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禄丰县特种野猪养殖带动农民致富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禄丰县勤丰镇通过招商引资,于2007年引进了忠佳牧业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特种野山猪、绿色生态猪的种猪繁育,商品猪、仔猪的养殖,生产和加工。2008年10月,忠佳牧业有限公司从吉林引进了第一批特种野山猪进行饲养扩繁。五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公司累计投资近650万元,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公司建有猪舍 2000m2 ,饲料加工车间、仓库、兽医室、消毒室、化验室、员工宿舍、食堂、办公室隔离区等配套设施齐备,进一步实现了标准化、生态化、科学化养殖。年可出栏1000头商品猪,实现销售收入近250万元。目前公司养殖基地野猪箐存栏野猪600多头(纯野公猪2头,75%血缘公猪6头,母猪165头)。  

    一、公司+基地+农户 带动农民致富  

    随着公司养殖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壮大,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进行养殖试点,与农户签订了饲养合同,实行统一饲料喂养、统一防疫,之后公司统一回收,再进行育肥、排酸饲养1―2个月,再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形成繁殖、养育、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在和农户的饲养协议中,公司明确规定无论普通生猪、特种野猪价格如何波动,公司均按高于生猪市场价格20%进行收购,保证农户的利润。有了保障,当地农户的养殖热情被带动了起来,农户纷纷加入到养殖野山猪的行列中来。至2011年末,已发展带动农户28户,存栏特种野山猪723头。在当地农户里面,饲养的规模比较大的已经达到饲养野母猪三四十余头,一般农户饲养量也达到了15头左右,给农户年均养殖收入增加近5000元。  

    二、信息共享,完善技术培训  

    在发展农户养殖过程中,公司每隔十天都会与农户通电话,与农户建立起信息沟通平台,帮助养殖户解决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除此之外,公司还定期对农户进行培训,确保各项养殖技术应用。目前,公司养殖场里,长期饲养着一部分种猪,这些看似凶猛的野山猪经过家养驯化与优良品种的瘦肉型猪进行杂交,经过定向培育,人工选择,繁育出来的商品野猪血统保持在62.5%左右。2011年2月公司养殖基地被中国特种野山猪育种协会授与全国特种野山猪标准化示范基地。  

    三、供不应求,野猪肉卖得欢  

    2010年,公司在昆明开始设立“野猪箐山林野猪”野猪肉专卖店,店内所售的特种野猪肉售价高达每公斤70元以上,虽然价格高,但是这种经过四代杂交选育出的特种野山猪,肉质较好,野味浓厚、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仍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市场上的一个消费热点。2011年末昆明开设了“野猪箐”品牌的特种野山猪5个专卖店,2012年公司将在昆明开设专卖店达10个。  

    四、公司未来发展前景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知名度,扩大品牌效应,增强经济收益,公司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渠道对外发布信息,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影响力。目前公司正抓紧机遇,扩大养殖规模,公司下步将新建一个占地近20亩的养殖基地,目前公司正在多方协调解决相关审批手续。公司已被禄丰县立为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现正在申报州级农业龙头企业。公司预算投资1500万元,计划2013年末增加商品猪出栏达10000头,2015年出栏20000头,带动农户150户,同时将发展步伐逐步向沿海发达地区迈进。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万千气象看云南】勐景来:“村寨+景区”走出现代化边境乡村文化旅游新模式

新华网西双版纳4月2日电(记者梁甜甜)蜿蜒的打洛江、精美的塔林、别致的傣族民居……独特的景观格外引人瞩目。“万千气象看云南”采风团队一行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

2024-04-03

云南特产——紫毛兜兰

云南特产——紫毛兜兰紫毛兜兰,花比较雅致,色彩比较庄重,色及带有不规则斑点或条纹。花瓣较厚,花朵开放期比较长。属观赏类花草。云南特产——紫毛兜兰紫毛兜兰产云南勐腊、景洪、西畴、

2024-01-31

9月19日云南现货市场糖价情况

YNTW.COM今日(9月19日)早盘郑商所白糖(7025,-22.00,-0.31%)期货盘整,上午主力合约2401收盘价6883元,下跌16元,跌幅0.23%,最高6916

2023-09-19

8月11日云南现货市场糖价情况

今日(8月11日)早盘郑商所白糖(6966,15.00,0.22%)期货继续小幅上涨,上午收盘主力合约2401报收6905元,上涨21元,涨幅0.31%,上午云南现货市场制糖企

2023-08-11

村振兴案例展示之中信期货:云南白糖“保险+期货+订单”项目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金融界发起乡村振兴万里行系列活动之“2023金融界乡村振兴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旨在褒扬企业乡村振兴服务典型、提炼和传播经验做法、引领中国乡村振兴事业。以下为

202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