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猪口服药物吸收主要因素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疫苗防疫、药物保健在猪场生产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在极大程度上遏制了猪群中潜在病原体的威胁,为原本就处于亚健康状况的猪群增加了一道强而有力的健康保险屏障;药物保健,直接杀灭、清除病原体,有效地净化了猪体的内环境。然而目前众多中小猪场在实际用药过程中,对猪体内影响药物吸收的限制性因素的认知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造成“病到急处乱投药”的混乱局面。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取决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药品的性质;药物在猪体内的吸收部位;猪体的机能状态;日常饮食状况。进行猪群预防保健或疾病治疗时,要求猪场技术人员在选用药物时,必须对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和病理因素有全面的理解,这样才能保证药物的疗效并能避免潜在的药物之间、药物与营养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猪场常用给药途径    药物可通过口服、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多种途径达到全身吸收的效果。每种给药途径都各有优缺点。而药物作用在体内的发挥又受到用药部位的血流分布、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吸收部位的病理环境等。    表1常用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    快,100%    优点    缺点    静脉注射    100%,吸收速度有输液速度决定    更精确控制血药浓度,可用于脂溶差的或刺激性药物    输液需要一定的技术,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渗透、坏死、脓肿等。    肌肉注射    水溶液吸收快,油类或黏度较大的吸收慢    操作简单,省时    疼痛,连续在某部位注射时,注射部位易发生组织损伤    皮下注射    水溶液吸收快,缓释处方吸收慢    适用于仔猪    吸收速度受流量和注射量限制。    口服给药    吸收速度不如静脉和肌肉注射快    安全,简便    受消化道内环境和饲料中营养破坏。    静脉推注    快,100%    适用于立即起效的药物    副作用大,可能产生过敏反应    由于受PH值和消化酶的影响,部分药物在胃肠道中不稳定,不宜口服。疫苗大多因为太不稳定而不能口服,常采用注射给药。皮下注射药物的吸收速度比静脉注射的慢,在病理环境下,多采用肌肉或静脉注射。    口服给药是猪场最常用的给药方式,若药物通过口服方式给药,则必须首先进入循环系统,再经过扩散或转运到病理部位发挥作用,产生疗效。所以口服给药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消化道内的酸碱度、饲料的影响,消化酶的酶解,药物在消化道内各部分的渗透性,胃肠道的蠕动,机体的营养状况等。    消化道生理    整个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指肠),主要功能包括分泌、消化和吸收三方面。    表2消化道的主要功能及影响因素    消化部位    分泌相关物质    功能    易产生病变的影响因素    口腔    水、黏蛋白、淀粉酶    湿润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口腔分泌的粘液具有抗菌等保护作用    剪牙时消毒不严,易产生细菌性伤口感染;口蹄疫、水疱病等病毒导致口腔黏膜溃烂,影响采食和消化液的分泌    胃    胃蛋白酶、胃泌素、盐酸、碳酸氢钠    将摄入的蛋白质消化成大的多肽片段;吸收无机盐、水、酒精;胃泌素和碳酸氢钠保护胃壁,避免自体消化    气温,湿度,饲料营养含量、霉变、颗粒大小,饲料中硬杂物,饲养密度、断奶转群等多种应激可造成胃溃疡、呕吐等症状。    小肠    肠胰蛋白酶、肠胰脂肪酶    对糖、脂肪和蛋白质进行彻底消化;吸收糖类、脂肪和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    细菌、病毒感染,饲料营养、寄生虫、饲养条件等应激造成腹泻、脱水;长时间用药破坏肠道微生态,    消化部位    分泌相关物质    功能    易产生病变的影响因素    胃肠道的能动性    口服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准确位置或周边环境就难以确定,胃肠道的蠕动将推动药物向后移动,而不会一直停留在某个部位。正常的蠕动能混合十二指肠内容物,使药物颗粒与肠道上皮细胞充直接接触,有利于药物在吸收部位最大程度被机体吸收。药物通过胃肠道的时间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性质和各种生理因素。很显然,当肠道剧烈运动时,药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很短,很难完全吸收。药物在胃肠道的移动,与消化道内是否有未消化完的食物有关,在空腹期,胃的运动是间歇性强力收缩,促进胃肠道向盲肠排空。起初,消化道是静止的。接着,规律性的大幅度收缩将消化残渣推向消化道后部。在饱腹期,以不规则收缩为主,将食糜逐步推向结肠。    胃的排空    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胃排空的主要动力来自胃的收缩。胃排空的速度受胃内容物理化性质的影响。胃排空时间的延长是造成胃肠道药物吸收延迟的主要生理因素。任何延长胃排空时间的因素都会使药物进入十二指肠的时间延迟,造成药物吸收的延迟和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减少。    胃肠道的灌流    流经胃肠道的血液对把药物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口服药物在进入全身循环之前先经过肝脏。血流速度可以极大的影响进入全身循环的药物。在十二指肠及腹部都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及淋巴管网,当药物自小肠吸收后,先通过肠系膜血管经肝门静脉入肝脏,然后进入全身循环。    淋巴循环在药物吸收中起到重要作用。药物可通过微绒毛下的乳糜管或淋巴管进行吸收,这部分药物不进入肝门静脉,避免了肝脏代谢的首过效应。淋巴循环对脂肪的吸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亲脂性药物的西后也有辅助作用。许多难溶于水的药物都能溶于油脂和脂肪,也就是可溶于乳糜滴并通过淋巴系统吸收进入体循环。    食物对胃肠道药物吸收的影响    胃肠道中的食物常会影响口服药品物的生物利用度。消化了的食物中含有氨基酸,脂肪酸和众多营养物质,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肠道的pH值和药物的溶解度。食物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延长胃的排空,刺激胆汁的分泌,改变胃肠道的pH值,增加内脏血流量,改变药物在胃肠道内的代谢,食物中的矿物质与药品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相互作用。    药物对畜体的副作用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对控制疾病蔓延、消除畜体的炎症反应和疾病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但长期大剂量使用药物,可产生诸多不良反应:1、产生严重的耐药性。2、会对畜体造成毒性作用,包括致癌、致畸、致突变。3、产生肝脏毒性、肾脏毒性、生殖毒性。4、对于抗生素,未被吸收入血液的药物会影响胃肠道菌群,造成便秘或腹泻的发生等。5、某些药物长期使用会造成猪体再生障碍性贫血。6、药物在体内蓄积太多,产生蓄积性中毒,损伤机体的组织器官。7、损伤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降低机体抵抗力……所以猪群发病时,除合理用药外,还必须采取全方位的疾病防控措施:猪场应独立或联合高等院校建立快速有效的疾病诊断实验室;掌握猪群的疾病发展趋势,对猪群进行血清动态监测;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加强消毒,定期对猪舍以外场区进行彻底消毒;建立合理的免疫方案和药物保健程序;加强营养等。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中央气象台:江南华南等地有较强降水 12日起将有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

中央气象台:江南华南等地有较强降水12日起将有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官网4月11日消息,昨日,西藏东北部、川西高原北部、青海东南部及新疆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降

2024-04-11

受台湾花莲县附近地震影响 部分铁路线路临时封锁或限速运行

4月3日7时58分,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多地震感明显。受地震影响,部分铁路线路临时封锁或限速运行。国铁广州局为确保列车及旅客安全,铁路部门安排畲龙

2024-04-03

上海市地震局回应台湾地震:会对部分高层建筑造成影响,但不会对本市造成危害

央视网消息:@上海市地震局微博消息,此次台湾地震距人民广场约825公里,上海大部分处在高层建筑的市民反映有震感,根据历史地震经验,台湾地区发生中强地震,会对上海部分高层建筑造成

2024-04-03

光照强烈会导致玉树叶子变黄吗,其他影响因素

光照强烈会导致玉树叶子变黄吗,其他影响因素玉树虽然是喜光的植物,但并不是光照越强越好,它耐不住强光暴晒,强光暴晒的话,会导致叶子被灼伤发黄,影响到生长,也会影响到美观性。一旦出

2024-02-28

Mysteel解读:玉米市场影响因素增多 后续如何发展

近期国内外玉米(2717,11.00,0.41%)市场有不小的变动,也直接对国际粮价产生了影响,国内外从业者对此的关注度也极高。首先,关于黑海协议。众所周知,乌克兰是国际粮食出

202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