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份海南省水生动物重大疾病的防控措施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一、罗非鱼链球菌病
  (一)流行特点
  该病害流行面积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病情复杂,治疗效果差,反复发作。5月份进入大面积流行期,6-8月份为高发期。涉及所有的养殖区域、水域与品种,不受个体规格与养殖密度影响。但个体规格越大,发病死亡率就越高,防控难度就越大;相对而言,吉富系列发病率相对高于奥尼、吉奥品种。近几年,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罗非鱼养殖每年发病面积约10万亩,约占全省罗非鱼养殖面积的20%,发病死亡率30%,直接经济损失1.57亿元。据往年经验,中秋节过后,伴随着气温的下降,该病逐渐缓解或者自愈。
  (二)预防与治疗
  1.常发生在鱼畜混养的水体,因为很多病菌包括链球菌是通过鸡、鸭、猪的排泄物感染到罗非鱼体的;
  2.发病季节每15-20天用生石灰每立方水体10-15克、漂白粉1克交替泼洒消毒水体;
  3.发病的池塘,先停止投喂饵料2-3天,及时捞起死鱼,并同时用溴氯海因每立方水体1.0-1.2克或二氧化氧0.3-0.4克进行水体消毒,隔天一次,连续2-3次;然后泼洒维生素C和葡萄糖进行解毒,三天后施加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和泼洒地质改良剂,调节好体环境,多开增氧机,保持水体的溶解氧充足;投喂抗生素多西环素或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磺胺异恶唑(SIZ)进行治疗,连续10-12天为一个疗程。
  二、石斑鱼养殖白点病(White spot disease)
  (一)白点病的流行趋势
  从这几年来看,因刺激隐核虫的暴发,导致养殖的石斑鱼大量死亡,平均发病率达10%以上,死亡率达到8%以上,给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海南省寄生虫病有如下几点流行态势:一是寄生虫在海水鱼类养殖病害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大,且逐年有加剧的趋势。刺激隐核虫和鳃指环虫是近几年石斑鱼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白点病2005年最高发病率达28.2%,最高死亡率达20.9%;2006年平均发病率达6.5%,死亡率达5.5%;2007年平均发病率6%,死亡率达5%;2008年平均发病率达7%左右,死亡率达到5.6%以上;2009年平均发病率达6%左右,死亡率达到4.2%以上;2010年发病率达12%左右,死亡率达到6%以上,2011年发病率达13%左右,死亡率达到7%以上,2012、2013、2014年最高发病28%以上,最高死亡率达30%;而明显地高于细菌性烂身、烂鳃病;二是流行的区域扩大和季节廷长。原来刺激隐核虫和鳃指环虫仅在东部地区流行,近年来流行的范围扩展到西部地区,逐渐流传至全省海水养殖区。三是防治难度增大。由于虫体耐药性强,常用的药物效果不再理想。
  (二)原因分析
  1.病鱼症状。病鱼皮肤和鳃因受刺激分泌大量黏液,严重者体表形成一层混浊的白膜,皮肤有点状充血,甚至发生炎症,鳃上皮组织增生并出现溃烂。眼角膜上被寄生时可引起瞎眼。病鱼食欲不振或不吃食,身体瘦弱,游泳无力,呼吸困难,最终可能窒息而死。鳃部镜检发现有大量刺激隐核虫,综合现场考察和病鱼症状情况进行分析,加上水温多在22-26℃之间,是寄生虫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水温,同时也是我省海区原虫病流行的季节(3-5月和10-11月)。
  2.由于石斑鱼养殖还是以小杂鱼为饵料(尤其是中小鱼饲养阶段),小杂鱼本身就带有各种寄生虫,因此小杂鱼饵料也就是寄生虫的直接输入载体。少量的寄生虫被输入后,有寄生于网箱体、浮子等养殖设备上,也有寄生于水域底质有机泥中,当环境水质适宜时就能迅速繁殖生长,致使寄生虫病的发生。
  3.养殖户对鱼病的防范意识薄弱,未能对症下药,再者养殖户没有妥善处理死鱼、病鱼,任其漂浮,使鱼体产生二次感染,造成养殖区交叉感染发病。
  (三)措施与对策
  1.网箱养殖的应对鱼排进行疏散,降低放养密度,发动有条件的养殖业主转移部分鱼排至水流畅通、水质良好的海区或池塘,缓解环境压力,经常换洗网箱;池塘和水泥池养殖的浸泡杀虫后转移到新的养殖环境。
  2.组织养殖区域养殖户清理死亡鱼类,将死鱼捞出集中掩埋,避免造成二次感染和继发细菌性病害。
  3.组织养殖业主进行紧急治疗。采用每吨水配福尔马林200-300毫升溶液和充氧浸泡鱼体15~25分钟(视鱼的忍受能力而定),连续处理2~3天。同时结合每吨水使用抗生素土霉素10克浸泡一次,和投喂抗生素(如氟苯尼考),按每公斤鱼20mg比例投喂,投喂5~7天为一个疗程,避免继发细菌性病害。
  三、海水鱼弧菌病(Vibril sp)
  (一)弧菌病发生的情况
  历年来,海南省沿海市县时有发生弧菌病,2011年9-10月暴发了弧菌病,发病率达38%以上,特别是石斑鱼中间培育阶段,死亡率达40%。由于9-10月份受台风、暴雨持续影响,易造成养殖水环境变化幅度大,易引起应激反应,鱼摄食差,降低了鱼免疫能力,特别是易造成水体分层,底部缺氧,加上各种病原随之增多,许多病害随时暴发。
  (二)防治措施
  1.加强水质管理。连续阴天暴雨导致浮游微藻繁殖不好,溶解氧较低,水质容易恶化。天气转晴后,加强日常管理和巡塘,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以防止疾病传播。及时使用底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石灰等物质改善底质和水环境。适当使用消毒剂,如强氧化剂(碘制剂、二氧化氯等),进行水体消毒,减少病源菌,使用维生素C和红糖进行泼洒,提高鱼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工厂化水泥池标粗要加强浸泡消毒鱼体;网箱养殖要勤换网衣,或及时除去网衣上的附着物,保持网箱水体流畅。
  2.加强鱼病防治,提倡健康养殖。尤其是台风、暴雨持续过后,防止疾病发生和流行更显得重要。水温在25℃以下,是水霉病、海水小瓜虫病、细菌病等病害高发期。为防止阴天暴雨后水产养殖病害爆发流行而加重养殖生产损失,一是增加鱼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添加维生素C、E和免疫多糖等物质进行投喂;二是要投喂抗生素强力霉素,按每公斤鱼30毫克比例投喂,投喂5天为一个疗程;三是提高养殖户综合防控技术水平,规范用药行为,杜绝使用氯霉素、呋喃类等违禁药物,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四、南美白对虾“耗底”综合症
  (一)虾病发生的情况
  1.近几年该虾病均在我省暴发流行,从2月中旬一直延续至11月下旬。该虾病发生迅速、范围广,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琼海、万宁、等市县发病率达20~30%;文昌、乐东、昌江、儋州、临高等市县发病率达45~60%;发病虾池85%以上几乎全军覆灭,此病害在我省每年都造成几千万元的经济损失。
  2.该虾病几乎发生在全省沿海各市县,其病害发生危害程度与环境条件和区域有密切关系,水环境差的发病率大。从一口虾塘蔓延至周边附近的虾塘,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具有明显的传染性。
  3.病症明显。病虾消化道内无食物;游泳无力,反应迟钝,有些甲壳变软,有些头胸甲易剥离;部分病虾浮于水面漫游,部分潜伏池底;一经发现病虾3~7天死亡。经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水产技术推广站对样品进行检测,发现样品带有白斑病毒,有些还带有副溶血弧菌。
  (二)病因分析
  1.自然因素的影响。2-5月和9-11月期间气候骤变,水温时冷时热,压低缺氧,养殖水环境变化辐度大,易引起应激反应,降低了对虾免疫能力,至发病死亡。再者其水温多在25摄氏度左右,适宜病原体大量繁殖,导致该季节病害的暴发。
  2. 苗种质量差。根据调查了解,近些年来,原因在于部分育苗场为节省成本,从当地的养殖池中挑选较大的个体作为种虾,忽视了种质的基本条件,造成养殖成活率低、抗病力弱、自身免疫力不强、应激能力差,在养殖过程中容易染病死亡。
  3.养殖密度过高。近几年,部分养殖单位和个人片面追求单造高产,盲目增大放养密度,对虾生长相当缓慢,养殖周期延长。在养殖的中、后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水质调控难度大,容易发生养殖环境的恶化和失控,最后导致病害的发生。
  4.养殖业自身污染对水产养殖带来的危害。水温升高,病害的繁殖和传播能力提高,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加快,水体溶解氧下降(尤其是池塘中央的底层水),疾病发生率上升;氨氮浓度高、亚硝酸盐过高是养殖水域中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池水的pH值较低,通常低于7.8;(中央底层水);池底中央有机物沉积较多,有硫化氢形成;对虾的体质较弱,抗应激能力较差。加上目前大多数区域的养殖模式看来,没有污水处理程序,直排大海,造成当地水体自我清洁能力严重不足,周边水土环境越来越恶劣,同时也造成了区域性养殖水体交叉感染。
  5.目前大多数的虾苗在培育和购买时都没有经过病毒和弧菌检测,这样给养殖过程中疫病突发埋下隐患。从本次病害调查情况看,是由于有些虾苗本身就已经携带了病毒。
  (三)防治措施
  据调查了解,该病害主要原因是白斑病毒、弧菌和池水出现严重的分层现象,导致中央底层水的溶解氧含量很低,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致使对虾出现缺氧或生理性缺氧,同时伴发氨氮、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的中毒现象,从而导致对虾在池中央死亡。该病害是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危害最大的病害,其病情多呈暴发性,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在治疗上很难凑效。因此在病害防治上必须贯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预防的重点应放在消除病原传播源,切断病原传播途经,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以及提高对虾自身免疫力方面。为此提出如下几点措施与建议:
  1.提倡在引种时一定要经过病毒检测(PCR),检测出有病毒携带的虾坚决淘汰不可作为亲虾,同时,养殖者在购买时也一定要选择无病毒、健康的优质苗。
  2.彻底清淤消毒。我省多数虾池养殖时间较长,特别是低位池底层淤泥沉积物多。放养前必须彻底清理淤泥,严格消毒,充分曝晒池底。常用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或含氯消毒剂、溴氯海因等。
  3.合理的放养密度。根据虾池的条件、增氧水平、水源水质和技术管理水平等综合考虑。如虾池条件好,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每亩设置一台增氧机,有配套的提水设备和中央排污系统。放养密度通常在每亩8~18万尾。若虾池条件较差,没有增氧设备,放养密度通常在3万尾/亩左右。
  4.防治方法:使用消毒剂消毒水体1天后,全池泼洒虾舒宁1—2.5L/亩、光合细菌2mg/L、枯草杆菌和硝化细菌分别0.2mg/L;同时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抗病毒药物1~1.5g、维生素C 2~3g、维生素E 0.2g、解毒保肝散5g、高效营养素5g、免疫多糖2g,连续内服3~5天。
  5.改善养殖模式,保护环境。要改善养殖模式,一是要规范水产药物的使用,限制一些药物的使用,大力推荐使用无污染、无公害及易降解的药物制剂;二是要在养殖户的心理上形成保护环境资源的意识;三是加大老化池塘的改造力度。
  (测报单位: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2023年黑龙江省重点动物疫病防控培训暨全省“兽医大讲堂”第二十一期线上开讲

2023年黑龙江省重点动物疫病防控培训暨全省“兽医大讲堂”第二十一期线上开讲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推进会精神和《省农业农村厅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

2023-12-22

省动物疫控中心组织开展兽医实验室现场考核活动

应相关单位申请并经省农业农村厅审查同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现场考核专家组,于10月10日-13日对大宁县畜牧发展中心兽医实验室等6个兽医实验室开展现场考核活动。兽医系统

2023-11-02

2023 年前 6 个月越南动物饲料生产原料进口情况

外媒消息:AsemconnectVietnam-越南海关总署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前6个月越南各类玉米(2703,-9.00,-0.33%)进口量超过371万吨,价值超过

2023-08-01

关键词:二斑叶螨;防治措施

摘要:二斑叶螨的防治应是综合性的。建议采取清理残株、培育净苗、加强监测、合理用药、释放天敌等5项措施综合防治二斑叶螨。二斑叶螨的防治应是综合性的。建议采取清理残株、培育清洁苗、

2022-11-07

关键词:核桃黑蚜;危害;防治措施

摘要:3360黑核桃是一种刺吸式害虫,在山西省核桃产区每年都有发生。蚜虫株率90%以上,蚜虫复叶占80%。如不及时防治,核桃仁叶枯病和黑斑蚜虫是咬吸类害虫,在山西省核桃产区每年

20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