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河套农民“牛气冲天”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你们村,养牛是分户养还是集中养?”“我们现在大规模的是集中养,村里有一个龙头企业,现在养的1万多头牛,还跟农户签订了两万多头的订单养殖。”

“养牛的收益还是挺好的?”

“一头牛农户最低保障到3500元以上。”“那挺好。”

……

这段对话发生在今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与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张继新交流时,细致询问村里的肉牛养殖。

作为当天第一个向总书记汇报的全国人大代表,张继新至今仍记忆犹新,激动不已。“我第一个发言,心里特激动,非常兴奋。总书记询问了农民的收入,因为我们村形成了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所有农户都有自己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老乡们都跟着受益,收入特别理想,户年均收入达到12万元左右,总书记听了非常欣慰。”

张继新是中南渠村的党总支书记,而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内蒙古旭一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一牧业”)的董事长。近年来,在张继新和旭一牧业的带动下,中南渠村形成了“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党建引领产业化发展新路径,村民通过把土地流转给企业、为企业养牛、在企业打工、与企业签订订单养殖等多种方式,户均收入超过了10万元,实现了农企双赢。

依靠旭一牧业的带动,中南渠村铆足了“牛劲儿”,奔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企农抱团促增收

走进中南渠村一二社,柴草堆放整齐有序,棚圈随时清理,看不到垃圾乱扔乱放的现象。

今年56岁的村民吕振军正在自家牛圈里喂牛,20头小牛犊在吕振军精心照料下个个体型均匀,发育良好。

记者发现,牛圈里全部都是小牛犊,没有一头大牛。吕振军说,这些小牛犊都不是自家的。

“这些小牛都是我从旭一牧业接回来的,有的养了50多天,有的刚接回来,每头小牛犊饲养到2个月,企业以每头1000元的价格回收,到现在已经回收了30多头,收入有3万多元啦。”吕振军指着正在吃饲料的小牛犊说。

依靠旭一牧业,吕振军成了村里的富裕户,仅为企业养小牛犊的收入一年就有近5万元。“养好一批送一批,再从企业接一批,圈里基本保持在20头左右。”吕振军说,“现在到企业接小牛犊的人特别多,有时候还排不上队呢!”

张继新告诉记者,企业养牛有好多种模式,像吕振军家属于“寄养牛犊”。“企业是现代化运作和管理,工人不多,好多刚出生的小牛犊照顾不了,所以我们打好耳标后就放到农户家,为农户免费提供牛奶和饲料,统一给小牛打针做防疫,养到2个月大的时候,企业以每头1000元的价格回收,这样不断循环。”

除了回收2个月的小牛犊外,旭一牧业还将小牛犊赊销给农户,由农户分散育成,每头牛犊饲养到10-12个月,体重达到350公斤左右时,再以每头牛1.2万元左右的价格回收,按照有机肉牛生产流程饲养管理,然后统一屠宰销售。每年公司下放给农户寄养的牛犊有3000多头,带动周边1000多个农户从事肉牛养殖,农户饲养一头牛犊可获利4000元。

“从企业成立我们就开始合作了,从两头牛起步,现在已经有20多头,体重达到一定标准后,由公司高出市场价回收,每头牛收益有4000多元。”站在自家院中,中南渠村村民魏丽梅指着牛群对记者说。

魏丽梅家里发展肉牛养殖已有10年,依靠旭一牧业,家里的生活越过越好。2017年,魏丽梅把自家30亩土地流转给旭一牧业后,丈夫张胜利也进厂打工,一年全家的收入就提高了2倍。张胜利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家里种30亩地挣3万元,现在在厂里打工一年就能挣6万元,地里还能挣2万多元,一年能挣八九万元!”

如今,和吕振军、魏丽梅一样,在旭一牧业的带动下,中南渠村60%以上的农户参与牛犊寄养殖,户均增收2.25万元。

“农户在企业打工,实现了家门口转移就业,户均工资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张继新说。

调结构、促转型,承包土地、建立企业种养殖基地是旭一牧业发展中必须走的路子。张继新坦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饲草料的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才能达到有机牛肉的标准。

近年来,旭一牧业坚持走为养而种、种养结合的路子,从中南渠村流转承包农户土地7000多亩,统一种植、机械化作业,农户亩均获益可达600元。同时与农户签订了全株青贮玉米及优良苜蓿种植合同,农户亩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

支部带头兴产业

如今,中南渠村是巴彦淖尔市唯一的自治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对于这一荣誉的获得,村民们都说“与张书记的带动和引领是分不开的”。中南渠村党支部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总抓手,把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支部、党小组、产业带头人在产业化发展道路上撑起一片天,带出一条路。

5年前,张继新当选该村党总支书记后,开始引导村民发展订单式种植养殖,变零散订单为大面积规模化订单,把企业的管理模式引入到中南渠村,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机械化作业。村民人均年收入从5年前不足1万元,到如今超过了10万元。

在张继新的带领下,中南渠村人跳出传统的挣钱方式,把眼光瞄向了设施农业、流通、旅游等产业,新业态已逐渐形成规模,并迅猛发展。每到农副产品收购季节,上百台农用车奔走在乡村道路上。

党员刘银换是全村乃至全镇数得上的流通大户,通过他的带动,在穿村而过长达2公里的收购一条街上,已经发展了36户收购大户。

王宏是中南渠村的村民,也是村里靠着温室大棚较早富裕起来的带头人。这几天,王宏的17个温室大棚里培育的番茄、香瓜、青红椒苗已经出苗上市了。“这些大棚的收入能达到20万元。下一步我还想扩大设施农业种植面积,每天都在关注新的惠农政策实施。”王宏说。

“今年全国两会,我就提交了一个关于加大设施农牧业扶持补贴力度的建议。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中央扶持‘三农’发展的利好政策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配套。”张继新对王宏说道。王宏听后一直点头,信心满满。

康尔徕合作社是村民联合起来闯市场的一个主体,在合作社党支部的带动下,康尔徕建起了包装车间、专卖店、农资配送中心、保鲜库及附属设施,实现了从生产到加工、配送、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同时,中南渠村动员“两委”成员、先锋党员、能人大户出资150万元成立了农牧民合作社,吸引42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

产业链上有党员,致富能人是党员,协会有支部,党小组里有干部,广大党员成为产业链上的能手。由党员产业带头人帮带农户,该村形成“一户连几户、几户带多户、多户带产业”的发展格局。“这些就是中南渠村经济发展最大的动力和源泉。”张继新坦言。

目前,中南渠村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农民经纪人90%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带领群众找市场、闯市场、引技术、搞培训,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销售市场。村党支部全力打造多元化经济发展格局,为老百姓增收致富拓宽了渠道。

张继新表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具体到中南渠村,今年就是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依托已形成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继续发展好肉牛养殖、设施农业等产业,“设施农业在现有1000栋温室大棚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肉牛养殖要增加2万头,扩大到5万头规模,形成种养加一体化循环产业链,让农业成为有干头、有看头、有赚头的产业。同时通过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培育和谐淳朴文明新风,让咱们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李昊 杨志华)

实习编辑:张小倩

(作者:李昊 杨志华)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机收小麦、猕猴桃授粉……多地农户忙着抓好田间管理

立夏过后,重庆、江西等地的农户开始忙着抓好田间管理。重庆潼南:节成本提效率麦浪滚滚机收忙这两天,在重庆潼南区丰产村的麦田里,农户们正忙着操作机械收割机收割麦子。据了解,为确保实

2023-11-14

【山东】【临沂】河东区:拓宽融资渠道 让“活抵押贷款”为农户注入资金活力

“贷款下来了,年初定下的养殖扩张计划终于可以实施了。”临沂市河东区肉牛养殖企业负责人周雨欣早就想扩大自己的肉牛养殖基地,但因为资金短缺一直没有进展。“现在没事了。用我们自己家养

2022-11-03

山东临沂河东区:拓宽融资渠道 让活抵押贷款为农户注入资金活力

“贷款下来了,年初定下的养殖扩张计划终于可以实施了。”临沂市河东区肉牛养殖企业负责人周雨欣早就想扩大自己的肉牛养殖基地,但因为资金短缺一直没有进展。“现在没事了。用我们自己家养

2022-10-18

农户一年收入40万!温氏探索推广“政企农”共建高效养殖小区

温氏用“共富鸡”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乡村产业升级。图为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商墓村养殖小区。秋高气爽,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商墓村生态肉鸡养殖小区的农户陈永平内心热流涌动,他投建的六

2022-10-13

农户安全储粮技术使用情况分析

安全储粮技术是一项全世界都重视的科研课题,这一课题研究的水平关系着一个国家粮食产业的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受我国农村环境限制,我国安全储粮技术的推广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到了一些阻

202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