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区“扶持+扶志” 巩固脱贫成果深化脱贫攻坚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扶贫工作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硬仗”。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区县,如何全面打赢这场深化脱贫攻坚战,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精神富起来?重庆市武隆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党和政府为主导

  资金底盘“造血”农村扶贫建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让脱贫这场战役,既能“全面打响”,更可以“重点攻坚”。根据面上脱贫实际,武隆区重点聚焦1个市级深度贫困乡、3个区级重点贫困乡、16个重点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户,实施定点包干帮扶,全面攻克“坚中之坚”,到2020年,区级财政每年向市级深度贫困乡统筹落实资金1000万元以上,区级重点贫困乡统筹落实资金500万元以上,区级重点贫困村统筹落实资金100万元以上,为脱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作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后坪苗族土家族自治乡,位于武隆、彭水、丰都三县交界处,是武隆扶贫攻坚最大的硬骨头,到武隆将近3小时车程,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产业不强等等致贫因素正在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武隆三年整合13.5亿元资金来打通后坪交通大动脉,完善水、电、通讯等基础建设,规划蔬菜、茶叶、中药材、山羊、土鸡等一大批大规模特色产业,还大力发展起乡村旅游。看到家乡的发展势头,在外创业的后坪人冉勇带着自己的积蓄规划发展万亩金竹笋产业基地,开办笋干加工厂,今年已建成3200亩,覆盖村民400余户。

  在用资金推动贫困地区发展,让老百姓钱袋子一步步变鼓的过程中,武隆区也通过等多种措施巩固扶贫成果,保证各项扶贫政策互相配合、促进的良性循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发展的能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健康乡村建设建设,让老百姓奔小康路上无后顾之忧;推动农民就业创业促增收,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多种多样的扶贫措施,巩固了脱贫成效,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

  “扶贫”阳光驱逐“贫穷”阴影

  精神文明建设助力全面脱贫

  物质条件上的有力保障,繁荣了乡村,富裕了百姓,但要让各个贫困乡村、每一个困难群众走上自力更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仅要让扶贫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更要从精神文明建设上入手,让扶贫精神如一束阳光照进贫困群众心里,从贫困群众内心深处根除贫困的阴霾。为此,武隆区从乡风文明建设、乡村自治上入手,摘掉精神上的“贫困”帽子。

  武隆区火炉镇田坝村刘永江夫妇从镇里捧回一块大大的“和美家庭”奖牌。刘永江坦言,妻子在家赡养父母,自己在外安心打工挣钱,一家子脱贫致富奔小康更有底气。对此,武隆区相关负责人称,以“孝贤洁序”为主要内容的公序良俗建设工程,就是一场精神扶贫的战斗,有力促进了精准脱贫的实施。

  乡风不文明、环境不洁净、谈不上脱贫致富奔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引导群众树立求发展、思脱贫、想致富的志向,从物质到精神上都焕然一新。

  2016年,武隆区经过充分调研,决定在全区农村开展以“孝贤洁序”公序良俗为重点的乡风文明建设,营造“孝老爱亲”氛围,引导群众向“敬贤思齐”典型学习,全力建设“洁美宜居”乡村。同时,进一步引导村民养成“遵规守序”习惯,树立节俭办事的文明新风。“孝贤洁序”乡风文明建设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

  “孝贤洁序”乡风文明建设的成功开展,正是武隆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的一次有效应用。而在整个武隆地区的广大农村,越来越多的“讲习所”,也在让村民们的思想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武隆区庙垭乡“新时代讲习所”近日的一次“讲习会”上,全场座无虚席,基层干部、企业代表、村民代表等近百人汇聚一堂,参加乡村振兴战略培训。相关专家就什么是乡村旅游、怎样做好乡村旅游等进行讲解,还作了“法佑平安、德润人心”“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处理实务”两个讲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法律支持。在如今的武隆全区,像庙垭乡这样挂牌成立的“新时代讲习所”已有305个。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让老百姓生活富裕,还要让老百姓精神富有。”据武隆区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如今,全区农村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大为改观,乡村治理上了新台阶,当地农村无论物质条件和精神面貌都变得焕然一新。

  摘掉“贫困帽”大步迈小康

  共筑武隆人民的美好生活

  2017年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在全市扶贫开发目标考核中荣获第一,但对于武隆区来说,摘掉“贫困帽”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武隆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在物质帮扶加精神文明建设双管齐下,武隆区不仅解决了深化扶贫工作的“燃眉之急”,更为乡村从根本上远离贫困打好了底子。

  同时,武隆区深化脱贫攻坚坚持力度不减、政策不变、帮扶不脱钩,重整行装再出发,紧紧围绕如期稳定脱贫、巩固脱贫成果、完善长效机制三大任务,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以及4617名未脱贫人口,不断强化组织措施和工作措施,着力在特色产业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电子商务扶贫、就业创业扶贫、异地扶贫搬迁、教育扶智、健康医疗、生态修复、金融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协作扶贫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真抓实干、稳扎稳打,确保到2020年,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共同筑起41万武隆人民的美好生活。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统筹规划 把握农时 全力打好秋冬还粪攻坚战

为进一步做好2022年绿色养殖与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促进粪便科学就近还田,9月28日,国家农技中心以视频会议方式组织召开了2022年绿色养殖与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推进会。会议交流了试

2022-11-06

河北:稳步巩固脱贫成果 筑牢农业特色产业根基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的一年,河北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着眼于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

2022-11-05

棘胸蛙被誉为“百蛙之王”,养殖技术难,但云台村却靠它脱贫致富了!

棘胸蛙是我国南方山区特有的名贵大型蛙种,被人们为“百蛙之王”。然而由于养殖难,许多人望“蛙”却步。不过坐落在同安镇云台村的棘胸蛙养殖基地,从育苗到养殖“一条龙”运作,如今已颇具

2021-05-13

甘南州碌曲县:脱贫的草原明珠更璀璨

【脱贫攻坚甘肃行】甘南州碌曲县:脱贫的草原明珠更璀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9月18日讯(记者梁木)9月17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随脱贫攻坚地方行看甘肃线下走访活动采访团来到

2019-09-20

新疆阿克苏:援疆助力建课堂 “金果子”触网帮脱贫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19日电(记者高晗)地处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苏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苹果产地之一,昔日卖难的阿克苏冰糖心苹果,正通过电商课堂触电上网,化身脱贫攻坚的利器。今年年初,

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