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林:他曾将蔬菜销往中东 认为思维是新型农民的关键


看新闻太累,试试语音听新闻

  广博的见识、开阔的思维、敢想敢干的勇气、拼搏奋斗的精神……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具备的品质,在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蔬菜种植大户张松林身上都有所体现。从两三亩的小规模种植,到全洛宁最大的露天蔬菜种植基地;从周边销售到全国物流,乃至销往中东;从普通蔬菜,到实验新品种……在这20多年和蔬菜打交道的时间里,张松林成功让自己从一名普通农民,转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我这辈子是和蔬菜打交道了,至少还能干20多年吧。”张松林说。□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陈琳/文 张欢欢/图

  20多年辗转,始终和蔬菜做伴

  上世纪90年代,洛宁县不仅没有大棚蔬菜,连大规模的露天种植也很少,特别是每年麦收后至秋季,几乎没有越夏蔬菜,土地大片闲置。当时20多岁的张松林瞅准时机,在家乡首次尝试种植越夏西红柿,第一年就成功完成了每亩1.3万多斤的高产越夏菜。没想到第二年大旱,而当时的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没有水源保障的蔬菜几乎颗粒无收,无奈张松林只得离开家乡,到外地创业,但洛宁夏天昼夜温差大、天气较凉爽的独特气候优势已深深印在了他心里。

  随后,张松林辗转云南、内蒙古、广州等地,从超市生鲜区联营做起,到蔬菜的全国流通;从蔬菜的品种、品质如何鉴别,到每个产地生产出的蔬菜有什么特点;从超市的理货员做至进口公司华北区总经理;从单纯销售到了解蔬菜的采购、加工、包装、预冷、出口各环节……张松林一点点做,一点点学,始终没有离开过蔬菜这个行业。这些年的经历教会了我很多技术,也让我积累了经验,我觉得这是回家乡创业最宝贵的财富。”张松林告诉记者,他将蔬菜销往中东的沙特阿拉伯等地,了解了什么季节运送市场价格最高;将北方的蔬菜卖到南方,知道了不同省份对蔬菜品相、味道的需求差异;在内蒙古种植蔬菜时,学到了蔬菜保鲜的各种方法。

  于是,2016年,积攒了足够的经验和资本,张松林毅然决然地回到洛宁,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仅2016年一年,张松林就流转土地200余亩,种植了西兰花、有机花菜、西葫芦等品种,第一年就打开了销路。

  主打越夏菜,和农科院合作研发新品种

  2017年,张松林再次扩大了150亩的种植面积,并且主打越夏菜。张松林告诉记者,蔬菜根系适应不了夏季的高温和多雨,而洛宁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夏天整体温度比周边要低,非常适合种植越夏菜,他的目标就是培育出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高端越夏有机蔬菜。

  即便夏季气温较低,越夏菜收割后还是需要立刻处理,否则一两个小时蔬菜就不再新鲜了。于是2017年,张松林建了一座冷库,夏天收割下的蔬菜第一时间放入冷库,进行8~12小时的预冷后进行精包装,24小时内完成运输,保证蔬菜的新鲜。

  为了提升地里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张松林还和河南农业大学合作,拿出40亩地作为河南农大的试验田。张松林告诉记者,不同蔬菜在不同地区种植效果不一样,所以为了不浪费土地和人工,每种蔬菜在大规模推广前,都要在当地寻找平原、丘陵和高山3种不同地形进行试种植。而今年试验田里种植的是水果萝卜,口感很好,就是外形不符合周边地区消费者的喜好,需要进一步改良。

  有了河南农大做技术上的支持,张松林每年都会尝试上一些新品种的蔬菜,如板栗南瓜、意大利生菜等。现在种植蔬菜的农户挺多的,要想有好的销路,就需要在口感、品相各方面都更胜一筹。”张松林说,平常他帮助河南农大管理试验田,除了技术上的指导外,一旦育苗成功,他会掌握温度、水、肥等第一手资料,而这些技术即使有细微的差别,种出的蔬菜也会相差很多。

  规模化发展,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2017年,张松林牵头成立了丰原越夏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豫宁绿田种植专业合作社两个合作社,以基地为中心,用合作社辐射周边村民及贫困户,带动大家一起种植蔬菜,提高收入。目前,已经有70多户蔬菜种植户,共200多人参与其中,合作社负责种苗、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品质把控及销售各环节,带动了不少贫困户增加收入。为了让大家种植蔬菜更便利,张松林还出资建设了材料储藏库、育苗大栅、配套机井、变压器、田间防护网等农业基础设施,避免再出现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产量的情况。

  散户种植蔬菜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跟风,因此几乎每年都会出现部分蔬菜品种滞销,另一些品种供不应求的情况,要规避这一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规模化生产。”张松林说,他了解到,不少发达国家的蔬菜种植业都是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育苗、管理、销售等各部门和团队分开,可以将优质的种苗销往全球各国,而他也打算将洛宁蔬菜做出自己的品牌,在大型超市联合经营有机专柜。

  张松林说,目前整体一期建设已经完成,二期准备再流转700到1000亩的土地,总面积达到2000亩的时候就可以形成规模化的大型种植基地,到时候就可以实行联产承包制,将大部分土地承包给农民管理,以劳动力入股,按品质分红,让更多农户靠种植蔬菜过上好日子。

  新型职业农民和传统农民最大的区别我觉得是思维上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农业,发展新技术、新品种,培育出更多现代家庭喜爱的菜品才可以。”张松林说,因此每年他也会到寿光菜博会等地去参观交流,学习新技术。


农业技术  农业论文  农业新闻    点击添加QQ交流群:120510388    打赏


猜你喜欢

15日至17日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南部海域大风持续

经过最后一股冷空气的影响,近几天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呈上升趋势,让人感觉暖和了许多。然而,变暖只是短暂的。预计15日至17日,一股较强冷空气将影响中东部地区,带来4~8

2022-10-17

硫磺产量看中东,硫磺消费看中国

“硫磺是生产磷肥的关键原料,而磷酸盐行业是全球最大的硫磺消耗产业。2018年,磷酸生产占全球各种形式硫磺需求量的44%左右,磷肥市场的疲软将影响2019年的硫磺需求。”Fert

2019-09-07

业务大转型,欧洲最大的生蚝供应商将100%产品销往中国

过去的18个月,欧洲最大的生蚝生产商将100%出口的产品销往中国内地和香港,但却难以享受“法国生蚝”的品牌带来溢价。年产量1,500吨的WoodstownBayShellfis

2019-09-02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2019年中东北区域商务会在沈阳召开

7月4日,主题为“聚焦客户价值谋转型赢未来”的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2019年中东北区域商务会在沈阳召开,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总经理李金良出席本次会议,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部

2019-07-10

青岛莱西老农创新思维 为无花果插上互联网翅膀销往全国

徐元庄是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沽河街道徐家会村一名农民,近年来,他依托自己的无花果大棚基地,联结儿子的物流公司,借助互联网,让无花果插上网络的翅膀,飞向全国各地。近年,一直寻找致富

2019-06-04