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实用养殖技术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青鱼属肉食性鱼类,鱼苗、鱼种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体长约15cm时,转变食性,开始摄食小螺丝等。随着下咽齿的发育,压碎功能增强,幼鱼以软体动物为主食,如蚌、螺蛳等。此外,也食虾、螃蟹和昆虫幼虫。

一、生态习性

1、食性

青鱼属肉食性鱼类,鱼苗、鱼种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体长约15cm时,转变食性,开始摄食小螺丝等。随着下咽齿的发育,压碎功能增强,幼鱼以软体动物为主食,如蚌、螺蛳等。此外,也食虾、螃蟹和昆虫幼虫。

2、生长

青鱼体型大,生长迅速,最大重量可达70kg。1龄鱼可长至500g,2龄鱼长至2.53 kg,3龄鱼在良好环境中可至6.57.5 kg。青鱼体长增长以12龄最快,5龄以后其体长增长速度慢;体重增长以34龄最快,以后持续增重。

3、繁殖

青鱼为洄游性鱼类,在江河附属水体生长发育,到冬季进入江河越冬,开春后越冬亲鱼上溯,并在溯流过程中性腺迅速发育至成熟,在江河干流产卵场繁殖,产卵后亲鱼又进入附属水体肥育。每年56月为繁殖季节,要求水温1828℃。当产卵场涨水,水流速12m/s,流态变乱,亲鱼开始产卵。青鱼卵漂浮性,随水流而孵化发育。青鱼的性成熟年龄为:雌鱼57龄,雄鱼45龄。产卵类型:性成熟个体性腺每年成熟1次,一次产卵。青鱼怀卵量随体重增加明显增大,一般1520kg的亲鱼,其怀卵量约为60万100万粒。

二、人工繁殖

1、亲鱼来源

江河流域中的天然苗种或持有国家原种场生产苗种,或从天然种资源库、或江河、水库、湖荡等未经人工放养的天然水域择优收集的青鱼成体,再经过培育作为亲鱼。不能使用近亲繁殖后代作为亲鱼来源……

2、亲鱼培育

(1)亲鱼要求6龄以上,体重超过15千克,按雌雄比为1:1.5放养,亩放15~20千克的青鱼10尾左右。

(2)亲鱼池池底平坦,以沙壤土为好、保持水质清新,以投喂螺蛳、蚬、蚌肉为主,辅投少量豆饼、麦芽,定期加注新水及冲水,一般冬季每月冲水一次并保持水深2米以上。开春后,降低水位便于提高池水温度,每星期冲水一次,4月中旬开始增加冲水次数,可2~3天冲水一次,以促进性腺成熟。

(3)在亲鱼池中,搭配少量的花白鲢调节水质,同时可适当套养肉食性鱼类如黑鱼、加州鲈等,捕食池中的野杂鱼,利于亲鱼培育,又增加池塘效益。

3、亲鱼催产

(1)催产时间、水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催产时间为5月中、下旬,催产水温25~28主最适宜。

(2)亲鱼选别:亲鱼的成熟度直接影响催产效果,鉴别标准为雄鱼轻挤腹部有精液流出,遇水后立即散开,雌鱼腹部膨大,松软有弹性,腹部鳞片较稀疏。为了提高群体成熟度,可在4月中旬,拉网检查,对成熟度较差的,根据个体大小及成熟较差的,根据个体大小及成熟情况,分别注射LRH-A3~5微克/尾。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养青鱼要注意什么?养殖青鱼的注意事项

青鱼,也叫黑鲩、螺蛳青等,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青鱼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成鱼最大的最大个体可达70千克,养殖效益十分可

2019-07-09

青鱼的养殖技术及管理要点

【导读】青鱼是传统养殖“四大家鱼”之一,其形体发青,又被称为乌混、螺蛳混等。青鱼形体与草鱼相似,但肉质比草鱼鲜美,成鱼的体型也比草鱼的大。但是青鱼的养殖周期较长,生长速度较慢,

2019-06-19

青鱼人工养殖方法技术及注意事项

【导读】青鱼是四大家鱼之一,是大家熟悉的鱼类,经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青鱼对生存环境并不严苛,市场也非常广阔,很多人都想踏入青鱼养殖行列,但是对其养殖技术掌握要很关键,下面一起来

2019-06-06

青鱼和草鱼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农村养殖青鱼的少?

【导读】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返乡创业,农村可以利用的资源较多,不少人在山上搞种植、养殖,其中挖鱼塘养鱼、养虾、养螃蟹的就有不少。但在农村一般都是养鲤鱼、鲢

2019-05-13

青鱼怎么养?青鱼的养殖管理要点

青鱼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青鱼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繁殖性能好等特点,因此养殖效益也十分可观。如果我国养殖青鱼

201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