一起,手捻绣花针,在绣布上挥洒自如,山光水色、花鸟虫鱼跃然而上。绣娘们过去悠然自在的生活状态正在演变成一种生产力,焕发出产业脱贫的巨大潜力。

  三都自治县水族村寨,“马尾绣”曾经只是水族农村妇女农闲时的手头活,生产也大多是家庭小作坊的形式。“马尾绣”传人韦桃花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在三都县城开了自己的“马尾绣”工艺品店。为进一步增加经济收入,韦桃花在2010年创立三都水族自治县桃花马尾绣艺术品制作公司,带领30多名妇女走上致富路。

  从乡村走向工坊,从工坊进军国内国际市场,在“协会+企业+基地”的发展模式下,龙头企业最大限度地把资金、技术、人才集中起来,通过打造精品,实施民族品牌战略。在“锦绣计划”的帮助下,“黔粹行”“苗妹银饰”“村寨故事”“黔羽”“太阳鼓”和“花花布艺手工布艺包”等一批特色手工企业和品牌越做越大,一批兼具设计独特、工艺精湛、地域特色明显等特点的妇女手工精品脱颖而出。

  “贵州将通过创建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创意、制造、交易基地,壮大全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规模,形成‘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发展模式。”杨玲表示,要把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手工产品打造成旅游商品,把手工产品的生产销售与旅游景区的建设相结合,在实施全域旅游中使贵州民族特色手工产品得到更大的发展,不断提升民族绣品的市场价值,真正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才能实现长期彻底的脱贫。

  一丝一缕传承保护民间优秀文化

  培训绣娘、搭建平台,“锦绣计划”圆了妇女的脱贫致富梦,最终的目的在于实现“民族民间特色手工产业与妇女事业同步发展”。

  “一些传统的布依族服饰刺绣工艺在消失,我想让布依族传统的刺绣文化继续传承下来。”2013年,长期在外省打工的韦波回到家乡普安县江西坡镇,开办布依族服饰加工坊,向周边布依族村民收购纯手工刺绣,加工成高端民族服饰。

  韦波说,当时县里来了不少外地人,用极低的价格收购布依族的老绣片,当地人并没有意识到老绣片的价值所在,便把家里的绣片都以极低的价格卖了出去。

  韦波看得着急,不想失去这些珍贵的绣片,也不愿看着布依族传统刺绣工艺消失,于是他向银行贷款,开办了手工作坊,一边收集老绣片,一边也是为了能够将刺绣手艺传承下去。如今,韦波的小作坊成了服饰加工厂,已有超过200名工人以兼职的方式加入到作坊中,绣品花色从10多个增加到100多个,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美国、德国等地。

  2016年12月初,在“开放的中国:多彩贵州·风行天下”外交部贵州全球推介活动中,来自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乡马坝村蜡染家族的第七代传人、90后“绣娘”熊兆美为各国使节和国内外媒体展示了她娴熟的技艺。

  为逐渐拾起贵州濒临失传的民族手工艺,保护和传承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贵州省妇联联合省人社厅、省文化厅出台了《贵州传统手工业振兴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锦绣计划”传承民族工艺,保护民间文化。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四川省平昌县实施三大行动确保粮食安全

平昌县农业农村局扎实开展“三大行动”,即扩大粮食生产、农民抛荒承包耕地和农村建房,全力确保粮食安全,端好“中国饭碗”。一是实施扩粮增产。紧盯全年粮食生产总目标,从小春、春季到深

2022-11-07

渔业三品一标推广实施方案(2022-2025)公布!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有关专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细分行业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工作以及农业品种培育、品质提升

2022-11-07

标题《合肥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管理办法》下月实施

近日,《合肥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合肥市人民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食品加工制作后,需要使用具有

2022-11-06

关于印发《千村示范创建+之打造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肉牛产业发展样板村实施方案》的通知

市(州)乡村振兴局、畜牧管理(农业农村)局、县(市、区)乡村振兴局、畜牧管理(农业农村)局《“千村示范创建+”之打造打造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肉牛产业发展样板村实施方案》现印发给

2022-11-06

山西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谷子千亩连片示范基地观摩活动在樊氏举行

9月30日,山西省重大农业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谷子千亩连片示范基地技术观摩活动在忻州市樊氏海丰农场举行。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姚继光出席活动并致辞。樊氏县长赵斌出席活动,副县长赵斌发表

202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