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良平镇:沃野奏“变曲”乡村谋“变身”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近年来,宁县良平镇通过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激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助推了农民依托土地流转、进企业园区务工和入股分红脱贫致富,破解了分散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合算的难题,为又好又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基础。

  “前年我入股1万元参与海升模式苹果发展,去年保底分红200元,在海升苹果基地务工收入1.5万元。”日前,笔者和良平镇马家村村民马兴荣聊起他去年的收入时,他笑着对笔者说:“今年果园产生效益后,我1万元的股最低可分红1680元,加上进园务工,全年收入可达到2万元以上。”

  笔者了解到,“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让曾是全县重点贫困村之一的马家村脱胎换骨,跻身全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之列,更使马兴荣等55户贫困户在近两年里摘帽出列,致富奔小康。

  从农民“转身”产业工人,马兴荣和村里贫困户乡亲不只学得了先进务果技术,摘掉了贫困帽,也尝到了好日子的甜头。

  像马兴荣一样脱贫致富的还有良平镇第家村村民李秀霞。该镇引进海升集团利用企业、合作社、农户入股股金,在第家村建起高标准千亩高科技苹果产业示范园后,就近吸纳村民入园务工。持2万元股金的村民李秀霞每年从春初到冬初,进该园务工,仅2017年就赚得1.52万元工钱。

  目前,该镇有3550名村民长年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的林果、瓜菜、园林苗林、中药材等园务工,其中贫困村民893人。

  牛亚林是良平镇段村土地流转的领头人。他说:“近些年村里的土地几乎都是留守老人在种,效益低,很不合算。把土地聚拢起来由新型农业主体经营,每户除了地租收入,还可按股分红,村民增收很快。”

  “我每年在村集体经营的合作社有地租、股金分红和务工3份收入,加起来在3万元以上。”忙着磨豆腐的段村村民张惠林说。2016年,张惠林把家里12亩地和5万元扶贫贷款,入股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百亩优质葡萄观光园,从2017年起,年收入比以前翻了4番。

  村集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刚成立时,张惠林对其发展前景并不看好,看到效益后,她这才入社入股。如今,该合作社有社员55户,其中贫困户社员15户,入社土地300亩。目前,良平镇5个村集体、2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入股500.5万元,其中贫困户入股188户98万元。

  据了解,在良平镇的4.17万亩耕地中,已有1.5万亩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苹果、葡萄、黄甘桃、核桃、樱桃、瓜菜、园林苗林、生态畜禽养殖等现代观光农业,土地经济效益得以大幅度提升。

  “如今,庄稼地变成了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来良平镇春可观赏林果花,夏可观赏在长林果瓜菜,秋可采新鲜瓜果。去年全镇万亩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吸纳8.5万名观光游客,不仅繁荣了农村经济,也让农村群众接受了发展新理念。”良平镇党委书记郑小龙介绍说,2017年以来,外出务工的农民陆续返乡,农村的活力又渐渐复活了。

  郑小龙说,农村“三变”改革推进中的土地流转,把“死资产”变成了“活资源”,真正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劳力等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改善了镇容村貌,促进农民增收,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了新局。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乡村博物馆:寄一份乡愁传特色文化

乡村博物馆:寄一份乡愁传特色文化□新华社发5月17日,游客在青州博物馆参观展品。□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鲍福玉宫小昀一座乡村,几多乡愁。随着文博热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往只有

2024-05-20

【万千气象看云南】勐景来:“村寨+景区”走出现代化边境乡村文化旅游新模式

新华网西双版纳4月2日电(记者梁甜甜)蜿蜒的打洛江、精美的塔林、别致的傣族民居……独特的景观格外引人瞩目。“万千气象看云南”采风团队一行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

2024-04-03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谈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

2024-01-10

抚松县万良镇: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抚松县万良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近日,抚松县万良镇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对万才村部分耕地进行高标准农

2023-12-28

关于组织开展全省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知识竞赛的通知

各市农业农村局、沿海市渔业主管局,厅有关处室、单位:根据山东省省直机关工会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2023年省直机关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厅制定了《2023年全省黄河流

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