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通脉治“贫病”——桦甸市全力开展脱贫攻坚巡礼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食用菌种植、有机蔬菜种植、中草药种植、毛驴养殖、手工粉条加工、光伏发电,一个个扶贫产业红红火火;健全机制“四到位”、产业发展“五同步”、设施建设“三结合”、惠民利民“三突破”、扶贫全程“四监管”,一项项扶贫措施落地生根……

  产业项目激活造血功能,基础设施建设疏通血脉,对症下药治疗“贫病”,桦甸脱贫干部的“医术”越来越高,让贫困的机体焕发出勃勃生机,取得了脱贫攻坚的阶段性实效。

  抓产业 强造血 激活扶贫“源头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桦甸市把发展产业项目作为带领贫困群众致富的“源头活水”,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智囊团“把脉会诊”的方式综合施策,为3301户贫困户标明了脱贫路线图和时间表。

  桦甸市把发展整市、整乡(镇)、整村推进产业项目作为贫困户增收的主要抓手,强力推进。目前,他们已实施整乡整村推进产业项目86个,总投资9150万元,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整乡(镇)推进产业项目,每个贫困村至少有2个整村推进产业项目,实现贫困村产业项目全覆盖、贫困人口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八道河子镇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全镇贫困人口人均年可增收700余元。今年尚有20个项目拟提交智囊团论证,全年力争新上产业项目30个,人均增收650元以上。

  除此之外,桦甸市还结合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抓好秸秆收储压块和光伏发电两个整市推进项目,增加贫困户收入。通过叩门招商,他们先后引进吉林环投、北京三聚两家大型企业,与桦甸城发实业公司合作开发秸秆压块加工项目,每年拿出部分收益用于贫困户分红;各乡镇成立合作社,负责秸秆收储运,合作社全部收益用于整乡(镇)贫困户分红。引入吉林市国投公司投资开发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4.35亿元,在156个行政村各建一座装机372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建成后可新增光伏发电装机58兆瓦。以上两个项目建成达产后,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可增加5万元以上,该市贫困户人均年增收500元以上。

  怎样使贫困户生产出的产品变成“真金白银”?桦甸市政府成立的扶贫产品展销中心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个经营面积120平方米的展销中心,采取政府购买运营服务、零利润销售的方式,最大限度把扶贫产品增值收益留给贫困户。通过这一平台,一件件原生态绿色农产品走出大山,变身“农商品”“农精品”,打通了扶贫产品的市场出口。

  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该市扶贫领域黄牛、生猪、毛驴等畜类养殖达到8400头,中药材、食用菌种植分别达到210公顷和300万袋,人均分红500元以上,贫困户的钱包鼓了起来。

  重投入、补短板,共建共享“里”“面”兼顾

  在脱贫攻坚工作上,既要产业项目的“面子”,还要兼顾基础设施的“里子”,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贫困群众才能更有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两年来,桦甸市建设农村道路、河道治理、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扶贫基础设施项目251个,累计投入1.71亿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今年,他们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整合农业、交通、国土、发改、水利、移民、财政、农电、通信等各领域资金1.8亿元,重点围绕交通出行、电力保障、安全饮水、村容村貌等方面谋划启动了104个扶贫基础设施项目,实现乡村“硬件”设施整体提升。

  不仅如此,桦甸市还着力实施教育扶贫、医疗救助、商业保险救助等扶贫措施,努力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他们为贫困人口购买了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住院津贴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部由政府“买单”,极大地降低了贫困人口因病、因灾返贫的风险。在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能力上,他们把低保标准提高到3800元,占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高于省2018年“两线合一”最低指导标准5个百分点。

  经过上下不懈努力,到2017年年底,该市共实现4387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占贫困人口总数的77%;4个贫困村出列,占贫困村总数的40%。

  出实招、下真功,精准帮扶“抓铁有痕”

  在贫困户帮扶上,桦甸市始终坚持因户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按照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他们将贫困户划分为4类:脱贫稳定提标户、初步达标巩固户、脱贫边缘提升户和深度致贫攻坚户。对于脱贫稳定提标户,通过政策帮扶引导、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收入,在生活稳定基础上,逐步实现生活富裕;对于初步达标巩固户,通过鼓励帮扶自主创收、产业分红、政策扶持,增加收入,实现生活稳定;对于脱贫边缘提升户,在一定期限内,通过收入再提高,保障再覆盖,使其收入达到脱贫线以上;对于深度致贫攻坚户,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政策再覆盖,产业分红再扩大等方式,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实现脱贫。

  在分类帮扶基础上,他们根据贫困户家庭结构、收入、人口健康状况、帮扶需求和脱贫时限,制定“一户一策”,使包保帮扶更有目的性、更有针对性,帮扶成效更加精准。同时,制定实施了《贫困户网格化管理机制》,在个人包保基础上,形成了以市直包保部门、行业部门为纵向主线,以市、乡、村为横向责任区的贫困户网格化管理机制,确保措施到户、责任到人,从而实现精准脱贫目标。

  “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年,桦甸市改变了以往包保模式,让各级领导干部、机关单位工作骨干“打头阵”“唱主角”,变“一人包多户”为“一对一”包保,每月至少入户一次。同时逐村建立驻村工作队,成立七个攻坚组联保攻坚,使包保工作更精准、帮扶成效更明显。

  扶贫档案是记载扶贫工作轨迹的生动教材,是反映扶贫成效的重要依据。为此,桦甸市对扶贫档案逐乡、逐村、逐户进行规范整理提升,纸质档案从分类编号、整理编目到保管移交,达到国家标准管理制式,同时建立了数字化档案,实行信息录入,扫描存档,永久保存,推动扶贫档案管理工作迈向新高度。

  桦甸市还通过不定时举办脱贫业务培训、业务考试和知识竞赛等活动,极大提高了该市各级党员干部扶贫业务能力和水平,搭建起了扶贫干部“充电”平台。为适应脱贫攻坚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桦甸市重新修订了《脱贫攻坚百问百答》,制定了《脱贫攻坚“一口清”工作方案》,该市基层干部做到了贫困户基础情况、动态情况掌握“一口清”。

  脱贫效果怎么样,群众心里有本“账”。为保证脱贫攻坚工作公开透明,桦甸市建立工作留痕机制,推行了“识别退出”“政策落实”“家庭收入”三套“百姓明白账”,做到让群众听得明、说得清、信得过;每户统一发放包保帮扶工作手册和明白卡,使包保部门帮扶责任落实有据可查、笔笔有踪。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统筹规划 把握农时 全力打好秋冬还粪攻坚战

为进一步做好2022年绿色养殖与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促进粪便科学就近还田,9月28日,国家农技中心以视频会议方式组织召开了2022年绿色养殖与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推进会。会议交流了试

2022-11-06

河北:稳步巩固脱贫成果 筑牢农业特色产业根基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的一年,河北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着眼于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

2022-11-05

吉林省桦甸市强化实施五个抓手提升肉牛产业链发展水平

一是注重良种繁育,优化群体结构。制定优质冷冻精液采购计划,推进72个人工改良站建设,支持规模化养殖户开展杂交改良,确保品种改良率保持在95%以上。二是把握集团扩张的增量,扩大产

2022-10-17

棘胸蛙被誉为“百蛙之王”,养殖技术难,但云台村却靠它脱贫致富了!

棘胸蛙是我国南方山区特有的名贵大型蛙种,被人们为“百蛙之王”。然而由于养殖难,许多人望“蛙”却步。不过坐落在同安镇云台村的棘胸蛙养殖基地,从育苗到养殖“一条龙”运作,如今已颇具

2021-05-13

甘南州碌曲县:脱贫的草原明珠更璀璨

【脱贫攻坚甘肃行】甘南州碌曲县:脱贫的草原明珠更璀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9月18日讯(记者梁木)9月17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随脱贫攻坚地方行看甘肃线下走访活动采访团来到

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