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县:精准扶贫三年 上三村大变样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上三村位于皋兰县最偏远的北部山区,历来都是贫穷的代名词。上三村为大横村、石青村、白坡村的统称。之所以能统称,意味着它们连在一起,地域偏于中心城区,且有某种唯一性:干旱程度极深。上三村占了皋兰县六分之一的面积,却只有1800多户7000人口,最北边的白坡村仅有300多户1400人。“种地没亩数、走路没里数、吃饭没顿数”,这句顺口溜说得好,是这里“地广人稀、广种薄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有力写照。精准扶贫,这一切奇迹般地改变了。

  致富路全通了

  这三年,上三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致富路通了。

  以大横村为例。以前从大横村到皋兰县城开车需要2个小时,2016年,大横村新建国道341线12公里(把村道和国道接上),筹资1350万元修筑平均宽幅4米的村道23.7公里,现在开车只需40分钟。路通后,村里还通了公交车。

  柴宗林今年58岁,石青村人,33年来,他除了开过几年货车外,基本都在经营并驾驶自己从石青村发往兰州的专线车。明面上挂靠皋兰县运输服务公司,实际为自己私营车辆,柴宗林很是自在,“美美地耍了几年人”。专线车每天早晨8:30从石青村发车,一天一趟,若中途在县城下车票价则为13元/人。

  上三村道路硬化后,皋兰县“召回”专线车,2017年9月27日,历史性地开通了从白坡村、石青村分别发往县城的两条公交线路,且使用的是新能源公交车。柴宗林的车“被收了”,但作为老司机,他被聘用驾驶公交车。石青村公交线从起始站石青村发往皋兰县城,途经大横村、黑石镇,为使更多村民享受便利,设置为“招手停”,每天早上8点发车,往返两趟。之前到县城最少耗时3个小时,村道成了柏油路或水泥路后,缩减为80分钟。相比私营专线车,每站的票价也都有所下降。

  近日,记者在石青村登上公交车,只见半数座位已有村民坐。村民马晓兰说:“以前是专线车,而且一天就一趟,现在成了公交车,不仅发车次数多,因为村道都是水泥路,既快又稳,价格还便宜。”

  柴宗林则感慨道:我以前自己给自己打工,每年保底能赚10万元,现在一个月工资6000元,起初的时候心里不太平衡,慢慢地也就想通了。现在是新型农村,城乡一体化,得为大多数人着想,不能只为自己活着。

  陪同采访的黑石镇副镇长施本贵说:“以前上三村村道大多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老百姓苦不堪言。现在路好了,大家可以随便去县城游玩、做生意,精气神都足了,也更洋气了。”

  路通了,不仅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振了脱贫奔小康的士气,更让做生意和做产业的农民“发了家”。

  经过三年努力,皋兰县6个镇57个行政村农村公路通畅率达到100%,所有自然村通畅率达到100%。同时,购置大中型新能源公交车75辆,开通县城至各镇和重点村城乡公交线路11条,统一车型、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票价,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了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出行方式。

  荒地长出“金疙瘩”

  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横村苜蓿产业基地时,甘玉梅和同伴正在地里捡拾地膜。见到记者,她连忙把纱巾围得更严实了。

  “我们这里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不是妇女就是老人。不要看不起这些留守的,现在能在自己家门口打工,也算很长精神了。”甘玉梅大声说,浓厚的方言加上围巾的遮挡让人有点听不懂。

  大横村有4000多亩水地,由于干旱和种庄稼利薄,很多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80%土地废弃。

  精准扶贫开始后,2015年,皋兰县农牧局引进三合草业(现皋兰三合草业专业种植合作社),让大横村开始有了生机。

  合作社进驻不久,就将全村土地几乎全部流转,全部种植优质苜蓿,年产优质苜蓿饲草4000吨,除供应周边养殖场外,部分产品销往宁夏、青海、四川和周边地区。

  一方面,合作社通过种植优质苜蓿、培肥地力、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增强抗旱抗涝能力、改善耕地土壤结构,变废地为宝,且让土地能长久保墒;另一方面,合作社每年招收100名农民参与整地、修渠、播种、浇水、施肥、装卸、拉运等劳务输转,再加上300元/亩的地租,每年能带动大横村500多户增收25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合作社打工的基本都5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这让部分家庭有了双收入。

  皋兰三合草业专业种植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何占西说:“我们挣钱不挣钱先不说,但的确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一家如果有一两个人在合作社上班,家里就绝对脱贫了。我们给农民的工资是1天120元,我清楚地记得60岁的老谢去年干了100多天一次性领了18000元的工资。”

  创业提前奔小康

  孔青寿,43岁,大横村人。以前在内蒙古一矿山打工,很辛苦且有危险性,一年下来也就挣3万元。精准扶贫开始后,孔青寿弄清政策的红利后,2015年通过土地流转种了30亩西兰花,2016年扩大至140亩,今年更是增至300亩。孔青寿今年新增的100多亩其实是村民的废弃地,他在种菜之前需要开荒。

  由于偏僻和干旱,大横村从来就没有人大规模种植蔬菜,孔青寿的这一举动让村民开始都“有点想不通”,可慢慢地,村上各种产业逐渐兴起,大家才觉得脱贫不能光靠国家,得自己“折腾”,“得冒险”。

  “2015年的时候村道是土路,一下雨全是泥,对我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我装了3车一万斤西兰花,结果遭遇大雨,土路烂得出不去,我的菜在院子里放了两天开始烂,冷库不收,最后全烂了。”孔青寿说,水泥路给他帮了好大的忙,今年他准备好好干一场,“提前奔小康”。

  孔青寿说:“今年我准备建个冷库。有了冷库,种菜的村民就多了,形成了产业,菜贩子也就多了,销路也就会好很多。我还准备今年成立农民合作社,和村民一起创业、致富。”

  除了种植蔬菜、苜蓿两个产业外,大横村还有更“坚挺”的脱贫致富计划。黑石镇副镇长施本贵介绍,大横村将大力打造畜牧业,将在养殖基地批复、品种引进、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农户大力支持。将首先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养牛,到2020年,将大横村打造成养牛村,800多户每户都养牛。

  “多条腿走路”做大产业

  3月,是白坡村村民盖顺军播种和尚头的日子。他驾驶播种机辛苦一天播种了10亩,第二天一上午,把剩下的7亩也种完了。

  说起兰州特有的农产品,除了百合、玫瑰,和尚头也算是有名。由于耐旱、抗病、无污染,内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面筋高、口感好,和尚头堪称中国最贵的面粉,当前面粉价格为8元/斤。

  上三村最北的村子——白坡村是我市唯一出产和尚头的地方。从大横村出发,一路上,虽然是连绵不断的山峰,但山间的村道通畅,驱车30分钟便已抵达。

  面粉虽然好,但由于价格过于高的缘故,和尚头始终没有打开市场,曾几何时,白坡村种植和尚头的农户越来越少。

  精准扶贫开始后,为了不让和尚头面临“自然选择”的危险,白坡村想方设法争取资金扶持。

  白坡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现在给种植和尚头的农户每亩地补贴300元。还想着要引进企业在这里建一个冷库和加工厂,促进壮大和尚头种植规模,还准备通过电商销售。”

  往年,盖顺军只种11亩和尚头,今年他种了17亩。“政府有补贴,我就多种一些,希望政府再次发力,给农户把销售渠道也打开,把兰州的这个特色农产品宣传出去,且做成产业。”

  除了壮大和尚头,白坡村还在“多条腿走路”,已有帮扶单位建设养殖场,养了1000只羊,带领村民致富。

  特困户有了温暖的家

  采访中,上三村的另一个变化也让记者印象深刻,那就是危房改造。

  杨衍孝今年67岁,患有脑梗,儿子今年46岁,有智能缺陷,未娶妻。鉴于这种深度贫困,白坡村申请补贴4.5万元,给杨家盖了3间房子,还给他们买了家具。

  为了让真正的贫困人口有个温暖的家,2016年,黑石镇为101户开展危房改造,2017年又改造了52户。其中,为五保户、残疾户等90户深度贫困户进行兜底改造,单人单户新建30平方米,两人以上新建45平方米,最高补助4.5万元。目前,上三村已没有危房。

  据了解,2015年以来,皋兰县累计完成1001户危房改造,全县农村危房实现“清零”目标。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河南商丘:强化宣传 精准指导 筑牢今年麦播病虫防控基础

当前商丘市秋收已接近尾声,小麦播种从西到东将陆续展开。全市各级植保部门及早准备,突出重点,加强监测预警、加密宣传频次、加力技术指导、加大拌种调度,全面推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杜

2022-10-20

产业扶贫让金银花成为农民的“致富花”

现在可以看到我身后的一片丰收景象,丰收的是什么呢?金银花。接下来,我就带大家一起分享下丰收的喜悦。金银花以其药用价值广泛而知名。在渑池县英豪镇水源村,千亩金银花种植基地里株株金

2021-06-25

福建省水技总站赴永泰县开展渔业科技扶贫服务工作

9月17日,福建省水技总站渔业科技扶贫服务队赴永泰县开展渔业科技扶贫服务工作。服务队分别到岭路乡、城峰镇等鳗鱼、甲鱼养殖场就渔药规范使用、常见病害的治疗和预防、食品安全保障制度

2019-09-19

“驻村就要扎根,帮扶就要实效,扶贫就要摘帽”——陕西扶风脱贫攻坚见闻

驻村以来,以张刚为队长的国家电网陕西省宝鸡供电公司工作队干部,倾心倾力地为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服务,真心实意地为我们办实事、解难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全村脱贫56户19

2019-09-18

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趟出一条生态扶贫的路子

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立足实际,推广“林+”特色产业趟出一条“生态扶贫”的路子过去,受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发育程度制约,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独龙族靠“轮歇烧荒、刀耕

201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