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不甜,果不香?原来是土壤出了问题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瓜不甜,果不香,蔬菜没味,就连白蒸馍也没以前那么好吃,这到底是怎么了?

说到底,是土壤出现了问题!人类赖以生存了几千年的土壤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这一关乎所有人类生活质量的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

土壤由肥变瘦的原因

几千年来的原始农耕,每年或多或少施入农家肥,土壤有机质丰富,产量虽然不高,但很稳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化学肥料问世之初,每亩施入氮肥10斤,小麦亩产就能由100多斤,增加到300多斤,增幅200%,投入产出比1:200,七十年代后随着磷元素(粗制磷矿粉)的加入,使农业产量更高一步。八十年代后期钾元素的大量使用,小麦亩产可达千斤以上,粮食产量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使人们对化肥的使用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误以为化学肥料的效力无限,多施就能多收,离了化肥就不行,这是其一;

其二是国家从政策上向化肥生产厂商倾斜,鼓励化肥生产企业的发展,各种媒体舆论导向的片面宣传,趋使我国农业快速进入一个化学时代。碳铵、尿素、一铵、二铵单元素及多元复合肥应运而生,世界各国的洋化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蜂拥而入,很快中国成为全球化肥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据报道,我国化肥的使用量是全球平均用量的3~4倍,非洲的27倍。

然而人们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化肥使用量越来越大,而效益却越来越差,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以粮食为例,由最初的1:200下降到现在的1:8,甚至更低。

还有一种人们意想不到的更加可怕的后果正在悄然降临,那就是化肥的残留及毒副作用,虽然不大,但日积月累,通过近半个世纪在土壤中累积现在已到了土壤无法承受的临界线,各种问题不断产生,板结、透气性差、土壤酸化、土传病害大量发生。各种果树生理病害及元素失衡引发的病变日趋严重。

农作物对化肥的过量吸收及营养元素的失调,就和人们偏食引发的三高发胖一样导致抵抗力下降、抗逆性差甚至消失,各种病虫害大量侵蚀。

为了弥补短缺元素及防控病虫,随之而来的是无序的滥用化肥和农药,雪上加霜,使作物受到二次甚至多次更大伤害,多余的吸收不了的化学元素及农药严重的破坏了土壤结构,又排到水中,进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源,通过径流污染河川,形成面源污染。土壤富营养化和大气温室效应的形成,都有化肥元素的存在。

这一切产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由于人们对化肥的错误认识,过量的施入使化学肥料的负作用逐渐累积,几千年来祖先对土壤施入的有机质消耗殆尽,化肥的能量发挥失去了基础。

随着农村生产结构的调整,生产力的变化,农家肥、有机肥施用意识淡薄,施入量锐减,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和有益菌群不断消耗而很少得到补充,土壤理化性状不断恶化。

重新认识土壤肥力

健康食品来自于健康的农产品,而健康的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是土壤。培肥土壤肥力恢复土壤的生态平衡,维持农作物产量与土壤能量之间的平衡关系是果园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

土壤肥力就是能够不间断的供应和协调作物所需求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和其它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能力。

土壤肥力包括物理肥力、生物肥力和化学肥力三个方面。

化学肥力众所周知是土壤中可利用的矿质元素,如N、P、K、Ca、Mg、S等功能元素的余缺及供应能力。

而物理肥力指的是土壤的性状,土壤的通气性、保水保肥性、热能的贮藏与供应,能为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及化学肥力的发挥提供的性能,总体而言,物理肥力是各种肥力供应的基础。

生物肥力是土壤生态系统和土壤肥力的核心,每克土壤中存活着几亿甚至几十亿个微生物,土壤越肥沃,有机质含量越高,有益微生物菌群的生长繁殖就越旺盛。它能使植物落叶,秸秆动物残尸等有机物迅速分解,形成肥沃的土壤,创造好的团粒结构,改善物理肥力。

土壤之所以有死土、活土之分,就在于土壤中有益菌群的数量和繁殖能力,土壤中微生物存活的数量越多且繁殖旺盛,对有害微生物菌群的抑制能力就越强,各种肥力的发挥就越充分,土壤就谓之活土,反之则为死土。

这三种肥力缺一不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在生产中如果只注重到化学肥力的投入,而忽视其它两种肥力的补充,就会失去肥力发挥的基础,其结果必然是肥效下降。化肥投入越多,生态破坏越重,效果就越差。为了提高效益又会增加更大的投入,致使投资、产出与土壤环境步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从物理肥力着手,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微生物有益菌群的生存环境,然后再用少量的功能元素加以补充,有效维护土壤生态平衡,才能使土壤真正活起来。

土壤的修复,任重而道远

综上所述,土壤环境的修复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修复土壤就必须通过土壤的生态管理,培育土壤物理肥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有益菌群的生存环境,逐步摆脱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修复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化学农业使我国的土壤环境被破坏程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已接近谷底,就灵宝而言,据测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5~2%,平均不到1%,几乎变为死土,已接近农作物生存的低线,要想改善如此恶劣的土壤环境,绝不是施几袋有机肥那么简单。

土壤的生态管理

首先要解决对生草的认识问题,草,早于人类几亿年前已出现在地球表面,与人类作了几千年的朋友,怎么突然就变成“杂草、草害”了呢?

草本身就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西藏拉孜县青稞种植用上数字化系统——“屏上的数据,就是大家种好地的底气”

清晨,太阳刚升起,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曲玛乡坚达村村民达瓦加拉一脸担忧地走进村委会,找到村支部书记开尊,忍不住问道:“今天天气适合耕种青稞吗?”“这几天一直在检测村里农田的土壤养

2024-04-27

2024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在即 农民工获奖占比再创新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吴晓东)记者从中华全国总工会获悉,五一表彰大会4月28日将在京举行,表彰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据介

2024-04-27

机械化率达100%!新疆棉花种植进度条:■■■■□

这几天,新疆南部棉花种植接近尾声,气温相对较低的北疆地区棉花种植大面积开始。天山南北以科技赋农,采用数字农业集成技术,大幅提高棉花种植智能化、管理精细化,棉花种植面积完成80%

2024-04-27

拉人拉货还拉快递 农村的公交车有点忙

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是整合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资源优势,通过站点设施、运力网络、技术装备、信息平台的共建共用共享,推进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农村运输服务发展新模式。记者从交通

2024-04-27

有“智”更有“质” 春耕尽显“科技范”

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越来越多的科技要素向广袤田野聚集

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