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药材“闯出”大市场 看穆柯寨村“药材大王”如何铺就“致富路”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田会玲(左一)介绍合作社种植的中草药 (记者 翟小雪 摄)

在临潼区穆柯寨村的一个小山坡上,盛开着大片紫色花朵,颜色艳丽、外形美观,许多蝴蝶在中间穿梭。然而,这并不是一片普通的花园,而是农户田会玲的紫锥菊药材基地。日前,记者一行来到穆柯寨村,听穆柯寨村“药材大王”田会玲讲述她的“致富经”。

村里有个“药材大王”

说起田会玲,不仅穆柯寨村的村民对她赞不绝口,周边村子的村民也对她有所耳闻,不少人称她为临潼的“药材大王”。

54岁的田会玲是穆柯寨村的药材种植大户,她有一双儿女,均在外打工。20多年来,她和丈夫一起从事药材事业。如今她已是村里药材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自有100多亩地,种植了10多个品种的药材,同时,她带动本村村民种植了209亩的黄芩、常夏石竹、益母草等30多个品种的药材。

田会玲家的院子里种植着益母草、天南星、何首乌、牛蒡子等中草药植物,地上正在晾晒切好的丹参。除了一间留作休息的小卧室,田会玲的家里俨然成了存放药材的仓库,里面摆放了百余个麻袋,麻袋里装满了晾晒过的药材,每一袋药材有上百斤。

“这是丹参,是一种活血的药,它的根是红色的,可以入药,籽能当种子,一公斤丹参能卖到200元左右;这是黄芩,主要作用就是消炎,退烧;这是油牡丹、这是苍术……”田会玲如数家珍一般,向记者展示和介绍这些药材及功效。

“你们在山坡上看到的紫色花叫作紫锥菊,花期很长,可以用作盆栽和街道绿化;同时,它的根和茎可供药用,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田会玲介绍道,种植一亩紫锥菊能收益5000元,它的产值是小麦的数倍。

采访中田会玲告诉记者,这些药材有一部分来自合作社种植,也有一部分是从散户家里收购的。这些药材不仅在本地出售,还会通过物流发往安徽、湖南、湖北等多个省份。

成立中药材专业种植合作社

别看现在生意做得有模有样,但一路走来,田会玲夫妻确实也不容易。起初,夫妻俩如村里其他人一样,靠种小麦、玉米养家糊口。但是,受当地气候、地形、灌溉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田会玲发现仅靠种庄稼难以脱贫致富。

后来,她了解到穆柯寨村的黄土地非常适合种植耐干旱的、消炎类的药材。于是,她便开始尝试中药的种植。在种植的同时,她还进行着药材的收购和批发。

在做生意的过程中,田会玲慢慢积累了中药知识,也培养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随着生意越做越好,2014年,她成立了临潼区旭日中药材专业种植合作社,合作社吸纳了本村13户60名村民,种植中草药209亩。其中的5户贫困户,在加入合作社后已全部脱贫。

身为“科技带头人”她饮水不忘思源

田会玲不仅在穆柯寨村扮演着“科技带头人”的角色,还带动穆寨街办东岳村、西王坡村、业池村等村200多户村民种植了300余亩药材,形成“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的特色长效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持续带动周边山村群众增收并致富。

2019年,田会玲被聘为穆寨街办穆柯寨村产业发展指导员,并多次被邀请在村内板凳会、故事会上给群众做分享和示范,引导群众发展中药材产业,被授予“富而思源科技示范”带头人称号,获得多项荣誉和证书。

荣誉的到来,也让田会玲意识到,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因此,她经常根据市场行情,凭借着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敏锐的市场嗅觉,积极指导村民,向村民提出种植建议,并提供药材种子和技术指导。

“不能只自己挣钱,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要和群众建立利益联动机制,用效益吸引群众调整产业结构,让大家在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同时鼓起‘钱袋子’。”田会玲说。(记者 康乔娜 朱蕊)

(作者:康乔娜 朱蕊)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临沧临翔:“牛–菌–蔗”循环经济蹚出致富路

中央广电总台2023-08-10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章驮乡塘房村主动融入基层党建“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总体布局,走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牛—菌—蔗”循环经济发展致富路,村

2023-08-11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蟹将”助力致富路

“哇,你们这个螃蟹可真新鲜啊!之前买的都是超市里的礼盒装,一点也不新鲜,现在看着从塘里捞出来,一个个张牙舞爪的!”9月17日,一走进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小尖镇郭庄村的兄弟家庭螃蟹

2019-09-19

山西店子底村的“红色”致富路

原标题:山西店子底村的“红色”致富路新华社太原9月17日电题:山西店子底村的“红色”致富路新华社记者晏国政、王劲玉金秋九月,收获的季节。62岁的孔双喜忙完地里的荞麦、谷子,又钻

2019-09-18

兰考“焦桐”长出致富路

50多年前,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大量种植泡桐;半个世纪后,兰考泡桐成了当地百姓发家致富的摇钱树。据估算,今年产值将超过20亿元。河南兰考横卧黄河古道旁,上百年来受风

2019-09-12

稻蟹混养模式开出致富路

秋风起,蟹脚痒。随着米东区水稻进入成熟期,王则花家稻田里养了4个多月的螃蟹也已蟹肥膏满,开始上市。近年来,米东区以减促优调减水稻种植面积,通过“稻蟹混养”模式打造稻田蟹、稻蟹米

20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