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市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技术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一、两者区别:

  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农药,在使用技术上有严格的要求,如使用时期、用量、使用方法等。必须按说明书使用,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效果一般明显,且稳定,较少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推广应用快,易被用户接受。它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天然激素活性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根据其对作物的不同调节作用,可分两类:(1)促生长的,如920、802、乙烯利等:(2)控制生长的,如多效唑、矮壮素、缩节胺等。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是一类与植物激素具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已发现具有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功能物质有生长素、赤霉素、乙烯、细胞分裂素、脱落酸、油菜素内酯、水杨酸、茉莉酸和多胺等,而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是前6大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以下作用特点。

  ①作用面广,应用领域多。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适用于几乎包含了种植业中的所有高等和低等植物,如大田作物、蔬菜、果树、花卉、林木、海带、紫菜、食用菌等,并通过调控植物的光合、呼吸、物质吸收与运转,信号转导、气孔开闭、渗透调节、蒸腾等生理过程的调节而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改善植物与环境的互作关系,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提高作物的产量,改进农产品品质,使作物农艺性状表达按人们所需求的方向发展。

  ②用量小、速度快、效益高、残毒少。

  ③可对植物的外部性状与内部生理过程进行双调控。

  ④针对性强,专业性强。可解决一些其它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形成无籽果实、防治大风、控制株型、促进插条生根、果实成熟和着色、抑制腋芽生长、促进棉叶脱落。

  ⑤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达到最佳。气候条件、施药时间、用药量、施药方法、施药部位以及作物本身的吸收、运转、整合和代谢等都将影响到其作用效果。

  植物生长剂:植物生长剂是肥料,也称为植物营养剂、植物复合液肥等。它是把氮、磷、钾、铁、锌、锰、硼、铜等大量和微量元素集中在一起制成的一类营养物质,大多是作物根系吸收不良时叶面喷肥以补充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植物生长剂虽对作物有较好效果,但在使用上对环境条件、作物长势、田间管理等选拔择性大,其效果很不稳定,使用时应引起注意。

  二、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万能的,对农作物生长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也就是说,必须在加强综合栽培技术措施的基础上,掌握好使用时机,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使用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选用:应根据使用的目的,选用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要催熟果实,可选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等。在使用生长调节剂时,还要考虑品种、植物生长状况、气候条件和使用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故应先经过小规模试验,取得效果后才能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2、掌握浓度:有些农民朋友认为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浓度越大,其调控效果越显著,于是提高其使用浓度,这种做法很危险,极易产生药害。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的浓度低,而且许多药剂有双重效应(促进生长和抑制生长),因此必须正确配制药剂浓度,按照不同时间和作物合理使用,防止因不当造成不良的后果。例如用多效唑培育水稻壮秧,可在秧苗1叶1心期每亩喷施0.01%的药液 100kg ,可防水稻倒伏。擅自增加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浓度,其结果不是造成作物植株疯长、矮化,就是导致落花落叶,甚至死苗等现象,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3、选择时机:调节剂在作物的不同时期使用效果不同,一般调节剂对作物喷施时期要求较严,如苹果花芽分化期喷赤霉素,会抑制花芽形成;但在苹果幼果期喷赤霉素,却可提高坐果率。九二○应用于水稻,一般在全田抽穗率达30%以上时叶面喷施,可促使水稻抽穗快而齐,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4、防随意混用:将几种生长调节剂混用或与其它种类农药、化肥等混合使用,可以节省劳动时间,但这样做也有可能产生拮抗作用,降低药、肥的使用效果。例如叶面宝、喷施宝呈酸性,不能与碱性的农药、化肥混合使用。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没有混合使用的把握时,可先做简单试验,将准备混用的药、肥各取一点,在适量水中混合,若出现汽泡、絮状沉淀、分层或油花等现象,则说明不能混合使用。

  5、使用方法:要严格按使用说明正确使用。不同调节剂要求不同的使用方法。生长调节剂作用的部位一般较为集中,施药方法也应随之改变,如蘸根、点花、浸种、喷撒、等等。

  6、喷药时间:选择适宜的喷药时间,利于作物对药剂的吸收利用,一般选在无风晴天上午露水干后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使用。

  7、喷洒要求均匀:不论哪种生长调节剂,使用量过大时会对作物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勿重勿漏,喷后短时间内遇雨应补喷。

  8、忌在留种作物上使用:一些生长调节剂如乙烯利、2,4-D、九二○等生长调节剂用于黄豆、玉米、芝麻等留种作物上,会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因而留种田块不宜使用。

  三、如何施用叶面肥?

  ⑴不同的叶面肥有不同的使用浓度,不是浓度越高越好。如含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使用浓度适宜,会对作物生长起到促进作用,但浓度过高会抑制作物的生长;含有营养成分的叶面肥,使用浓度过高会出现烧苗现象。一方面根据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浓度配制;另一方面要进行小面积试验,确定有效的施用浓度。另外,在配制叶面肥时应注意将喷雾器清洗干净,有些叶面肥可以与农药混合喷施,而有些则要求单独喷施,因此,要首先看清说明书上的要求。

  ⑵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叶面肥的使用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叶面肥适合于生育前期喷,有的适合于生育后期喷,有的前后期都要喷。从多数试验结果看,前、中期喷施的效果要好于后期。另外,叶面肥的施用时期还与肥料品种有关,如增加植株的细胞分裂数量,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应在生长前期喷施。而在油菜等作物花蕾期和始花期喷施含硼的微量元素肥料,可防止“花而不实”,提高结荚率。豆科作物在始花期和始荚期喷施钼肥,可增加产量和品质。

  ⑶不同作物对叶面肥的反应不同。一般来说,双子叶植物如棉花、甘薯、马铃薯、油菜等叶面较大,角质层较薄,肥液容易渗透进去,因此,这类作物根外追肥的效果较好。单子叶植物如稻、麦、玉米等,叶面较小,角质层较厚,肥液渗透比较困难,叶面肥的增产效果差一些,尤其是水稻最为明显,大多数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增产效果都很低。

  ⑷叶面肥溶解的好坏和稀释浓度对喷施效果影响很大。叶面肥的剂型有两种:固体和液体。特别是固体粉状的叶面肥溶解的较慢,放入喷雾器中,加水后,要充分搅拌,使它完全溶解后才喷,否则溶解不完全,一会儿喷得浓度低,一会儿喷浓度高。浓度低了效果差,浓度高了有时会烧苗。液体肥料在稀释时也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操作。

  ⑸喷施叶面肥时要注意天气、温度和湿度,应尽量使肥液有较长的时间附着在叶面上,供作物充分吸收。应选择在不刮风的天气,日照弱、温度较低时喷,一般在上午9时以前,下午4时以后,水分蒸发减弱,有利于作物吸收。空气湿度大的时候,叶面肥喷了以后不容易干,作物吸收得好,但下雨之前不要喷,以免喷施后被雨水冲洗掉。

  ⑹叶部吸收的养分是从叶片角质层和气孔进入,最后通过质膜进入细胞内。因此,喷施叶片肥时要注意叶片的正反两面都要喷到,喷均匀,因为,叶片的气孔分布在叶片的正反两面,而有的作物背面的气孔数量比正面还多,吸收得更好。植株的上、中、下部叶片、茎秆由于新陈代谢活力不同,吸收外界营养的能力也不同,上、中部叶片生命力最旺盛,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也最强,同时,它们的光合作用能力也最强,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也最多。

  ⑺叶面施肥与土壤施用有机肥(底肥)相结合,且注意氮、磷、钾肥配合,将有利于满足作物全生育期多种营养元素需要,效果会更好。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辣椒用什么叶面肥最好?

很多省份爱吃辣椒,辣椒好种,销路好,种辣椒的农民朋友越来越多。然而,许多农民在辣椒种植方面经验不足,辣椒生长期田间管理不到位,导致辣椒产量低、病害多等问题。想要辣椒产量高,就必

2022-11-06

什么时候喷大豆叶面肥?大豆的施肥原理?

摘要:大豆叶面肥是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只有通过喷施肥料来补充营养,满足大豆发育的需要,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本文论述了大豆施肥的原理,大豆叶面施肥是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只有通过喷

2022-11-05

鱼蛋白叶面肥的五个最佳选择

最佳浓度:喷施叶面肥把握最佳浓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浓度过高,易发生肥害或毒素症;浓度过低,达不到施肥的目的。常用肥料最佳浓度为:尿素百分之0.5至1,磷酸二铵百分之0.2

2021-05-31

有机-无机棒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棒肥属于肥料中的一种新型肥料,具有个性化、专用化的特点,主要在园林绿化行业[1-4]和果树行业[5-7]中兴起,其形似棒状,养分齐全,具有长效缓释性,浪费少、施肥孔小,不影响景

2021-05-23

叶面肥*********喷施浓度是多少

科学掌握叶面肥的喷施浓度十分重要,浓度过高,造成肥害,而且微量元素如浓度过高还可能造成毒害;而浓度过低,则肥效不明显。下面介绍几种常用叶面肥的适宜浓度:尿素一般禾谷类作物喷施浓

202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