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沈北新区流转耕地达八成以上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沈阳沈北新区流转耕地达八成以上

  同一块地 增几倍效益(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本报记者 胡婧怡 何勇

  走进辽宁沈北新区七星米业公司,一大早,加工车间气温很低,石佛寺街道鲁家村村民关振林顾不上温度,忙着包装分拣,“包一袋有一袋的钱。”

  老关今年50多岁,家里20多亩水田,老两口有点种不动了,流转出去一亩一年800元。然后老关到七星米业打工,一年差不多挣4万元。“孩子都成家立业了,我们老两口几万块钱够花了,家门口打工,不遭罪,知足!”

  七星米业负责人洪蕴来这几天正忙着租地。他去年租种了4800亩地,“新米已经卖了七成多,看这架势,明年估摸着至少得7000亩地。”洪蕴来的蟹田米是绿色大米,几年前就是辽宁省驰名商标,虽价格小贵,还是供不应求。

  土地经营有规模,农业才能高效,农产品才能高品质、更安全。作为辽宁省首个土地流转试点县,沈北新区正在验证着这个道理。目前,全区共流转土地51万亩,占全区耕地的82%,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7万元,同比增长7.6%,稳步走在沈阳郊区县前列。

  土地流转带动农民,不是淘汰农民

  把农民黏在产业链上

  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沈北新区有先天优势:位于城郊,毗邻东北特大城市沈阳,农产品销售顺畅,有利于吸引大资本进入农业;其次,沈北新区的农产品深加工颇具规模。

  2009年,沈北新区开始探索土地流转,农民尝到甜头后步子逐渐加快。目前,绝大部分土地都已流转,尚未流转的多是边边角角的耕地,规模经营有难度。

  土地流转要对农民形成带动效应,而不是挤出效应、淘汰农民。这是沈北新区实践的体会。

  沈北新区“稻田画”在全国有名,去年还输出技术标准,卖给了辽宁盘锦、山东东营等地。锡伯龙地创意农业产业园种下的彩色水稻,经过3D设计变成巨幅“稻田画”,美轮美奂,不但实现了农民“在地里种出画来”的愿想,而且稻子还能卖个好价钱。“稻田画”的门票收入远超水稻收益,水稻还是那些水稻,收入却翻了好几倍。几千亩地的水稻,每年仅旅游收入就达七八百万元。

  “几年时间,锡伯龙地从几千亩发展到3万亩,各村村民找路子和公司签约。如果农民不参与合作,‘稻田画’就只能做在梦里。”锡伯龙地创意农业产业园总经理赵爱军说,“没有土地流转,实现不了规模化经营,机械化、标准化、绿色化都无从谈起。”

  “这玩意行不行?”最早在观望的农民看到,其绿色水稻标准化种植,受市场欢迎,也纷纷加入。种粮大户佟有福说:“公司统一提供稻种、有机肥和药剂,光这块,每亩就省了150元。什么都不用操心,收入还比以前高好几倍。”

  石佛寺街道孟家台村,全村429户、1520人,耕地面积4498亩,平时在村里的人都不到500。“我们村是水田,历代以种稻米为生,前几年,村里鼓励村民把土地流转出去。目前村里有种粮大户15户,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土地集中种植管理,销路好、价格高的有机米、绿色米种了起来。”村党支部书记刘玉石介绍,孟家台村也成了绿色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

  如今,在孟家台村,种粮成了副业,有十几家在周边小有名气的农家乐,还有800多名村民常年在区里、市里务工,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万余元。

  土地还姓“农”,一产变成二产三产

  新产业孕育新前景

  驱车行驶在沈北新区广袤的辽河平原上,记者看到土地还是那片土地,农业已经不是过去的温饱农业了。

  “土地流转后,坚决不能挪作他用,不搞高尔夫,不盖大厂房,所有农业项目必须符合全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沈北新区区长刘树敏介绍,顶层设计高起点,沈北新区专门聘请了中国农科院编制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沈北新区引导进入的资本,打破传统一产概念,搞起了大农业的一、二、三产联动:集中发展规模化养殖、绿色有机水稻、现代良种、设施蔬菜花卉、特色苗木水果、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休闲观光等八大主导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沈北新区发掘农业增值点,打造农业的全产业链,早已不是传统的第一产业。种粮种花,不仅提供高品质的安全农产品,还具有景观性、休闲性,一年四季都可以与旅游观光结合。目前,沈北新区沿交通主干线、辽河七星湿地旅游大道打造了一条休闲农业观光带,七星湿地、稻田画、万亩花海,个个都是著名的农业观光景点。

  沈阳辉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借助农业的资源优势,建成全国最大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如今,这里汇聚了中粮、中稻、雨润、辉山、伊利、东亚种业等等各类农事企业500余家。到2017年,园区已经入驻企业238户,实现年产值312亿元,安置就业3万人。

  农业项目是土地流转的前提。众多农事龙头企业聚集投资,则形成了土地资源需求市场。沈北新区土地流转金比周边县区每亩多出200元,有70%的项目实现了流转期限至本轮承包期结束,土地流转金一次性支付。

  沈北新区区委书记李宏德说:“都说农业对财政贡献不大。实践证明,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形成‘现代农业+’模式的全产业链,可以提升农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实现财政资金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反哺。”

  土地“转”起来,农产品品质好起来

  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

  土地流转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农民,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业实现集中统一耕作、管理、收货,农产品品质提升了,农民收入也提高了。

  “70多亩地,一年10万元纯收入。要是一亩地合不到1000多元,那就不合适了。”面对记者的提问,鲁家村村民张军很有底气。

  张军是种田好把式,家中有20多亩水田,一股脑儿全租给了七星米业。七星米业又依靠农民,转租给张军50亩田,一年到头张军两口子侍弄这70多亩。种稻、肥料、灭蚊灯,全是公司统一提供,收割机械由公司雇,老两口只负责按公司要求种稻,保证质量即可。“每斤水稻,公司收1.8元,比市场价高0.3元。一亩地1200斤稻子,光这块多赚的收入就是360元。”

  收购价高,农民会不会为了提高产量而打药,降低水稻品质?洪蕴来想出一个好点子,公司购买蟹苗免费发给农民,螃蟹归个人。这样为了螃蟹多卖钱,农民都不舍得打药。“一亩地光螃蟹一般可收入400元,白得的。”张军说。

  村民刘志刚将家里的30亩地流转给了一家乳业公司,自己又到公司上班,每月工资2700元,成了产业工人。像他这样就近转型农民,在沈北新区估计超过5万人。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顺应了劳动力转移、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集约高效经营的需要,单位面积产出率大幅提高。锡伯龙地创意农业产业园建了400多栋高标准大棚,每个30多万元,用来种植蓝莓、葡萄等果菜品种,每年吸引上万人次的观光采摘者,仅一个大棚采摘收入就能达10万多元。

  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怎么适应现代经济?沈北新区推行政府主导的技能培训,围绕企业实际用工需求,对农民实施免费“订单培训”;承包农民土地的企业优先录用转出土地的农民,将优先用工条款写入土地流转合同。男劳力学会了瓦工、水暖等手艺,妇女拿到了月嫂、家政资格证,到市内打工,月收入普遍四五千元。

  稳定的土地收益,再加上务工收入,鼓起了农民钱袋子,也支撑起了沈北新区的都市型现代高效农业。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聚要素 活市场 惠农民 ——辽宁沈阳农交中心全力打造“四型”农村产权交易机构

林蛙是东北原生态特色产品,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是其产地之一。2023年11月,桓仁县二道沟村在沈阳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沈阳农交中心)挂牌交易的15个林蛙塘项目全部成交,

2024-01-10

丰县成功举办化肥减量增效与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培训

为落实化肥减量增效主要技术措施,进一步强化“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实施,11月25日,丰县举办了化肥减量增效与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培训。县、镇、村三级农业技术人员以及种植大户等1

2023-12-22

省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组织参加第二十四届全国肥料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

2023年10月19日-21日,第二十四届全国肥料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在山东青岛隆重举办。本届大会以“肥水与粮食产能提升”为主题,紧紧围绕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紧扣新一轮千

2023-11-02

且末县举办2023年新增耕地400亩小麦试验田机收现场会

风吹麦浪穗飘香,小麦开镰收割忙。7月9日,且末县的小麦陆续进入成熟期,且末县2023年新增耕地400亩小麦试验田机收现场会在萨尔瓦墩小麦种植试验田举行。现场会上,相关负责人对小

2023-11-01

2022年9月29日沈阳码头贸易有限公司鱼粉价格

2022年9月29日沈阳码头贸易有限公司鱼粉价格以议价为准。沈阳码头贸易有限公司秘鲁超级鱼粉出库价13600沈阳码头贸易有限公司吴海波13804075007(微信同号)

20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