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百科及种植技术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白芨简介

        学名:Buddleja alternifolia Maxim       

醉鱼草属。枝上互生;在花枝上或短枝上的叶很小,椭圆形或倒卵形。花多朵组成簇生状或圆锥状聚伞花序;花芳香;花萼钟状,花萼裂片三角状披针形;花冠紫蓝色;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内壁中部,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子房长卵形,无毛,柱头卵状。葫果椭圆状;种子多颗,狭长圆形,灰褐色,周围边缘有短翅。花期5-7月, 果期7-10月。

互叶醉鱼草原产中国,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产陕西南部、连云港、南通、南京、句容、宜兴、溧阳、上海、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

  白芨,(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植株高18-60厘米。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气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开花。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


形态特征

植株:灌木,高1-4米。

枝:长枝对生或互生,细弱,上部常弧状弯垂,短枝簇生,常被星状短绒毛至几无毛;小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

叶: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为簇生,在长枝上的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10厘米,宽2-10毫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通常全缘或有波状齿,上面深绿色,幼时被灰白色星状短绒毛,老渐近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状短绒毛;叶柄长1-2毫米;在花枝上或短枝上的叶很小,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5毫米,宽2-10毫米,顶端圆至钝,基部楔形或下延至叶柄,全缘兼有波状齿,毛被与长枝上的叶片相同。

花:花多朵组成簇生状或

圆锥状聚伞花序;花序较短,密集,长1-4.5厘米,宽1-3厘米,常生于二年生的枝条上;花序梗极短,基部通常具有少数小叶;花梗长3毫米;花芳香;花萼钟状,长2.5-4毫米,具四棱,外面密被灰白色星状绒毛和一些腺毛,花萼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0.5-1.7毫米,宽0.8-1毫米,内面被疏腺毛;花冠紫蓝色,外面被星状毛,后变无毛或近无毛,花冠管长6-10毫米,直径1.2-1.8毫米,喉部被腺毛,后变无毛,花冠裂片近圆形或宽卵形,长和宽1.2-3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内壁中部,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长1-1.8毫米,顶端急尖,基部心形;子房长卵形,长约1.2毫米,直径约0.7毫米,无毛,花柱长约1毫米,柱头卵状。

果:葫果椭圆状,长约5毫米,直径约2毫米,无毛;种子多颗,狭长圆形,长1.5-2毫米,灰褐色,周围边缘有短翅。

花果期: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互叶醉鱼草地上部分无明显主干,丛状生长,分枝能力很强;根系发达,特别是主根向地生长几乎与地上部分相等。生长地带坡向为南坡或东南坡,坡度为250-350。年降水量350mm以内,年平均气温在5℃,无霜期120天,气候干旱多风,空气湿度底,土层很薄甚至岩石裸露,生长条件很差。但是,互叶醉鱼草却生长健壮茂盛,并且由于牲畜拒食而不受损害,自我生存能力强。

繁殖栽培

栽培技术
  地栽前翻耕土壤,施足基肥。3月初种植,栽植深度3㎝。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注意除草松土,每2周施肥1次。一般栽后2个月开花。花后至8月中旬施1次磷肥,可使块根生长充实。

繁殖方法

  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须带顶芽,传统栽培主要靠分株繁殖. 但分株繁殖周期长,繁殖效率低, 而且耗种量大, 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亦可采用播种繁殖,但白芨的种子非常细小且无胚乳, 因此在自然状况下很难萌发和生长, 实生苗的栽培较为困难. 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大量种苗,在不同培养基上进行无菌播种, 种子萌发后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无性系繁殖,实现白芨种苗的规模化生产而探索有效的快速扩繁技术。



  观赏价值
  观花类,白芨为地生兰的一种,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布置花坛,常丛植于疏林下或林缘隙地,宜在花径、山石旁丛植和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

  食用价值
  块茎含黏液质和淀粉等,可作糊料。

白芨的种植方法

 白芨是中药材的一种,它的功效极多,不仅能美容养颜,还能辅助治疗内外出血的症状。许多人都喜欢种植白芨来食用或售卖,若想要白芨的产量高就一定要学习专业的种植技术。

  白芨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它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美容效果。女性食用能益气滋阴,而男性吃它又能补阳补肾,因此许多人都喜欢种植白芨。但白芨在生长期对环境温度有较高的要求,要想将白芨种植成功需要一定的养护知识和技巧。

  白芨喜欢温暖向阳的环境,在寒冷的天气里会凋谢枯萎,因而较冷的北方不适宜种植白芨。栽种白芨前最重要的是土地的选择,要选择肥沃松软的砂性土壤,这类土壤的营养较高,排水性也很好。

  选定位置后用锄头等工具将土地挖20厘米左右,在底部施几斤肥料,肥料选有机的复合肥,将肥料和翻好的土壤混合均匀。栽种白芨前再将土壤浅翻一次,然后整理出140厘米左右的高畦即可。许多人将白芨种子埋入土中来繁殖,这种办法极不科学。

  白芨种子对水温天气的要求很高,直接将种子洒在土壤中发芽的机率很小,这种方式即浪费时间又浪费成本。正确的种植方法是要选择根茎栽种,这样白芨的存活率才高。白芨生长期短且喜肥,要想白芨在生长期中长势良好就要多施肥,一般可以保持两周施肥一次的频率。

  肥料过于充足的缺点便是会出现大量杂草,这时要细细将杂草挖走,注意锄草的力度要把握好,切不可用力过猛伤害到白芨的根茎。在雨水充足的夏季要注意及时挖排水沟,让雨水顺畅流走,以免导致白芨的根部被雨水浸烂。

如何提高白芨种植产量

 1、人工种子

  所谓人工种子,是指将适当的植物繁殖体包被在含有养分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物质中形成的、并在适宜条件下能够萌发出苗的繁殖体。研究表明人工种子既适于生产、运输、播种,又便于种子发育、出苗,而且人工种子不存在品种退化,一旦获得优良基因表达,便可以多年使用。谢彩侠等利用人工种子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盾叶薯蓣繁殖周期长、种苗短缺的问题。人工种子技术的发展,为解决白芨繁殖问题提供了可能。人工种子技术完全可以解决白芨繁殖及种源供应问题。首先,天然白芨种子已经提供了良好的“种胚”,该种胚与人工体细胞胚、芽尖、愈伤组织等繁殖体在抗逆性上有很大差别,并且已经有天然种皮包被,解决了制约当前人工种子大规模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长期保存问题。其次,国内外目前关于人工种子的研究很好的为白芨人工种子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再次,白芨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每个果荚10~30万粒) ,只不过这些种子没有胚乳,不能正常萌发,如果给它加上人工的胚乳,就可以用较少的代价获得大量的白芨人工种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种子定能在白芨的繁育种发挥其巨大的潜在优势。

  2、组织培养

  近年来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解决白芨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植物组织培养应用于药用植物的离体快繁,是目前应用最多、最广泛和最有成效的一种技术。组织培养不受地区、气候的影响,比常规繁殖方法快数万倍到数百万倍,为快速获得白芨植株提供了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叶静等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对进行无性繁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石云平等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对白及进行离体快速繁殖,为白芨的快速繁殖提供了参考。田翠英等采用白芨幼根作为外植体材料诱导出白及原球茎,研究发现6-苄氨基嘌呤(6-BA)对于原球茎的诱导具有极为显著的作用。陶刚等对野生黄花白芨的种子进行组织快繁,获得了苗质健康的组培苗。此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脱毒白芨植株。以上研究表明,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繁殖系数高,育苗速度快的白芨组培苗,而且还可以大大缩短了白及的繁殖周期,很大程度上满足生产的需要,减少对其野生自然资源的破坏,是解决白芨资源问题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3、提高栽培技术

  在选用白芨优良品种的条件下,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栽培技术了提高白芨的产量。通过改善栽培技术,切实提高白芨的亩产量,是解决白芨资源问题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优化栽培技术方面,主要是优化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施肥量并探索最佳施肥时期和比例。有研究者研究了施肥对白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下旬至9月中为白芨块茎的膨大期。氮肥对白芨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的供应对白芨产量的影响最小。该研究者研究证实,亩施氮肥6~12kg、P2O5 7.0~10.5 kg、K2O3,0~9.0kg 能明显提高白芨产量。该研究为指导白芨生产和合理施肥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张秀玥等[研究表明白芨生长年周期中宜选择在5月初、6月初、7月初各除一次草,有利于白芨的生长发育。郑维强等研究发现,白芨种植密度为27cm×17cm 时,白芨吸收养

  分较好,品质较优,产量最高。以上研究很好的为白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了依据。在白芨的栽培过程中,有必要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人工除草和水肥管理,以提高白芨的产量。此外,白芨生长周期较短,提高白芨的生长速度也是解决白芨资源问题重要的途径。


白芨的价格分析

  1、随着白芨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市场不断扩大,供求间的矛盾也日渐凸显。目前白芨生产主要依靠野生。在我国,野生白芨主要分布于北起江苏、河南,南至台湾,东起浙江,西至西藏东南部察隅。虽然白芨在我国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但是目前我国白及资源十分短缺。

  2、白芨虽然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每个果荚10~30万粒),但是白芨种子没有胚乳,在自然条件下不能正常萌发。在自然状态下白及靠一分为二式分株繁殖,从少量符合要求的优质白及种苗开始自然扩繁和栽培,形成规模需要10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因此目前白芨的产量难以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虽然有的地区开始了白芨的人工栽培,但由于技术等原因,截止到目前也没有形成规模。

  3、石晶等对我国白及栽培种植、经营销售企业信息和药用市场价格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过度采挖和生境破坏导致白芨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目前,我国白芨的栽种规模并不大,而且所有栽培企业或农户的实际栽培年数都较短,与此同时,白芨伪品也开始充斥市场,市场上很多白芨球茎都为春夏季采挖晒干而得,缩水严重,内含物较少,药效成分较低。

  4、我国白芨目前大多还是依赖野生,野生白芨资源是有限的,越挖越少。连年的狂采滥挖,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使野生白芨产量急剧下降,供需矛盾日益扩大,资源日益短缺。1992-2004年白芨价格上升缓慢,而06年后价格出现快速增长,09年下半年至今则出现暴涨,致使目前市场价到达每公斤140元左右。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白芨的种植技术及注意事项

【导读】白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经济作物,常被作为药材,宜阴喜湿、不耐涝,具有较好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白芨的生长周期一般是四年,想要白芨的种植产量高产,一定要做好管理措施。

2019-08-27

宁陕农民半亩白芨卖了13万 靠种白芨成百万富翁

西部网讯(记者魏永贤通讯员党欣春王彬焱)54岁的余光清住在安康市宁陕县城关镇月河村,地处秦岭腹地。近日,记者在采访时,他整在家门口的白芨地里拔草,“去年半亩地的白芨卖了13万。

2019-08-02

53岁农民的白芨育苗梦 杨凌农民破解白芨育苗难题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实习记者张小倩近日,记者来到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五泉镇汤家村,见到种植户汤选印时,他正在给大棚里的白芨苗浇水。53岁的他拼得像个年轻人,是什么让他一头扎进田间地头

2019-07-22

白芨高产栽培技术

内容提要:白芨是一种兰科植物的根茎,是重要的药材植物,在中医中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所以人工栽培普遍,在众多的栽培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的栽培经验...白芨是一种兰科植物的根茎,是重

2019-07-15

白芨是花又是药,有些地方靠它获利不错的收益

如今,很多人都喜欢在家中种上一盆白芨花,紫红色的花朵井然有序,在苍翠叶片的衬托下,端庄而优雅。白芨不仅只是一种观赏花卉,它属于稀有野生药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201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